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著名短篇小说
A. 请大家给我推荐几本日本的童话和小说。
初中也没关系,其实读书趁年轻,大了就没时间了,呵呵,不必读太幼稚的,那是骗人的。正统的日本文学,有人说就是在性,死,爱间纠缠,其实差不多,建议读下古典的《源氏物语》,要是近现代的,川端康成的雪国,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三岛由纪夫的春雪,金阁寺,都不错,选好译者,最好是上海译文的,一般不错,这些都蛮有深度的,多看几遍就好了。希望可以帮到你。
B. 请大家介绍几个日本有名的作家,不胜感激!
江户川乱步(1894——1965)
原名平井太郎。日本著名小说家。191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在求学期间当过印刷厂徒工、图书馆管理员。酷爱写小说。1923年发表处女作《两分铜币》,获《新青年》杂志青睐,一炮打响。此后从事侦探小说与科幻小说的创作,是日本推理“本格派”的创始人。代表作为《D坡杀人案》、《心理测试》、《人间椅子》、《黄金假面人》、《侍人幻戏》、《透明怪人》、《月亮手套》等,笔下的侦探明智小五郎成为日本妇孺皆知的英雄。1954年建立江户川乱步侦探小说奖,奖品为一尊福尔摩斯座像。任日本推理协会首届理事长。小说又丰富的想象力,风格怪异,情节曲折离奇。与朋友创办了刊登侦探推理小说的杂志《宝石》。撰写的自传体回忆录《侦探小说三十年》,总结和评价自己一生的创作。
松本清张(1910-1992)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生于福冈县。出身贫苦,高小毕业后当勤杂工、印刷工。后到《朝日新闻》报社广告部搞设计。受芥川龙之介和菊池宽影响,40岁时致力于小说创作。1954年以《一部‘小仓日记’传》获芥川奖。早期作品以写社会小人物为主,后转向推理小说。代表作有《点与线》、《隔墙有眼》、《零的焦点》、《日本的黑雾》、《女人的代价》、《恶棍》、《砂器》、《谋杀情人的画家》。不追求离奇惊险,而以推理剖析犯罪动机,揭示社会黑幕,有一定社会意义。由于其作品的独特风格,1963年被推选为日本推理小说理事长,并誉为“推理小说的清张时代”。另著有历史小说、科幻小说、现代小说多部,多次获各种文艺奖,是大器晚成的作家典型。
高木彬光(1920——)
本名诚一。日本著名小说家。青森市人。毕业于东京大学。1948年发表处女作《刺青杀人事件》,从此走上专业作家道路。1961年发表《破戒裁判》塑造了一个辩护律师的形象。又先后出版《检查官雾岛三郎》、《零的蜜月》、《白昼的死亡》、《诱拐》、《告密者》、《成吉思汗之谜》、《都市之狼》、《鬼面谋杀案》等。在法律题材上大大开拓推理小说的新领域,塑造了检查官、法医、警官的鲜明形象。作品以逻辑性强、文笔活泼、构思严密著称。
仁木悦子(1928——)
日本小说家。生于东京。后迁居富山县。4岁时得结核性胸椎骨疽病,下肢瘫痪,半身不遂。在哥哥的鼓励下学习文化,以刻苦努力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写出推理小说《猫知道》。1957年获江户川乱步奖,后拍成电影。与一翻译家结婚。之后又发表《林中小屋》、《杀人线路图》、《有刺的树》、《黑色缎带》、《枯叶色的街》、《冰冷的街道》等。作品风格爽朗、明快,构思精巧,可读性强。以兄妹侦探著称于日本推理小说文坛,并以日本女小说家的风格影响了当时的读者。
西村京太郎(1930——)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原名矢岛喜八郎。毕业于都立电机工业高校。毕业后做过许多工作,如卡车司机、保安人员、保险公司职员、私人侦探等。1965年发表《天使的伤痕》引起注目,并从事专业写作。作品有《恐怖的星期五》、《雷曼湖谍影》、《蓝色特快上谋杀案》、《疯狂之恋》、《约会中的阴谋》、《危险的拨号盘》等。塑造的人物各具个性,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悬念迭出不穷。笔下的侦探通常是无意涉及凶杀现场,于是成为破案主角。
森村诚一(1933——)
日本杰出的推理小说家。生于奇玉县。青山学院英美文学专业毕业。曾在大饭店当服务员,这段生活对其诶后写作生涯颇有影响。1969年以《摩天大厦的死角》获江户川乱步奖。辞掉饭店工作后,从事专业创作。在推理小说领域中,敢于揭露日本社会上层黑暗与腐败。代表作《人性的证明》、《野性的证明》、《青春的证明》三部曲,注重挖掘犯罪者的精神世界,开拓了推理小说的身会深度;风格富有悬念,写人物细腻入微。还发表纪实性小说《食人魔窟》,揭露了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用活人做细菌实验之暴行,在当时震动很大。推理小说风靡日本,被评为最畅销书作家之一。
夏树静子(1938——)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原名出光静子,另有笔名五十岚静子。生于东京。毕业于庆大英文系。学生时代就涉足推理小说创作,婚后一度中断。1969年又活跃在推理小说舞台上。以《蒸发》获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代表作有《住宅的悲剧》、《天使不见了》、《变性者的隐私》、《罪犯的现场证明》、《案件的假象》等。人物栩栩如生,文风细腻入微;尤其擅长刻画女性的心理活动,有很强的故事性与文学性,揭示了日本社会风气的衰颓。
赤川次郎(1948——)
日本著名推理小说家。1948年生于静岗县。少年时喜爱读书,由好读书而走上文学道路。曾先后获日本大众推理小说奖和角川文学奖。1984年日本评选出20本畅销书,赤川次郎的小说占7部。《侦探物语》、《爱情物语》、《少女的故事》、被编成电影,深受日本青年读者的欢迎。其观察敏锐,善于捕捉民众关心的社会问题,准确把握当代日本青年人的复杂心理,文风明快开朗,悬念迭起。被誉为日本80年代畅销书作家之一,也是日本推理小说家的后起之秀。
三岛由纪夫
三岛由纪夫(1925~1970) 日本作家。本名平冈公威。官僚家庭出身。6岁起在学习院受教育长达13年之久。在校期间,思想上受日本浪漫派的影响,同时开始用现在的笔名发表习作。1944年考入东京大学法学部,1946年经唯美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推荐,发表短篇小说《烟草》,从此正式进入文坛。1947年大学毕业后考取高等文官,分配到大藏省(财政部)银行局任职,8个月后辞职,成为专业作家。1949年发表《虚伪的告白》,奠定了作家地位。在他进入文坛的20年中,总共写了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300多篇,仅新潮社一家就出版了他的全集36卷。戏曲集《近代能乐》(1956)曾在一些国家公演,受到欢迎,他生前曾两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三岛由纪夫的文学活动,大致以60年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唯美主义色彩较浓,后期表现出一种可怕的艺术倾斜和颠倒。前期主要受20世纪初法国作家雷蒙·拉迪凯(1903一1923)和19世纪英国作家王尔德(1854~1900)的影响,大多描写青年男女的性苦闷和浪漫的爱情故事,以不少笔墨刻画变态心理和风流韵事。代表作有《虚假的告白》(1949)、《潮骚》(1954)、《志贺寺上人之恋》(1954)、《金阁寺》(1956)等。
1970年11月,三岛由纪夫煽动军队组织武装政变失败,切腹自杀。他是一个在政治思想上谬误多端、在艺术上的成就又不容抹煞的复杂人物。
大江健三郎
大江健三郎(1935~)日本作家。出生在爱媛县森林中的一个小山村,1954年考入东京大学文科,热中于阅读萨特、加缪、福克纳和安部公房等人的作品,于1957年5月发表《奇妙的工作》。在这一年里,大江还相继发表了习作《死者的奢华》、《人羊》和《他人的脚》等短篇小说。自此,大江作为学生作家开始崭露头角,1958年又发表了《饲育》和《在看之前便跳》等短篇小说,其中《饲育》获得第39届芥川奖,使得这位学生作家被视为文学新时期的象征和代表;而稍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摘嫩菜打孩子》,则更是决定性地把他放在了新文学旗手的位置上。1959年3月,大江从东京大学法文专业毕业,同年,作者接连发表了长篇小说《我们的时代》和随笔《我们的性的世界》等作品,开始从性意识的角度来观察人生,试图表现都市青年封闭的内心世界。
对于大江健三郎的创作生涯来说,1963年是个非常重要的年头。在这一年里,他的长子大江光出世了。原本这应该是一桩喜事,却给这位28岁的青年作家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婴儿的头盖骨先天缺损,脑组织外溢,虽然治疗免于夭折,却留下了无法治愈的后遗症。也是在这一年的夏天,大江健三郎还去广岛参加了原子弹在广岛爆炸的有关调查,走访了许多爆炸中的幸存者,可以认为,这两件都与死亡相连接的事给这位作家带来了难以言喻的苦恼和极为强烈的震撼,使他把小的“死”(残疾病儿大江光的死的威胁)与大的“死”(全人类所面临的核武器爆炸的死的威胁)联系在一起,认为死亡的危险正经常性地显露出来。这种思考又使得作者在生活中不得不时时意识到死亡,并且将这种生活态度自觉不自觉地与文学创作结合起来,发表了《个人的体验》(1964)和《核时代的森林隐遁者》(1968)等一系列以残疾人和核问题为主要题材的作品,具有较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就其文艺特色而言,在更成熟地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充分运用日本文学传统中的想象,把现实与虚构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还有《日常生活的冒险》(1964)、《洪水淹没我的灵魂》(1968)等长篇小说。此外,大江在随笔和文学评论领域也非常活跃,著有《广岛日记》(1965)、《作为同时代的人》(1973)和《小说方法》(1978)等作品和文论。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现、当代小说家。出生在大阪。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这反映在他的创作中。在东京大学国文专业学习时,参与复刊《新思潮》(第6次)杂志。1924年毕业。同年和横光利一等创办《文艺时代》杂志,后成为由此诞生的新感觉派的中心人物之一。新感觉派衰落后,参加新兴艺术派和新心理主义文学运动,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成名作小说《伊豆的舞女》(1926)描写一个高中生“我”和流浪人的感伤及不幸生活。名作《雪国》(1935~1937)描写了雪国底层女性形体和精神上的纯洁和美,以及作家深沉的虚无感。其他作品还有《浅草红团》(1929~1930)、《水晶幻想》(1931)、《千鹤》(1949~1951)、《山之音》(1949~1954)和《古都》(1961~1962)等。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1957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972年在工作室自杀去世。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
C. 哪位大师给介绍几本日本小说
不知道你是想看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所以重点介绍近代的。
樋口一叶,我很喜欢,她的作品主要有《青梅竹马》《十三夜》等。
自然主义的我不是很喜欢,但岛崎藤村的作品还不错。
森鸥外的《舞姬》;是一定要看的。
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心》、《三四郎》都是日本小说中的经典。
白桦派的话,志贺直哉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
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也是不可不看的。代表作是《罗生门》。
川端康成是我很喜欢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古都》都很不错。
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春琴抄》也很好。
古代中比较好的,就是紫氏部的《源氏物语》;无名氏的《平家物语》
近代比较好的,则是村上春树,虽然《挪威的森林》是他的代表作,却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个人是比较喜欢《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比较有村上feel。
安部公房的小说也是很好的。
D. 求日本短篇小说《潮雾》的中译文
潮雾
有岛武郎著 周作人译
发酵于南洋,洗着本州的东海岸向北走去的黑潮,从津轻的岬端变了向,向东方流去,为桦太的冰所锁闭的海水,变了寒冷沉重的一脉的水流,掠过根室钏路的海口,向西南奔突进去。这两个潮流相撞的地方,便起浓雾。北人所称的潮雾,便是这个了。
六月的某日,在傍晚时候,有一只几乎不大能称为轮船的小小的轮船,出了室兰往函馆去。
他立在这船的甲板上。吹下来的西风的对面,是太阳沉没的地方。驹岳隐在云里,当然看不见了。便是礼文华岭也很朦胧,几乎疑是魔女头发一般的缭乱的初夏之云的一部。太阳用了光明之鞭。将聚集了将要咬住的云打开,渐渐沉没下去。受鞭的云,浴着眩目的血潮,余下的血潮,将吓得引退的无数的鳞云染成黄红紫的颜色。
太阳也随即疲倦了,自己身上也受着丛云的血烟,变成烧烂了的洋铜模样。在坚实的堆积着的云之死骸的中间,因了临终的苦闷,独乐一般的轱辘轱辘的旋转着沉没下去。正如垂死的人之趋死,太阳亦趋于夜。他屏息凝视着。
太阳在瞬息间,少许不见了。在瞬息间,一半不见了。在瞬息间,全个不见了。海水苍茫的一望是青碧。保持着微黄的缓和的呼吸,天空也传递海的叹息。
这一瞬间,万象绝声了。黄昏乃是无声。在那里没有叫唤的昼,也没有微语的夜。临终的可怕的沉默,管领了天与海。天与海成了沉默这事物了。
锅炉的骚音呢?这样的并不是音,更不是声了。太阳永久的死了。再生的事未必有吧?他战栗着这样想。
回顾过来的方向,只有大黑岛灯台的灯光,在仿佛圣者涅盘的光景之中,伶俐似的忽明忽灭。室兰已经不见了。
这灯台的灯光也就从眼界中消失了。现在是夜了。侧了耳朵听着,飘然远引的夜的微语,或从海上,或从空中,都可以听到。什么事都可以有,什么事也都可以没有的夜,似意志又似运命的夜,这夜将永久的卷住自己了吧,他这样想,悚然的凝立在前楼(Forecastle)上,连时刻的过去也忘记了。正如在白昼,因时的进行而光明益增,在夜间,也因时的进行而黑暗益深。四周更没有人气了。船客们怎能在舱底里平安的睡着呢?因为今朝太阳上来了,明天太阳也将上来,有谁能够保证。刚才看见太阳的沉没的人,便是见了太阳之死了。虽是这样。他们却坦然。他们究竟将自己的运命托付于什么么呢?于神么,于佛么,于无知么?他们以为明天早晨这船是一定到函馆的吧。连想都未必想,却比神们还要勇敢,安心着一样的不作一声的睡着。
他这样的想,拂着为夜露所湿的肩头,回顾船桥这方面。暗黑的中间,有一个不睡的人,立在那里。这是船长。那人移动他受了夜的渲染的朦胧的姿态,仰天运用着六分仪。他被牵引了也仰视天空。使人想到永远的那样的高,又觉得逼近眉宇的那样的低的夜的天空上,无数的星放着磷光,辽远的扩张着。
他又想起来了。在大海中心漂流的小舟,由那些几千万哩外的星引导前进。人类之力将这卑贱的劳役吩咐给星了。船长自信能以一个六分仪使役星辰。于是对于几百,至少也是几十生命的责任,轻轻的搁在他肩上。所有的船客完全信赖那宿在船长头里的数千年的人智的积蓄,并不抱些许的疑虑。人类信赖自己的智识,这是人类的夸耀。对于这个表示踌躇的我,正可以说是忧惧的懦夫了。
每半点钟,寂寞的钟声发响,若干的时光又过去了。似乎船已经驶进暖潮了。他不堪这无风的苦热,从船首走往船尾。他便倚了在那里的手舵,立着观看。拂拂的凉风掠了耳朵过去。他细了眼,受这风凉的抚弄。
这样的,若干的时光过去了。
突然他觉得脸上寒冷了,从以前的假寐里醒了转来。风习习的从东方来,拂着船尾,向船首吹去。他全身冷透了,几乎至于颤抖。抬眼看时,东方的天空,即在眼前张了幕一般,为漆黑的东西所遮掩。在那边仿佛海面忽然的高了,更没有一颗星发光。那黑的东西刻刻增高,渐渐的近前。现在转了东风,潮雾袭来了,他这样觉到了的时候,那本来黑色的东西,成了仿佛黑珍珠的银灰色,闪闪发光,逼近在大约二三町(注一)的距离,与海相接的部分,正如被风所吹的幕的下裾似的飘着,恶梦般的凄厉的走进前来。渐渐近来了。突然的一块吹断的浓雾,裹住了他。他的眼昏了。但是这个便向船首飞去了。接连着第二块来了,也随即飞去。第三第四也过去了,但更没有计算的工夫,他终于被包裹在噎人的寒冷的白色之中了。眼前圆圆的开展着的海,渐渐将圆周缩小,末后便在当面一尺之前也望不见了。他张皇着用手摸索,捏住手舵,包着的帆布已经湿透,十分紧涨。桅顶挂着的灯,渐渐阴暗,变成若有若无的一点圆光了。
(注一)一町为三百六十尺
他望着船长的所在的地方。他想求助于宿在他头里的几千年间的人智的积蓄。然而一块的雾不是已将几千年的人们的努力同尘土一般都踏坏了么?此刻连姿态都看不见了的船长,大约也心里着急,茫然的在船桥上面,草藳人一样的立着吧。
暂时之间船仍如没事一般向前进行。但是不到十分钟,便变了徐行了。突然的劈开了这不可思议的灰色的暗黑,报时的钟声接连的发响了。锁闭在任意涡卷过去的浓雾里,这钟声很阴沉的寂寞的响。
船这样的警戒着,又前进了十分钟左右,他不再觉得脚下的翻车(Propeller)的震动了。船足既停的船体,同时仿佛茶道(注二)的第三口时候的茶碗模样,很不愉快的摇荡,随即停止,只跟着波浪漂流下去了。
(注二)照古法点茶,仪式甚繁,饮第三口时,旋转茶碗饮尽,故云。
他的心脏砰的一跳,汽笛突然叫了起来,这正如牵到屠所去的牛的吼声似的汽笛。低下去,又吼起来,低下去,又吼起来;吼叫停止,萧寂的钟声接连的发响。
他的肺脏里,觉得似乎灌进了许多水气去,比空气更其多。他实在噎了,而且咳嗽。水滴从头发传到领里,耳鼻同冰一样的冷了。太阳不会再生了,他这样想的豫觉,竟是很可悲的证实来了。他觉得若干人的男女都群盲一般摸索着走近前来,感到说不出的悲哀,心里这样想。
汽笛将船里的人叫醒了。于是被叫醒了的人都爬上甲板来了。
在钟声和汽笛声的隙间所有的船客的哀叹与愁诉的声音,仿佛水泡的破裂一样,都听到了。
潮雾从东边的天空吹来。他所乘的船,不过是沉在雾之大河的水底的一片病叶罢了。船客已经达于极度的不安了。(船)比箭还快的流过去,浓雾的尽头不知道何时才来。疯狂似的啜泣,很凄惨的从女人与小孩中间,发了出来。送葬似的寂寞的钟声,接连的响。仿佛有不使一切的人都醉了便不肯干休的样子,船停着只是倾侧动摇。
在他的心里,只有在为死所捕的人们才有的一种凄厉的断念渐渐的起来了。
这时候,正如奇迹一般,风变了方向了,向西走着的雾似乎止步了,暂时像是向后退去;顷刻中,人人的眼睛都微微的回复了视力。天空朦胧的明亮,在人们的周围,小小的世界逐渐扩张开去。远而且高的微笑似的青空的一片,也可以望见了。这时候潮雾正如梦醒一样,消灭得没有一点踪迹,比张皇的心更是张皇[的去了。]
雾晴了,夜也已经天亮了。蔚蓝的海,蔚蓝的天空,以及新的早晨的太阳。
然而在潮雾过去之后。看见宛如压在船的右舷上的矗立的惠山的峭壁的时候,船员和船客都只有呀的一声悚然的立着。在浓雾中漂流时,不知不觉的到了这样的危地,便是船员也没有觉察出。倘若这雾的放晴再迟五分钟,倘若船不是有灵魂,自己出惊转了方向,这恶魔似的峭壁必定已经将船咬碎了吧!
轮船在函馆下了锚,船客很高兴的喜笑着,望着岸边,从舷梯走下去了。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却了曾经遇见什么事,从容的张了眼,毫不为奇似的望着周围。
他却不能这样。他仿佛是初见太阳似的仰视太阳,初见函馆似的看着函馆。新的世界又在他的前面展布开去了。于是他[眼里]含泪了。
E.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作家吗
芥川龙之介出生于1892年的东京,以写短篇小说见长,虽然出版过的只有小说,但他对戏剧、俳句与诗歌也略有兴趣。
大学就读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今东京大学)。毕业后多次参加夏目漱石每周四举行的“木曜会”且非常受他的赏识,此后便在文坛出名,曾当过英文教师和记者。
经历上世纪二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和身边亲戚朋友的不幸遭遇,他于1927年在书房中写下《续·西方之人》后,服过量安眠药自杀。
F. 日本近代文人伊藤左千夫代表了怎样的浪漫主义风格
伊藤左千夫(1864~1913),本名伊藤幸次郎,进入歌坛后,改号春园,名左千夫。日本近代短歌创作的巨匠,也是日本著名小说家。他的代表作《野菊之墓》面世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被文学评论界放在了与川端康成的名作——《伊豆的舞女》——同样高的位置,并将称之为“日本纯爱小说的开山之作”。
1864年出生于日本千叶县九十九里町成东町。他写的小说多为自传体小说。1906年发表《野菊之墓》,一举成名。
行文风格
伊藤左千夫与众不同的乡村生活体验,和浓郁的汉学文化的熏陶为他带来了独特的心灵感触,也赋予了他的作品如诗般的田园牧歌式的柔美情怀,无不渗透着他对淳朴生活的品悟,在其很多作品中渗透着他浓郁的思乡情结。
他的作品中所谈及的是蕴含在生活之中一分一毫的细节,却不显冗杂,象征着细腻、易碎、伤感、灵动的灵魂,像是清泉之下流溢多彩的生命,平静之下是丰富多变的内心体验,常为一叶一花,月盈月亏而感伤或是欣喜。
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剧烈的情感变化,只不过是一些小事,微细却不零碎,情感的脉络在其笔下纤毫毕现。
3个人作品
伊藤左千夫一生共创作了近三十篇中短篇小说,根据山本英吉的分类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以故乡千叶县的农村田园生活为背景的自传式作品;二是取材于自己东京生活片断的作品;三虽不是自身亲身经历,但也是亲眼目睹、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品;四是从《万叶集》中取材的历史题材的作品。[3]
其中《野菊之墓》《邻居家的新娘》《春潮》属于第一类;
而《奈奈子》、《水灾杂记》等属第二类;
而《老兽医》则属于第三类。
以上三类作品就是左千夫创作中最为杰出的部分。
其余的作品还有:
1. 市川的桃花
2. 河口湖
3.水笼
4. 红黄録
5. 古代之少女
6. 水害雑録
7. 守の家
8. 竹の里人一
9. 茶の汤の手帐
10. 隣の嫁
11. 落穂
12. 新万叶物语
13.告げ人
14. 浜菊
15.廃
16. 侄子
17.万叶集新釈
18. 八幡の森
19.分家
20.分家01 (前篇)
21.分家02 (後篇)
22.分家続篇
G. 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中比较有争议的短篇小说是《提示:作品有冒头文》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H. 有哪些好看的冷门的小说
近年来,IP的火爆程度众所周知,畅销书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有些书,天生不是用来讨好大众的,但却在作者的笔力之下,自成绚烂世界。翻开这些冷门作品,或许你能感受到滚烫的思想,在地底三千尺,迎来一场游园惊梦。
今天,精读君就为大家推荐9本冷门又好看的小说,拯救书荒期的你。
一、国内小说
本书看点:
◎小说讲述的是一群有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年龄各异的人们,怀着各自的苦恼和疑惑踏上了印度之旅。
◎作者远藤周作,《深河》成为一部在众声喧哗的现代性语境中富有多义性、包容性的集大成之作。
◎一位神甫背着一位异教徒,去完成一位异教徒的心愿,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震撼的呢?——李家同
你的问题 这里有答案 微信公众号 【精读君】
I. 求日本近代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主要有哪几位啊
星新一 德富芦花 江国香织 江口涣...抱歉我只能找到这点了(PS:楼下的你好像打错了,不是‘新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