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短篇小说十九间房
Ⅰ 苏童的个人资料及其作品。
概述苏童,作家。1980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江苏分会驻会专业作家。1983年开始发表小说,迄今有作品百十万字,代表作包括《园艺》、《红粉》、《妻妾成群》、《已婚男人》和《离婚指南》等。中篇小说《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蜚声海内外。 另有同名女艺人苏童曾拍摄电视剧《我想有个家》。
Ⅱ 苏童的作品集
链接: https://pan..com/s/1AGNKJ_yYjmsYY-40NvCZ2w
苏童,本名童忠贵,1963年1月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当代作家
Ⅲ 列举苏童的作品
苏童
作者简介:
苏童,江南苏州人氏。一九八零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据说在那里度过了最令他难忘的四个年头,而他的大名却仍旧在这所著名学府中被人一再提起。一九八三年投入小说创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从此中国当代文坛便再难抹去他的形象。他喜欢“新潮”,曾在其中尽情畅游。
他也喜欢“传统”,喜欢琢磨中国的历史风云。有一天《妻妾成群》问世了,又经电影“大腕”张艺谋之手调弄成了著名的《大红灯笼高高挂》,最后角逐奥斯卡金像奖,虽然结果未尽人意,但中国电影界和文学界都给不大不小地“震”了一下。中国人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知道《妻妾成群》,最后迷恋上了这位可爱的苏童,而苏童则从《妻妾成群》再一次出发,走上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之路。
苏童作品:
纸上的美女
大气压力
蝴蝶与棋
城北地带
米
已婚男人
园艺
离婚指南
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后宫
末代爱情
末代爱情自序
美人失踪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与哑巴结婚
什么是爱情
一朵云
桥边茶馆
樱桃
饲养公鸡的人
徽州女人
木壳收音机
小莫
死无葬身之地
暧昧的关系
纸
水神诞生
环绕我们的房子
民丰里
肉联厂的春天
另一种妇女生活
世界两侧
世界两侧自序
祖母的季节
一个朋友在路上
来自草原
烧伤
逃
外乡人父子
祭奠红马
桂花树之歌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十九间房
你好养蜂人
女孩为什么哭泣
平静如水
井中男孩
1943年的逃亡
罂粟之家
Ⅳ 苏童出过的书 的名字..详细列表 谢谢
早期作品多是中短篇小说,没有固定成书:
纸上的美女,大气压力,蝴蝶与棋,城北地带,米,
已婚男人,园艺,离婚指南,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后宫,末代爱情,末代爱情自序,美人失踪,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与哑巴结婚,什么是爱情,一朵云,桥边茶馆,樱桃,饲养公鸡的人,徽州女人,木壳收音机,小莫,死无葬身之地,
暧昧的关系,纸,水神诞生,环绕我们的房子,民丰里,肉联厂的春天,另一种妇女生活,世界两侧,世界两侧自序,
祖母的季节,一个朋友在路上,来自草原,烧伤,逃,外乡人父子,祭奠红马,桂花树之歌,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十九间房,你好养蜂人,女孩为什么哭泣,平静如水,井中男孩,1943年的逃亡,罂粟之家,我的帝王生涯……
主要是这些,还有很多的散文,有各种不同版的合集。
早期的小说很简短很有味道,他的香樟树风格。
推荐:妻妾成群,徽州女人,红粉,舒农,南方堕落,我的帝王生涯,一九三四年的逃亡,罂粟之家……
长篇小说:
2006年8月《碧奴》
2009年4月《河岸》
后期小说很细腻,隐喻,意识派
散文类:
2008年11月《苏童·花繁千寻》
2009年8月《河流的秘密》
Ⅳ 谁可以帮忙介绍苏童的小说
只看过《妻妾成群》
Ⅵ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十九间房》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苏童)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3CPeE-ke1eY9128w0BoZEg
书名: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
作者:苏童
豆瓣评分:7.9
出版年份:2012-7
页数:232
内容简介:
《名家自选学生阅读经典:19间房》收录了他的部分代表作品,他的小说大都呈现出优雅、阴柔而又凄清、冷艳的风格,美丽的意象下面是死亡的气息与令人不安的阴谋。它可以视作苏童所有小说的样本。这是苏童作品的秘密,如女巫般带来厄运的美丽舞蹈。主要包括刺青时代、园艺、十九间房、另一种妇女生活等内容。
Ⅶ 安妮宝贝、苏童的作品有哪些
7月出生的巨蟹座女子
安妮宝贝,自由作家。98年开始发表小说,因作品风格独特引起广泛关注。题材多围绕宿命,自由,漂泊等命题思考,创作工业化大城市中游离者的生活,他们在爱和幻觉中的决然出行,及对自我的追寻。
从事过的职业:金融、广告、编辑
现在的职业:网络编辑,自由专栏撰稿和写作者
喜欢:爱尔兰音乐,长途旅行,鸢尾,电影,散步
2000年起出版小说集《告别薇安》,《八月未央》,长篇小说《彼岸花》。所有作品均持续登上书店系统销售排行榜,并进入全国文艺类书籍畅销排行榜前十名。作品在众多读者中深具影响。并已介入香港,台湾,日本,德国等地区。
安妮宝贝城市心情笔记《清醒纪》(节选)
安妮宝贝长篇小说《二三事》
七年
告别薇安
瞬间空白
上海冬天
暖暖
如风
彼岸花
午夜飞行
空城
杀
一个夜晚
电梯事件
生命是幻觉
北方的事
无处告别
疼
末世爱情
八月未央
最后约期
夏日艳阳之意外事故
呼吸
伤口
一个游戏
小镇生活
少年往事
交换
投向分裂的怀抱
七月和安生(上)
七月和安生(下)
下坠
重读杜拉斯
音乐如水
隐忍的方式
抽烟,伤口以及纪念
一个春天的晚上
阳光的温度
最孤独的人
上海生活
香水
午夜的裙子
手心空洞
看话剧的晚上
爱情理想
身体和灵魂的距离
山中岁月
三毛
漂亮女孩
如烟花寂寞
乔和我的情人节
南方八月
锦衣夜行
她比烟花寂寞--电影篇
画漫画的男人
风中樱花
永远有多远
不要去找,要等
玻璃之城
冷眼看烟花
边走边唱
暗香如风
爱到逃离
安妮走四方——前言
安妮走四方——南京
安妮走四方——武汉
安妮走四方——大连
安妮走四方——西安
我读亦舒
安妮读书——苏童
沧海蝴蝶
为你心动
爱已如风
瓶中信
坐在对面的陌生人
苏童的有:纸上的美女 大气压力
蝴蝶与棋 城北地带 米 已婚男人
园艺 离婚指南 妻妾成群-大红灯笼高高挂 后宫
末代爱情
末代爱情自序 美人失踪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与哑巴结婚
什么是爱情 一朵云 桥边茶馆 樱桃
饲养公鸡的人 徽州女人 木壳收音机 小莫
死无葬身之地 暧昧的关系 纸 水神诞生
环绕我们的房子 民丰里 肉联厂的春天 另一种妇女生活
世界两侧
世界两侧自序 祖母的季节 一个朋友在路上 来自草原
烧伤 逃 外乡人父子 祭奠红马
桂花树之歌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十九间房 你好养蜂人
女孩为什么哭泣 平静如水 井中男孩 1943年的逃亡
罂粟之家
Ⅷ 苏童一共发表过哪些作品
苏童是先锋文学作家中发表作品比较多的,长篇小说有《武则天》《我的帝王生涯》(合集为《后宫》)、《米》《城北地带》》(合集为《米》),新世纪发表的长篇有《碧奴》、《河岸》。其他的均为短篇或中篇合集,包括《世界两侧》(“枫杨树系列”即在其中)、《末代爱情》、《少年血》、《婚姻即景》、《蝴蝶与棋》等等。其中比较出名的单篇有《妻妾成群》、《红粉》、《园艺》、《三盏灯》《1934年的逃亡》等等。杂文(散文)类比较少,有《自在人生浅谈写》、《我为什么不会写杂文》、《口头腐化》等等。访谈录有《永远的寻找》(体现出苏童的创作思想)。
Ⅸ 苏童早期中期后期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苏童文集
末代爱情
第一辑
第二辑
《肉联厂的春天》
《民丰里》
《樱桃》
《美人失踪》
《什么是爱情》
《与哑巴结婚》
《纸》
《小莫》
《一个叫板墟的地方》
《桥边茶馆》
《水神诞生》
《徽州女人》
《暧昧的关系》
《死无葬身之地》
《环绕我们的房子》
《一朵云》
《饲养公鸡的人》
《木壳收音机》
第三辑
枫杨树
故事
《妇女生活》
《另一种妇女生活》
《十九间房》
《祖母的季节》
《逃》
《桂花树之歌》
《祭奠红马》
《罂粟之家》
《1934的逃亡》
《外乡人父子》
《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
城市流浪者
其它
《烧伤》
《一个朋友在路上》
《平静如水》
《女孩为什么哭泣》
《你好,养蜂人》
《井中男孩》
《八月日记》
《他母亲的儿子》
《妻妾成群》
Ⅹ 苏童的主要作品
8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第八个铜像1983年《青春》第七期空地上的阳光1984年《青年作家》第四期白洋淀 红月亮1986年《钟山》第一期祖母的季节1986年《十月》第四期桑园留念1987年《北京文学》第二期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1987年《上海文学》第二期一九三四年的逃亡1987年《收获》第五期算一算屋顶下有几个人1987年《钟山》第五期蓝白染坊1987年《花城》第五期故事:外乡人父子1987年《北京文学》第八期丧失的挂花生之歌1987年《作家》第八期周梅森的现在进行时1988年《中国作家》第二期乘滑轮车远去1988年《上海文学》第三期水神诞生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死无葬身之地1988年《中外文学》第三期你好,养蜂人1988年《北京文学》第四期井中男孩1988年《花城》第五期怪客1988年《作家》第五期祭奠红马1988年《中外文学》第五期罂粟之家1988年《收获》第六期平静如水198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杂货店的女人1989年《时代文学》第二期仪式的完成1989年《人民文学》第三期舒农或者南方生活1989年《钟山》第三期逃1989年《青年文学》第三期南方的堕落1989年《时代文学》第五期妻妾成群1989年《收获》第六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90年代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已婚男人杨泊1990年《作家》第四期棉花地、稻草人1990年《青春》第四期妇女生活1990年《花城》第五期女孩为什么哭泣1990年《时代文学》第五期狂奔1991年《钟山》第一期我的棉花、我的家园1991年《作家》第一期吹手向西1991年《上海文学》第二期另一种妇女生活1991年《小说界》第四期离婚指南1991年《收获》第五期像天使一样美丽1991年《小说林》第六期木壳收音机1991年《人民文学》第七、八期西窗1992年《漓江》春号第一期十九间房1992年《钟山》第三期回力牌球鞋1992年《作家》第四期沿铁路行走一公里1992年《时代文学》第五期来自草原1992年《芳草》第五期园艺1992年《收获》第六期刺青时代1993年《作家》第一期烧伤1993年《花城》第一期一个朋友在路上1993年《上海文学》第一期狐狸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仄呢绒鸭舌帽1993年《小说家》第二期第五条路1993年《新生界》第四期纸1993年《收获》第六期与哑巴结婚1994年《花城》第二期什么是爱情1994年《江南》第三期美人失踪1994年《作家》第三期小莫1994年《大家》第三期民丰里1994年《啄木鸟》第四期肉联工厂的春天1994年《收获》第五期桥边茶馆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一个叫板墟的地方1994年《青年文学》第七期一朵云1994年《山花》第十期饲养公鸡的人1995年《钟山》第一期那种人(二篇)1995年《花城》第三期种了盆仙人掌1995年《特区文学》第三期十八相送1995年《芙蓉》第四期把你的脚捆起来1995年《上海文学》第五期蝴蝶与棋1995年《大家》第五期三盏灯1995年《收获》第五期亲戚们谈论的事情1995年《大家》第六期玉米爆炸记1995年《长江文艺》第七、八期花生牛轧糖1995年《湖南文学》第七、八期流行歌曲1995年《广州文艺》第八期棚车1995年《东海》第九期小猫1995年《东海》第九期犯罪现场1996年《花城》第一期霍乱1996年《天涯》第一期公园1996年《作家》第一期表姐来到马桥镇1996年《萌芽》第一期声音研究1996年《收获》第二期红桃Q1996年《收获》第三期新天仙配1996年《收获》第三期灼热的天空1996年《大家》第五期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1996年《山花》第六期两个厨子1996年《收获》第六期天使的粮食1996年《北京文学·精彩阅读》第十一期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1997年《收获》第一期海滩上的一群羊1997年《上海文学》第三期神女峰1997年《小说家》第四期八月日记1997年《雨花》第九期他母亲的儿子1997年《雨花》第九期小偷1998年《收获》第二期过渡1998年《人民文学》第三期人造风景1998年《十月》第五期开往瓷厂的班车1998年《花城》第六期群众来信1998年《收获》第五期向日葵1999年《大家》第一期拱猪1999年《上海文学》第一期古巴刀1999年《作家》第一期水鬼1999年《收获》第一期巨婴1999年《大家》第二期你丈夫是干什么的1999年《大家》第三期新时代的白雪公主1999年《大家》第四期肉身凡胎的世界1999年《东海》第五期独立纵队1999年《大家》第五期奸细1999年《大家》第六期天赐的亲人1999年《青年文学》第八期大气压力1999年《人民文学》第十期驯子记1999年《钟山》第四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2000年以后创作 作品题目发表年份所发期刊一棵歪歪斜斜的树2000年《短篇小说》第一期露天电影2000年《科技致富向导》第一期遇见司马先生2000年《钟山》第五期白杨和白杨2000年《作家》第七期七三年冬天的一个夜晚2000年《天涯》第七期桂花连锁集团2000年《收获》第二期伞2001年《收获》第一期女同学们二三事2001年《花城》第四期小舅理生2002年《山花》第七期点心2002年《书城》第十期白雪猪头2002年《钟山》第一期人民的鱼2002年《北京文学》第九期茨菰2007年《钟山》第四期香草营2010年《小说月报》第八期(参考资料:苏童文学年谱 ) 大概由于苏童少年时期的多病孤独,造成了他心理的压抑,苏童对童年的这种压抑寻找的突破口,就是在作品中表达对死亡、暴力、病态的描写。在苏童以“香椿树”街为背景创作的《少年血》小说集、《城北地带》以及《刺青时代》里无不弥漫着这种病态。
正因为孩子是旁观者,所谓意识形态是干净的,对时代的细节记忆比参与者更加清晰。特别原始的生命,没有什么意识形态的负担,对事物的本质会有直觉,那种东西值得保存,值得追寻,是难以训练的。
“童年视角是我小说里一直运用的,是我最原始的小说创作的契机,是碎片式的东西,对我来说是感知生活的途径或角度。不是通过社会学的意识,不是通过成年人的世界观,更不是刻意模仿孩子的眼睛,我是比较相信童年记忆保留到现在还在脑子里一亮的,是有价值的东西,更接近我所理解的小说生产方式的真谛。我觉得直觉很重要。”
正是童年的所见所闻,让苏童“少年老成”。当他开始写作时,意识到这是多么重要的财富。也因此,苏童认为“童年生活其实一直在我们身上延续甚至成长”,并把童年生活视为他写作的最大秘密。他说:“我认为热爱也好,憎恨也好,一个写作者一生的行囊中,最重那一只也许装的就是他童年的记忆。无论这记忆是灰暗还是明亮,我们必须背负它,并珍惜它,除此,我们没有第二种处理办法。” 苏童擅长刻划女性形象,“红颜薄命”的古训,在苏童手里特别富有韵味。在他看来,也许“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笔下的女性那种绝望、凄苦、孤寂,沉重得令读者深感压抑与窒息。小说《妻妾成群》中描述了颂莲由一个女学生变成大户陈家四姨太,渐渐溶入陈家大院的争风吃醋中,目睹陈家女人的一个一个的悲惨命运,最终连自己也变成了疯子。《红粉》中的秋仪和小萼由“茫茫世界难以改变”的姐妹关系,因为一个男人而变成不共戴天的仇人。《妇女生活》中的娴,错误的把解放自己的使命寄托在一个主导她的男人身上,以至于在男人短暂的温情中走完了自己心酸而坎坷的一生。《茨菰》中被家人要求“换婚”的女孩,在经历过城里生活之后,还是无奈地回到农村,嫁给了当初要嫁的那个患有羊癫疯的丈夫……
这些角色有类似的心性,同样的命运。一直以来,苏童被誉为“最了解女人、最擅写女性的男作家”。
其实,苏童对女性的了解基本上都来自对童年观察与感受的回忆与思考。书中一半以上的篇幅,都是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各种各样女人的身影隐现其间。她们有评弹家、教师,也有裁缝、小贩等底层人物。这些人物成为苏童写作的重要财富。 新历史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对历史的“书写”,是由档案或文本组成的东西。因为这样的“书写”,历史就打上了浓厚的个人色彩,其客观性必然受到质疑,甚至历史就是表达不同集团利益的话语。因此,历史不但不是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反而与文学一样总体上也是虚构。缘于这样的理解,新历史主义小说所描写的历史都是小说家们虚拟或假想的历史,或者说他们把笔下的生活披上了一件“历史”的外衣,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作品中往往也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点缀。
苏童长篇小说《我的帝王生涯》里所写的燮国宫廷,就是他“随意搭建的宫廷”,所写的故事也是他“按自己喜欢的配方勾兑的历史故事”。在这里,历史仅仅是一件外衣,一个衬托人物表演的布景,他的目的是以历史为道具,描写、探索人性中复杂的方面 。
现任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陈思和认为苏童的《妻妾成群》是“新历史小说”最精致的作品之一。他这样评论该小说的艺术特色:“由‘一夫多妻制’生成的封建家庭内部互相倾轧的人生景象及相应的生存原则,是这篇小说的核心意念。由于整个小说基本上是以颂莲的单一视点来叙事,苏童因而得以施展了他那种非常细腻精微的文字魅力,他极善于捕捉女性身心的微妙感受,在生存景象的透视中融入深邃的人性力量。” 小说的主题意象
苏童的大多数小说虽然选择的是古老的中国化的素材,但摆脱话本小说惩恶扬善的叙述目的,放弃因果轮回、善恶有报的叙事伦理,是苏童赋予老故事的新内涵。
苏童小说先锋性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为,小说的主题意象。苏童小说的主题意象,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特点,他以个性化的主题话语,替代了传统小说的主题话语。其小说的主题意象主要可概括为一下几个形式:1、精神的还乡和现实的逃亡。从《香椿树街的故事》到《飞越我的枫杨树故乡》,再到现实生活中的世俗男女,到处都可以看到逃亡者的形象。不管是城市或是乡村,现实或是历史,这些只是苏童小说的背景不同而已。他一直用两幅不同的笔墨书写着人生,城市的狰狞和乡村的温柔重叠更替,他总是不断地徘徊在城乡之间,并在努力地寻找生命中的某种东西。2、人性的暴力和温情。在苏童很多小说里,人性不再神圣而光辉,而是一种罪恶和麻木;人的生命过程不再和谐完美,而是一种滞重和残缺。《我的帝王生涯》中的黄埔夫人和瑞白,《武则天》中的武后,《城北地带》和“香椿树街”中许多的市民人物,都可以看到人性的恶与卑贱。3、死亡关怀和生命意识。苏童在小说中通过写生命的萎缩、扭曲、躁动来激起重塑民族灵魂的愿望。
意象的极致发挥
意象的运用,是“先锋派“小说的特点之一。苏童在小说中,它把作为一种特殊的载体,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生活独特的领悟和审美观念。他的意象创造极具表现力和创造性,这使他的小说总是带着很多神秘、奇幻的色彩和供读者思考的意蕴。在”香椿树街“系列中,河与街这两个意象,几乎在所有小说中都出现过。意象的创造,使苏童的小说表现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产生了如梦幻、传说、神话一样深邃的玄秘的本性意味。小说中这些意蕴总是牵动着人物的命运,暗示着作者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