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山西短篇小说作家

山西短篇小说作家

发布时间: 2022-09-01 19:22:33

A.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是

中国的当代小说流派分为荷花淀派、茶子花派、山药蛋派等,各个流派代表作家众多,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都有赵树理、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这些作家都有一个重要特点:他们都土生土长在山西农村,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所以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

胡正


胡正

胡正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短篇小说《七月古庙会》《两个巧媳妇》,是同时代的农村题材小说作品中,公认的优秀之作。长篇小说《汾水长流》,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文坛长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广大读者中产生过极大反响,为中国当代文学流派山药蛋派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被称为"西李马胡孙",他们是山药蛋派的五位主将,是山药蛋派的代表,赵树理是山药蛋派的创始人,他们运用山西农民的语言,创作的都是农村题材,散发着浓郁的乡土风味。

B. 郝之章的简介

他不叫郝之章 七·七”事变以后,众多的仁人志士投身到伟大的民族抗日战争中去,郝世英便是其中之一。《灯光》一文即歌颂他的。
郝世英,1915年生,洛南县景村镇郝家塬人。他少年曾在私塾读书,后因生活所迫去洛南县保安团当兵。在小学教员张清珍(共产党员)的影响下,逐渐萌发革命思想。19山将腿摔伤,郝世英和张有才、李照才等士兵用担架抬其指挥。11月,部队偷袭河北日军井陉车站,郝世英与另一战士送信返回时,与敌散兵遭遇。他眼尖手快,先发制人,毙敌数名,夺得三八步枪5支。1938年3月,日寇偷袭高平县小园村,三十八军军部距此很近,且无作战部队。特务连奋起迎击,郝世英与袁生魁、蔺昔明、马长理等战士与敌拚死相搏,终于掩护军部安全转移。在一次执行任务中,排长刘景汉企图裹胁二班叛逃,郝世英与张进修、介春发、卫志贤等当机立断,将刘击伤,使该班归还建制。由于郝世英机智勇敢,处事果断,且能独当一面,深得赵寿山赏识,遂于同年夏调其任警卫员。 1938年5月,郝世英在山西省平陆县经陈真伦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底,郝世英被调任十七师四十九团七连连长。这时三十八军在中条山一线同日军血战,郝世英怀着一腔仇恨带领兄弟们冲锋陷阵,收复国土。他曾两次北渡黄河,深入敌后打游击战。在河南武陟县木兰店以西,他带领七连单独多次伏击日军运输汽车,均获成功,击毙日军80余名,炸毁军车。 1941年11月,三十八军攻击汉王城以南十里处之敌寨,敌组织交叉火力,久攻不克。郝世英率一个排从寨下摸至敌寨,炸毁敌人碉堡,使战斗取得胜利。在坚守张洞以南阵地中,郝世英带领全连击退日军多次冲锋,毙敌三十余名,缴获轻机枪、掷弹筒等武器。由于郝世英英勇善战,指挥有方,被提升为四十九团三营副营长,后任营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时任三十八军十七师特务连连长的郝世英,配合十七师内中共党组织积极准备,努力工作,促成十七师顺利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2月5日,在解放商南的战斗中,陕南独立团团长郝世英在围歼战中为指引

C. 赵树理小说艺术特点

1、创作特点
赵树理的作品具有新鲜朴素的民族形式,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
2、人物简介
赵树理(1906年—1970年),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小说家、人民艺术家,山药蛋派创始人。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
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解放后先后在《工人日报》《说说唱唱》《曲艺》《人民文学》等刊物工作,1964年回山西工作,兼任中共晋城县委副书记。文革期间遭到残酷迫害,于1970年9月23日含冤去世。
他的小说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塑造农村各式人物的形象,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
3、评价
赵树理,他是一个新人,但是一个在创作、 生活、思想各方面都有准备的作者,一位在成名之前就相当成熟了的作家,一位具有新颖独创的大众风格的人民艺术家。(评论家周扬评)
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中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形成一个俗称“山药蛋派”的文学流派。
赵树理全身心投入到为农民写作之中,被誉为描写农民的“铁笔”、“圣手”。不论是在硝烟弥漫的四十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五六十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创作,都真实地表达了农民的愿望和心声。他既有丰富的乡村生活经验,又经受了“五四”新思想的洗礼;他既懂得农民的心理和感受,又了解农民的阅读水平和审美情趣。赵树理在表现农民的愿望和心声的同时,也深入地表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作品也就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印记。

D. 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

山药蛋派是中国现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山西沁水人。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 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1949年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等。

马烽
1922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市居义村。代表作有《吕梁英雄传》(与西戎合作)《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与西戎合作)《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大众文艺研究会会长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烽来北京工作多年。马烽于2004年1月31日因病在太原去世。
孙谦
1920年生。作家。山西文水人。抗战初期参加青年抗日决死队。1940年入延安鲁艺学习。曾任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49年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山西文联副主席、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电影文学剧本《陕北牧歌》《葡萄熟了的时候》《咱们的退伍兵》《黄土坡的婆姨们》(合作)等。1996年病逝于太原。
胡正
1924年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938年参加革命,历任晋西南吕梁剧社社员,延安鲁艺和部队艺术学校学员,《晋绥日报》副刊编辑,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等。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等。
“我写的小说,都是受到生活的启示后创作的。如《汾水长流》即是我参加了一年多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写出来的。”
李束为
李束为(1918——1995),山东东平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系。曾任山西省文联主席。著有《春秋图》《租佃之间》《土地和他的主人》《拦羊娃》《吕梁小夜曲》《捞河炭》等。
西戎
1922年生。山西省蒲县人。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艺和部队艺术学校。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马烽合作),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电影文学剧本《扑不灭的火焰》等。西戎于2001年1月6日逝世。

E. 马烽曾将山西省一批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共同点归纳为什么

“新、短、通”三个字,并以此作为大家进一步努力的目标。“新”就是“大力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新的群众,积极反映生活中新生的、革命的、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新事物”;“短”就是指“短篇小说要名副其实,写得短小精悍”;“通”即“把作品写得通俗易懂,平易近人”。这个创作主张,在马烽的小说中得到比较突出的体现。

F. 山药蛋派作家都有谁山西籍的有那些谢谢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50年代中期以后,他们有意识地以赵树理为中心,培养、形成风格相近的流派。代表作有《三里湾》、《登记》、《锻炼锻炼》、《饲养员赵大叔》、《三年早知道》、《赖大嫂》、《宋老大进城》等。

山药蛋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代表作家是赵树理,主要成员包括西戎、李束为、马烽、胡正、孙谦,人称“西李马胡孙”。代表作品有《小二黑结婚》《吕梁英雄传》《三里湾》等。这一流派的作品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和口语化的写作特点,追求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矛盾和问题。文学史上认为现实主义是“山药蛋派”的本质特征和灵魂。

赵树理

(1906———1970)山西沁水人。从小喜爱民间文学和地方戏曲。1944年任华北新华书店编辑。1949年后,在北京任《说说唱唱》《曲艺》主编,并任中国文联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等职。1957年后回山西长期深入农村生活。“文化大革命”中遭迫害致死。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等一系列有影响的作品。另写有评书、鼓词、剧本等。

我们政治文化中心的首都固然可爱,但粮棉油料产地的农村也是可爱的。假如要问二者相较哪方面更可爱,我以为这和问荷花与菊花哪个更可爱一样———不同类的事物不能作比较。一个写作者不应该是兴趣主义者,可是一个写作者总得对自己熟悉群众生活的根据地永远保持着饱满的兴趣。———赵树理

马烽

1922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县居义村。代表作有《吕梁英雄传》《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与西戎合作)《村仇》《一架弹花机》《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文联执行副主席,中国大众文艺研究会会长等。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马烽来北京工作多年。马烽于2004年1月 31日因病在太原去世。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参加抗日战争以后,不论在战斗部队还是党政机关,仍然是在农村活动。后来又多年从事农村工作。从土地改革到合作化运动,我都参加了。可以说和农村接下了不解之缘,和农民有深厚的感情。我发现他们身上有许多闪光的东西。我熟悉他们,热爱他们。为他们的忧而忧,为他们的乐而乐。我甘心情愿为他们服务。我写作,心目中的读者对象就是中国农民及农村干部。至于其他读者喜欢不喜欢读,我不管。只要我心目中的读者对象乐意看、乐意听,我就满足了。 ———马烽

孙谦

1920年生。作家。山西文水人。抗战初期参加青年抗日决死队。1940年入延安鲁艺学习。曾任一二○师战斗剧社、东北电影制片厂编剧。1949年后历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山西文联副主席、山西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伤疤的故事》《南山的灯》,电影文学剧本《陕北牧歌》《葡萄熟了的时候》《咱们的退伍兵》《黄土坡的婆姨们》(合作)等。1996年病逝于太原。

我们说的深入,决不是说,住在一个村里,打听一些风俗习惯,观察一下衣着样式、妇女的头发样式,不是这样。这样写出来的作品,不是肤浅,便是“隔岸观火” 的东西。我们说的深入,是要把自己当作农民中间的一员,为灾害担心,为好天气高兴,为集体经济付出自己能负的一切———有了这些,农民才肯和我们交朋友,才肯把我们当作自己人。———孙谦

胡正

作家。1924年生于山西省灵石县。1938年参加革命,历任晋西南吕梁剧社社员,延安鲁艺和部队艺术学校学员,《晋绥日报》副刊编辑,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山西省文联副主席等。1953年毕业于中央文学研究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汾水长流》,中篇小说集《几度元宵》,短篇小说集《摘南瓜》《七月古庙会》,散文报告文学集《七月的彩虹》等。

“我写的小说,都是受到生活的启示后创作的。如《汾水长流》即是我参加了一年多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后写出来的。”

“写农村题材小说,自然要熟悉农村生活,熟悉农民,熟悉农村干部。同时还需了解农村政策,了解现行政策,过去的政策,并且还应当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些,想到以后的发展。因为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和干部,不能不受政策的影响,人物的命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与政策有关连。写农村题材小说也就必然要考虑农村政策问题。”———胡正

李束为

(1918———1995)山东东平人。1942年毕业于延安鲁艺戏剧系。曾任山西省文联主席。著有《春秋图》《租佃之间》《土地和他的主人》《拦羊娃》《吕梁小夜曲》《捞河炭》等。

群众生活,对于文艺创作之重要,犹如劳动对象和劳动的关系,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因为只有在有了生活经验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否则必然发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现象。———李束为

西戎

作家。1922年生。山西省蒲县人。1944年毕业于延安鲁艺和部队艺术学校。曾任山西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等职。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吕梁英雄传》(与马烽合作),短篇小说集《宋老大进城》,电影文学剧本《扑不灭的火焰》等。西戎于2001年1月6日逝世。

我从不以为自己有什么天赋之才,之所以能写点东西,我早已多次说过,这都是生活的赐予。打个不太确切的比喻,搞创作犹如做买卖,采购回来什么货,才敢吆喝卖什么,买空卖空搞“皮包公司”是我最鄙视的。我自己写东西,常常是先到生活中去,有了对生活的积累,感受,才敢动笔去写。———西戎《文学路上五十春》

他们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忠实于农村充满尖锐复杂矛盾的现实生活,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注意写出人物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笔下的新生活,新人物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拔高、理想化,而是朴素、厚实、真实可信的。成功塑造了许多落后人物或“中间人物”,如小腿疼、吃不饱、赵满囤、赖大嫂等血肉丰满的形象。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化在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在粉碎“四人帮”之前,山药蛋派多次受到左倾思潮的冲击,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粉碎“四人帮”之后,山西又有一批青年作家自觉地为保持和发展这一流派而努力。

G. 分享一下,大家知道山西的著名作家有哪些

‍‍曹乃谦山西省应县马峪村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在海内外拥有广泛的影响,其作品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瑞典文等多种文字出版。其出版有长篇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散文集《我的人生笔记——你变成狐子我变成狼》、短篇小说集《最后的村庄》、中篇小说集《佛的孤独》等。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称“他跟李锐、莫言、苏童一样,都是中国一流的作家”、“中国最有希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之一”。‍‍

H. 赵树理有哪些作品

《小二黑结婚》、《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李有才板话》、《锻炼锻炼》等。

1、《小二黑结婚》

《小二黑结婚》是现代小说家赵树理写于1943年的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抗战时期解放区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婚姻自由,冲破封建传统和守旧家长的阻挠,最终结为夫妻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年轻进步农民的形象,通过这两对思想观念截然相反的农民的对照。

揭示了当时农村中旧习俗的封建残余势力对人们思想行为的束缚,以及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迁,说明实行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

同时歌颂了民主政权的力量,反映了解放区的重大变化。小说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语言通俗,富于地方色彩,开创了中国评书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2、《李家庄的变迁》

《李家庄的变迁》,赵树理编著,描写李家庄激烈尖锐的阶级大搏斗。主人公铁锁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人物形象。

他是李家庄的外来户,一个勤劳、忠厚、憨直的贫苦农民。他安分过日,却遭到地主李如珍、小喜、春喜等人的欺压迫害,以致破产,为养家糊口去太原做工,又受到军阀欺凌。

在共产党员小常的帮助下,他提高了觉悟,团结群众,与地主展开正面斗争,并在斗争中逐渐成长,后来参加了八路军,走向了武装斗争的道路。

通过铁锁的个人生活的线索寓于整个李家庄的变化之中,将抗日战争作为大背景,叙述了农民与地主的斗争取得的阶段性的胜利。

3、《三里湾》

《三里湾》,赵树理著长篇小说,成于1955年(乙未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优秀作品。

华北解放区模范村三里湾在进行着如火如荼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秋收、整党、扩社 、开渠……合作化运动给农村带来新气象,但由此也引发了有关于两条道路、两种思想、两种生活方式的种种矛盾,三里湾在发生着巨变。

4、《李有才板话》

《李有才板话》是现代作家赵树理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1943年发表。小说主要内容为:抗战时期,地主阎恒元把持了敌后根据地阎家山的村政权,村干部贪污盗窃,营私舞弊,欺压群众,却居然骗取了“模范村”荣誉。

李有才带领小字辈,以“快板诗”为武器,同他们进行智斗,并取得胜利。作品采用有说有唱、夹叙夹议的板话形式,生动活泼。

5、《锻炼锻炼》

《锻炼锻炼》是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与农民有深厚的感情。五十年代的中国文学创作要求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声音。

作为代表农民思想情感的赵树理在表面上不得不随时代强流而迎合国家政治的需要,但是在潜意识和灵魂深处却始终与农民共命运,同呼吸。《锻炼锻炼》无疑就是这方面的显著代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赵树理

I. 曹文轩有哪些作品

链接: https://pan..com/s/1bJZSx0alldFWGvPRDzd43A

提取码: s4ac

曹文轩的作品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四十余种,其中包括国际安徒生提名奖、中国安徒生奖、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图书奖、宋庆龄儿童文学金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冰心文学奖大奖等奖项。曹文轩海外影响力广泛,其学术著作和短篇小说分别被译为英、法、德、日、韩等文字远销海外。

热点内容
主角浑身是伤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01 18:58:52 浏览:219
都市富拉文小说 发布:2025-07-01 18:58:50 浏览:720
日本悬疑小说短篇男孩背书 发布:2025-07-01 18:55:50 浏览:108
重生空间最强农女小说网 发布:2025-07-01 18:46:30 浏览:644
楚乔传之重生小说 发布:2025-07-01 18:45:05 浏览:360
主人公叫林梵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01 18:34:43 浏览:597
重生在捉妖记小说 发布:2025-07-01 18:30:06 浏览:415
经典少儿侦探小说 发布:2025-07-01 18:27:28 浏览:927
类似重生游戏筑梦师的小说 发布:2025-07-01 17:43:20 浏览:623
重生女相师的小说 发布:2025-07-01 17:27:48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