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中短篇小说
❶ haircut小说主要讲了什么
通过讲述恶作剧者吉姆被他经常做弄的对象——傻瓜保尔打死的故事,小说《理发》不仅仅向读者阐明善恶终有报的道理,更引起读者对自己、对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对现实社会的深深思考。
拉德纳的声音是与众不同的,它摒去你周围的喧嚣,让你听到他那有个性的话语,他讲述着我们最熟悉的故事,而他的说话方式又是如此坦诚与直接。
作者介绍
林拉德纳(Ring Lardner,1885-1933年),美国体育新闻记者,幽默作家。为拉德纳赢得文学声誉的主要是他的短篇小说,他总共创作了130篇左右,刻画了众多逼真的美国生活场景及人物肖像。
他的这些短篇小说获得了英美文学界中如F.S.费茨杰拉德、H.L.门肯、埃德蒙威尔逊、弗吉尼亚伍尔夫、V.S.普里切特等人的激赏,被称为是乔纳森斯威夫特以来下笔最一针见血的讽刺作家,也被认为是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之后最优秀的幽默作家。
❷ 搜索一篇英美文学作品
William Faulkner: A Rose for Emily.
家教甚严的艾米丽小姐爱上了一生中唯一结交过的青年异性,来小镇当临时工程监工的北方佬Barron,此人放浪不羁、浮躁而浅薄,他无力应承艾米丽一份稳定的婚姻生活。于是镇上居民看见艾米丽进药店买了砒霜,纷纷猜测她要自杀;接着Barron失踪,再也没人见过他。艾米丽高压、专横的父亲去世后,她深居简出、大门紧闭;左邻右舍开始闻到她的宅子里飘出的越发浓重的恶臭,没人敢去惊扰她,于是偷偷地在门边、窗下撒石灰,希图掩盖那股难以忍受的味道;艾米丽小姐去世了,她下葬之后,人们终于得以进入那所阴暗的深宅,在一间锁上的房里,发现床上那具已腐烂多年的Barron的尸体,尸体旁另有一个枕头,有人睡过的痕迹,枕头上几根铁灰的头发——艾米丽的白发。
艾米丽小姐是美国南方保守封建贵族阶级的代表。她的独居和死亡象征美国南方古老传统和文明在以Barron为代表的北方工业文明冲击下注定悲剧的命运。
威廉福克纳是美国著名南方作家,文中地方色彩浓厚。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押沙龙,押沙龙》《喧嚣与骚动》《八月之光》《在我弥留之际》等,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小姐的玫瑰》《燃烧的马棚》等。
作品中,他主要运用了意识流和多角度叙事的手法。他的文章句子冗长,语法结构复杂,词汇具有美国南方地方色彩,所以比较难读。
❸ 想读英美文学作品提高英语水平,求推荐
目录希腊神话——古希腊文明的瑰宝
伊索寓言——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马史诗——横亘千古的文学瑰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巨人传——一部荒诞不经的幽默小说
威尼斯商人——为贪婪的吝啬者画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伪君子——伪善者真实面目的揭露
失乐园——天使与恶魔的较量
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永不言败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记——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汤姆·琼斯——一位弃儿的成长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震撼了一代青年心灵的著作
忏悔录——“忏悔”与“控诉”
雪莱诗选——理想、自由的歌颂与赞美
傲慢与偏见——一部优秀的社会风俗小说
唐璜——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讽刺诗
格林童话——童话城堡上的一面旗帜
叶甫盖尼·奥涅金——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一个展示美、丑、善、恶的大舞台
红与黑——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爱情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一个守财奴形象的成功刻画
高老头——资本主义罪恶的深刻揭露
安徒生童话集——一部具有永恒的魅力的童话集
钦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骗子上演的讽刺喜剧
雾都孤儿——一位孤儿艰辛的奋斗历程
三个火枪手——火枪手的传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个曲折离奇的复仇故事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诗
简·爱——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
呼啸山庄——欲望、恩仇与爱的交响曲
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
红字——心灵的罗曼史
大卫·科波菲尔——从遗腹子到大作家的传奇
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泪史
白鲸——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
草叶集——充满了民主精神的诗歌佳作
包法利夫人——一部完美的长篇小说
父与子——两代人文化冲突的反映
战争与和平——一部气势磅礴的文学巨著
爱丽丝漫游奇境一篇伴随孩子成长的经典童话
小妇人——四姐妹的成长经历
泰戈尔诗选——一位伟大的东方诗人的吟唱
海底两万里——一次海底的神奇历险
八十天环游地球——科学幻想小说的优秀之作
安娜·卡列尼娜——反映俄国社会生活的史诗性巨著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本充满生活情趣的儿童小说
玩偶之家——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
昆虫记——献给昆虫的颂歌
海蒂——纯真美丽的童心世界的展示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现实主义中短篇佳作
金银岛——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
木偶奇遇记——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幽默风趣的少年小说
爱的教育——感人的爱的故事
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一部享誉世界的侦探小说
契诃夫小说集——幽默诙谐的讽刺小说佳作
德伯家的苔丝——一位纯朴女性的人生悲剧
牛虻——一部深深影响了诸多青年的著作
绿野仙踪——一部引人人胜的神奇童话
时代广场的蟋蟀——一部让人久久回味的童话
嘉莉妹妹——美丽幻梦的破灭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位身残志坚的女性的自传
名人传——英雄的传记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含泪的微笑”的佳作
约翰·克利斯朵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我是猫——一只猫眼中的人世
热爱生命——生命的赞歌
母亲——社会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充满神奇与幻想的童话历险
秘密花园——让生命变得美好的“神奇花园”
童年——苦难童年的诉说
追忆逝水年华——意识流小说的先驱
变形记——人性异化的揭露和控诉
绿山墙的安妮——一部优美的成长小说
好兵帅克历险记——一位聪明又傻气的“好兵”传记
了不起的盖茨比——一场“美国梦”的破灭
静静的顿河——一部优秀的史诗性的作品
喧哗与骚动——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之作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曲壮丽的人生奋斗之歌
飘——乱世中佳人和英雄的爱情故事
雪国——悲凉虚无的人生歌唱
小王子——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爱的呼唤
麦田里的守望者——影响了几代美国青年的经典
老人与海——悲壮的英雄之歌
夏洛的网——一部震撼心灵的童话
日瓦戈医生——世界第一政治禁书
苦儿流浪记——一个弃儿苦难的成长历程
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的经典之作
百年孤独——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
荆棘鸟——凄婉的生命歌唱
窗边的小豆豆——找寻阳光灿烂的童年
❹ 英美文学知道的进
1. Gertrude Stein 格特鲁德·斯泰因(1874.2.3~1946.7.27)
美国先锋派女作家。生于富裕家庭,去巴黎之前曾在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1909年起和其终身伴侣A.B.托克拉斯(1877~1967)一起住在巴黎。她的住所成为最重要的艺术家和作家的沙龙,包括毕加索、马蒂斯、G.布拉克、S.安德森以及E.海明威等人。她是立体派的早期支持者,试图将其理论融入自己的作品里,包括诗卷《柔软的纽扣》(1914)。其散文风格独特,运用重复和片断化的手法,尤其是其重要小说《美国人的成长》(1906~1911年写成,1928年出版)。其唯一一本受广泛阅读的作品为《艾丽斯B.托克拉斯的自传》(1933),其实是她自己的自传。其他作品还有《三幕剧中四圣人》(1934)和《我们大家的母亲》(1947)两部歌剧,皆是由作曲家汤姆森配乐。
2.Laurence Sterne 劳伦斯·斯特恩(1713.11.24~1768.3.18)
英国小说家和幽默作家。曾多年在约克郡任牧师,后来在教会争议中写斯威夫特式的讽刺文章以维护其主持牧师时,发现了自己的潜力。将教区工作交给副牧师后,开始写《特里斯特拉姆·尚德》(1759~1767),这是一部试验小说,分为9个部分,故事听凭讲述人自由联想,还常常离题,但被认为是心理学和意识流小说最重要的先驱之一。长期遭受肺结核困扰,他离开空气潮湿的英国开始旅行,并着手写小说《在法国和意大利的感伤旅行》(1768),但未完成。该小说是喜剧小说,对传统的旅游书籍进行挑战。
4.John Barth 约翰.巴思(1930.5.27~)
美国作家。在马里兰州东海岸长大成人,其大部分作品也以此地为背景。1953年开始主要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教。除他在《迷失在游乐园中》(1968)的试验性短篇以外,他最著名的小说有《流动歌剧院》(1956)、《路的尽头》(1958)、《烟草代理商》(1960)、《山羊孩子贾尔斯》(1966)和《潮水的故事》(1987)。他的小说大多模拟、调侃传统的叙事形式,并把深刻的哲理同辛辣的讽刺、尖刻甚至粗俗的幽默融为一体。
5.John Fowles 约翰·福尔斯(1926.3.31~2005.11.5)
英国小说家,其隐喻暗示描写细腻的作品把心理探索(主要是有关性和爱情的探索)和对人类行为在社会及哲学问题来龙去脉的关注巧妙地结合起来。第一部长篇小说《收藏家》(1963;1965年拍成电影)描述一个羞怯的男人诱拐了一位姑娘,徒劳无益地企图获得她的爱情。其后又写了《占星家》(1966;1968年拍成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1969;1981年拍成电影)。他的这些著名作品都是以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为背景。后来的作品有《乌木塔》(1974)、《丹尼尔·马丁》(1977)等。
6.Anne Sexton 塞克斯顿 (1928.11.9~1974.10.4)
原名安妮·加里·哈维(Anne Gray Harvey)
美国女诗人。曾当过模特、图书管理员和教师。第一本诗集《欲去疯人院半途归》(1960),带着强烈的自白分析她自己的精神崩溃和后来的康复;在其后的《我一切美好的东西》(1962)和《生或死》(1966,获普利策奖)两部作品中,她继续剖析自己的生活。其他作品有非小说散文集《没有邪恶之星》(1985)。她死于自杀,有几卷诗作在其死后出版。
1.The Crying of Lot 49 拍卖第49批邮票(小说)
Thomas Pynchon托马斯·平钦 (1937.5.8~)
美国作家。曾在康奈尔大学攻读物理,在从事小说创作之前曾当过技术作家。第一部小说《V》(1963)是一部复杂荒诞的讽刺小说,混合了20世纪50年代嬉皮生活场景和整个世纪的象征性形象,作品结合了黑色幽默和幻想,描写人类在现代混乱社会中的疏离感。另一部小说《拍卖第49批邮票》(1966)和代表作《万有引力之虹》(1973)都以阴谋论为中心。《万有引力之虹》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末的一部不寻常小说,充满了狂热的幻想、荒诞的人物形象、深奥的科学,以及人类学数据。晚期作品包括小说《葡萄地带》(1990)、《梅逊-狄克森线》(1997)和短篇小说集《学得慢的人》(1984)。他已隐居或隐姓埋名多年,拒绝接受采访和拍照。
2.Lost in the Funhouse 迷失在游乐园中(小说)
John Barth 约翰.巴思(1930.5.27~)
美国作家。在马里兰州东海岸长大成人,其大部分作品也以此地为背景。1953年开始主要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任教。
3.The Golden Notebook 金色笔记(小说)
作者简介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1日宣布,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获得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莱辛1919年10月22日出生于现在的伊朗,父母都是英国人。1925年,她跟随父母搬到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南罗得西亚(现属津巴布韦)生活,并在那里度过了大部分童年和青年时光。1939年至1949年,莱辛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育有3个孩子。
1949年,莱辛带着一个儿子和第一部小说的手稿回到英国伦敦。1950年,她发表了第一部小说《青草在歌唱》。这部小说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和种族矛盾而引起强烈反响,莱辛由此在文坛崭露头角。
1952年至1969年,莱辛陆续发表系列小说《暴力的孩子们》。其间,她还在1962年发表小说《金色笔记》,这部作品被公认为她的代表作。她不仅因这部作品蜚声文学界,还树立了自己作为女权主义者的形象。莱辛创作的小说还包括《黑暗前的夏天》《第五个孩子》等。
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等其他体裁的作品。她的许多作品都取材于在非洲的亲身经历,以独特的自传体风格著称。作品题材涵盖了种族矛盾、两性关系、美苏冷战、原子战争、环境污染、科学危机和青年暴力等问题。
近年来,莱辛仍笔耕不辍,经常有新作问世。
4.Lucky Jim 幸运的吉姆(小说)
Kingsley Amis金斯利·艾米斯(1922.4.16–1995.10.22)
http://ke..com/view/370625.html
❺ 那些英美文学作品比较短而且好分析
你可以找些短篇的……短篇小说之父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树叶……家喻户晓……还很短……不过你不要有短篇就好分析这个误区……因为精短……很多感情变化都被无形于字里行间……反而不好分析……需要读者自己揣摩……
❻ 英美文学毕业论文题目 要求:不能写大家都写烂的小说。最好是英文短篇小说。只要一个题目,角度新颖些许
皇帝的新衣
快乐王子
卖火柴的小女孩
竞选市长
小王子
❼ 哪位大虾能提供一些关于英美文学史上比较出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最后是中英文对照的。谢谢了。
马克吐温
(Mark Twain l835~1910)
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英语版
Mark Twain (pseudonym of Samuel Langhorne Clemens, 1835-1910), was an American writer, journalist and humorist, who won a worldwide audience for his stories of the youthful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and Huckleberry Finn.
Clemens was born on November 30, 1835 in Florida, Missouri, of a Virginian family. He was brought up in Hannibal, Missouri. After his father's death in 1847,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printer and wrote for his brother's newspaper. He later worked as a licensed Mississippi river-boat pilot. The Civil War put an end to the steamboat traffic and Clemens moved to Virginia City, where he edited the Territorial Enterprise. On February 3, 1863, 'Mark Twain' was born when Clemens signed a humorous travel account with that pseudonym.
In 1864 Twain left for California, and worked in San Francisco as a reporter. He visited Hawaii as a correspondent for The Sacramento Union, publishing letters on his trip and giving lectures. He set out on a world tour, traveling in France and Italy. His experiences were recorded in 1869 in The Innocents Abroad, which gained him wide popularity, and poked fun at both American and European prejudices and manners.
The success as a writer gave Twain enough financial security to marry Olivia Langdon in 1870. They moved next year to Hartford. Twain continued to lect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ngland. Between 1876 and 1884 he published several masterpieces, Tom Sawyer (1881) and The Prince And The Pauper (1881). Life On The Mississippi appeared in 1883 andHuckleberry Finn in 1884.
In the 1890s Twain lost most of his earnings in financial speculations and in the failure of his own publishing firm. To recover from the bankruptcy, he started a world lecture tour, ring which one of his daughters died. Twain toured New Zealand, Australia, India, and South Africa. He wrote such books as The Tragedy Of Pudd'head Wilson (1884), Personal Recollections Of Joan Of Arc (1885), A Connecticut Yankee in King Arthur's Court (1889) and the travel book Following The Equator (1897). During his long writing career, Twain also proced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essays.
The death of his wife and his second daughter darkened the author's later years, which is seen in his posthumously published autobiography (1924). Twain died on April 21, 1910.
❽ 请了解英美文学作品的高手进 寻文!!
《伤心咖啡馆之歌》吧~三个男女主人公的心理都值得分析哈!也不长,算中篇咯。
❾ 有什么英文名著是学英美文学应该看的
PartI;English literature
Unit 1 William Shakespeare 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可以挑感兴趣的读读,比如Hamlet比较重要
Unit 2 Daniel Defoe --Roinson Crusoe和Moll Flanders
Unit 3 Robert Burns --几首著名诗歌,友谊地久天长和A red red rose
Unit 4 Willam Wordsworth--著名诗歌,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和 a solitary reaper
Unit 5 John Keats--夜莺颂to a nightingale
Unit 6 Jane Austen--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艾玛
Unit 7 Charles Dickens--Oliver Twist, A tale of two cities,Dombey and son
Unit 8 Charlotte Bronte--Jane Eyre
Unit 9 Thomas Hardy--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最著名,其他的无名的裘德,还乡也很著名
Unit 10 Virginia Woolf--Mrs. Dalloway
Part II:American Literature
Unit 11 Nathaniel Hawthorne--红字The Scarlet Letter
Unit 12 Walt Whitman--Leaves of Grass
Unit 13 Emily Dickinson--好多诗,很短,没有题目
Unit 14 Mark Twain--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urry Finn
Unit 15 Theodore Dreiser--Sister Carrie
Unit 16 Robert Frost--好多著名的诗歌,都很重要,the road untaken
Unit 17 F.Scott Fitzgerald--The Great Gatsby
Unit 18 William Faulkner--短篇小说A rose for Emily
❿ 优秀的英美文学作品
巩乃斯的马
哦,巩乃斯的马,给了我一个多么完整的世界!凡是那时被取消的,你都重新又给予了我!弄得我直到今天听到马蹄踏过大地的有力声响时,还会在屋子里坐卧不宁,总想出去看看,是一匹什么样儿的马走过去了。
而且我还听不得马嘶,一听到那铜号般高亢、鹰啼般苍凉的声音,我就热血陡涌、热泪盈眶,大有战士出征走上古战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之慨。
有一次我碰上巩乃斯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晴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暴雨的豪打下,我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牲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俨然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潮水中被携裹,大喊大叫,却毫无声响,喊声像一块小石片跌进奔腾喧嚣的大河。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看不见了。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马>>
马,
狂放的马,
不羁的马,
在草原上自由的狂奔,
在天地间自由的狂奔,
奔向那一片绿色,
奔向那一片希望,
奔出一个美丽的世界.
马,
坚强的马,
忠诚的马,
在你我心间纵情的飞奔,
在浩瀚宇宙纵情的飞奔,
奔向那不变的信念,
奔向那永恒的生命,
奔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生活本该象马一样,
在生活中自由发挥,
在生活中努力创造,
在生活中尽情享受.
愿你我就是那一匹骄傲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