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刑侦小说怎么写
❶ 推理小说怎么写
1、定义
推理小说,是以推理方式解开故事谜题(大多数是找出杀人凶手)的一种小说,通常故事都含有凶杀案与侦探,亦有部分并非以凶杀为主要剧情走向,诸如找寻失物或解开奇异事件的谜底等。侦探小说的一种,不过揭开谜底的并不总是侦探。
2、推理小说的写作要点:
第一,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因为很难写。
第二,尽量不要有什么复杂的高科幻,或者鬼神,推理应该站在一个大众的平台上。
第三,尽量多看别人的推理小说,电影作品,尽量原创手法,不要借鉴别人的成果,独立思考完成。
第四,尽量要在一开始交代所有主要的人物,不要写写 就觉得线索不够了临时往里面加线索。
第五,推理小说 不仅要求文笔,而且要求逻辑性。
3、创作守则
较为知名的推理小说创作守则有两个不同的版本,皆为对推理小说创作的规范,在1928年由诺克斯提出推理小说十诫后,知名推理作家范·达因又提出了推理小说二十法则。
其内容如下:
一、 必须让读者拥有和侦探平等的机会解谜,所有线索都必须交代清楚。
二、 除凶手对侦探所玩弄的必要犯罪技巧之外,不该刻意欺骗或以不正当诡计愚弄读者。
三、 不可在故事中添加爱情成分,以免非理性的情绪干扰纯粹理性的推演。我们要的是将凶手送上正义的法庭,而不是将一对苦恋的情侣送上婚姻的圣坛。
四、 侦探本人或警方搜查人员不可摇身变为凶手。如此等于拿一分钱铜板,说它是五元金币一样,这是不实的陈述。
五、 控告凶手,必须通过逻辑推理,不可假借意外、巧合或没有合理动机的嫌犯自白。以后者的方式破案,无异是故意驱使读者到一个不可能找答案之处搜寻,等读者失败回来之后,才告诉他们答案从头到尾在你口袋之中,这样的作者,不会比一个笑匠好到哪儿去。
六、 推理小说必须有侦探,侦探不侦查案情就不能称之为侦探。侦探的任务是搜集一切可能的线索,再根据这些线索找出那个故事一开始时犯下恶行的人。
七、 推理小说中通常会出现尸体,尸体所显露的疑点愈多愈妙。缺乏凶杀的犯罪太单薄,份量太不足。美国人本质上比较富于人性,因此,一桩凶狠的谋杀案会激起他们的报复之念和恐惧心理,他们希望杀人者受到法律制裁。所以,当一个"恶毒"的谋杀案发生时,再温厚的读者都会怀抱满腔正义热忱来追捕凶手。
八、 破案只能通过合乎自然的方法。就推理小说而言,魔术、求神问卜、读心术、降灵符咒或水晶球等等一概列为禁忌。一个根据理性的推理故事,读者才有公平的机会参与斗智,但若和神异的世界竞争,甚至跨身四次元的形上世界缉凶,读者等于在起跑点就注定输了。
九、 侦探只能有一名,也就是说,负责真正推理缉凶的主角,就像古希腊战争剧中的解围之神 deus ex machina一样,是独一无二的。为解决一个谜题而搬来三、四名侦探,只会分散阅读的乐趣,打乱逻辑推理的脉骼,更会不当剥夺读者和侦探公平斗智的权益。侦探人数超过一名,读者会弄不清谁才是他真正的竞争对手,这就像让一名读者单挑一支接力赛跑队伍一样。
十、 凶手必须是小说中多少有点份量的角色才行。也就是说,凶手必须是读者有兴趣、而且多少有所了解的人物。如果小说进行到最后一章,才将罪名加在一个陌生人,或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身上,那等于是作者自承无能,不配和读者斗智。
十一、 那些做仆人的,比方说管家、脚夫、侍者、管理员、厨师等等,不可被选为凶手。因为这样的凶手太明显了,太容易被找出来,这样的处理实在无法令人满意,读者也会觉得浪费时间。凶手必须是值得花时间花心力去找的人--通常是最不被怀疑的那个。要是凶手果真是某个卑微的奴仆,那作家实在没必要把这种故事写成书,让世人铭记于心。
十二、 就算是连续杀人命案,凶手也只能有一名。当然,凶手可以有共犯或共谋,但务必只让一人挑起全部罪行责任,读者的所有怒火必须集中于单一的歹角身上。
十三、 推理小说中,最好不要有秘密组织、帮会或黑手党之类的犯罪团体,否则作者等于在写冒险小说或间谍小说。
十四、 杀人手法和破案手法必须合理且科学。也就是说,推理小说不允许采用伪科学、纯幻想或投机的机关装置,举例来说,谋杀案的死者被才发现的新元素如超镭所杀,这就是不合理的;或者,用极其罕见,甚至是作者凭空想像的毒药害死,这也不行。
十五、 谜题真相必须明晰有条理,可让有锐利洞察之眼的读者看穿,我的意思是,在案情大白之后,读者若重读一遍小说,会清楚发现,破案的关键始终摆在他眼前,所有的线索也无一不指向同一名凶手。如果他跟侦探一样聪明的话,不必等到最后一章就可以自己破案。当然了,这样的读者的确是存在的。我对于推理小说所持的基本理论是:如果一本推理小说的架构写得够公平合理的话,要读者无法自己发现答案是不可能的。可以预期的是,一定有某部分的读者和作者一样机灵。
十六、 过长的叙述性文字,微妙的人物分析,过度的气氛营造或是对于一些旁枝末节玩弄文字,都不应该出现在推理小说里。这些在犯罪的记录和推理的过程中完全不重要。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陈述问题,并经由分析将问题作出圆满的推论。而这类文字只会阻碍情节的发展,并将不相干的事情加进主题里面。当然,必要的叙述和人物的描写可以使小说更为逼真。当作者将故事描写得非常引人入胜时,可使读者的情绪完全投入在剧情的发展和人物的刻画上,就这一点而言,他已经将纯文学的技巧和犯罪文件所需具备的真实性和相容性发挥到同等的境界了。
十七、 不可让职业性罪犯负担推理小说中的犯罪责任。至于那些闯空门的小偷恶棍所做的坏事则是警察的责任,不是作家和杰出的业余侦探的事,这类犯法的事是属于刑事组的例行工作。真正吸引人的犯罪,应该出自教堂中某个受人尊敬的大人物,或是以慈善闻名的老太太之手才是。
十八、 在推理小说里,犯罪事件到最后绝不能变成意外或以自杀收场,这种虎头蛇尾的结局,等于是对读者开了一个不可饶恕的大玩笑。要是有人买了这本书,发现里面的内容全是骗人而要求退钱的话,任何公正的法院都会站在他那边,而将这位欺骗了忠实读者的作家予以严惩。
十九、 推理小说里的犯罪动机都是个人的。至于国际阴谋和战略的政治游戏是属于另外一种小说,举例来说,像是特务组织之类的故事。谋杀的情节,必须保持一定程度的平易近人,才可以反映读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使他们压抑已久的欲望和情绪有所宣泄。
二十、一个懂得自重的推理小说家通常都不会再次使用,因为所有的推理小说迷对于这几种方式都再熟悉不过。
❷ 刑侦小说怎么写
其实刑侦小说跟推理小说差不多,要求逻辑性高,而且不能直接上来就写剧情,这样写,不能吸人眼球。
❸ 如何写好刑侦小说,写得扣人心弦
这类我不是很专业,但可以提一些建议。
这类小说剧情需要写得出乎读者预料,不能用一些老套路,最好是引导读者认为谁谁是凶手,但突然陷入死局,又豁然开朗这种。最好能将人性、感情和案件结合在一起,更深入一些我推荐你去看《白夜行》这类小说。
❹ 想写一部侦探的短篇小说
首先,应该了解各种基本常识,这要求面可就广了:人体解剖,地理,历史,新闻,生活常识,常见的各种毒品以及服用之后的反映。。。。。。个人认为常识很重要,因为一本好的侦探小说即使情节再吸引人,犯了常识性错误也只是笑话而已。
其次,好的构思,如何让人有读下去的欲望,而不是看到半道就想放弃。
然后,建议你看看S.S凡蒂恩的二十条规则,个人认为很有道理。
写一部好的侦探小说真的很难,如果是中国的,你最好还得了解一下公安局的内部机制,办案的程序,和对待私家侦探的相关法律。
就想到这么多,我是个侦探小说迷,写完之后别忘了让我看看哈。
祝成功!
❺ 我想问一下,就是我想写刑侦小说,但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去写,有没有有经验的老师可以教我一下吗谢谢啦
写刑侦小说需要自身具备相应的比较强的逻辑思维,另外无论你写任何题材的小说都应有大量相应的知识储备做后盾。否则你的小说就是水上飘,如果你是从事相关刑侦工作那方便很多,根据你的目标,和你们单位的相关政策先去阅读历年典型的卷综,揉和起来溶到自己的故事里,如果你非刑侦相关工作,那么你就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去深入了解刑侦的知识,行业内情等,但很难,你不可能图书馆借几本书看看就动笔,你必须要有真实生活的影子做你小说的背景色,那么找素材是必要跟公安记委等单位或相关个人打交道。普通人一般不容易去了解。有很多刑侦类作者都是相关工作的,比如《法医秦明》的作者秦明,《永不瞑目》《玉观音》一系列作品的作者海岩,他们的创作都有大量的真实案例作基础。就是《女子监狱》纪实报告的作者也是在看守所连喝带吃当了一年多的义务勤杂工才有了可读可传的作品。
不过万事无难易,只要有心人,如果你想有一个另读者满意的作品,你需得作足了功课,如果你只是自娱自乐,那么建议也就不重要了。
❻ 侦探小说怎么写
首先,大概构想一个案件,只想犯人怎么犯案,怎么逃脱的,先不要想怎么破【不然别人很容易就会看出小说里面的破绽】
再确定视角,是以侦探的身份还是以犯人的身份【以犯人的视角对刚开始写侦探小说的人来说比较困难,因为要从你自己想的案件中找一条合情合理的破绽,比较考验脑细胞】
【先跟你写以侦探视角的】
然后你可以画一条时间轴,时间轴上有你所有的人物在什么时间做什么的事,不用想的太细,只要是从什么时间到什么时间在干什么就好了,人物时间不要有太多矛盾之处,【但不要没有,不然不止别人猜不到结局,你自己最后可能也会弄不清】
不过,要记住一件事,你在写的时候,不要想犯人是谁,务必要让自己也认为谁都可以是犯人【作者在写小说的时候很容易带入自己的感情,即使是不经意的,也很可能让别人觉得结局很好猜,只有先把自己弄的分不清真像才会让别人觉得扑朔迷离】
然后,就以时间表的矛盾做切入点,最好几个疑点一起写,然后写到一定程度就断掉【要断哦,要让别人觉得不可能,才有一波三折的起伏感】
在快指出犯人的时候,把自己手上最可能的一条线索断掉【永远不要让别人在如何时候猜出结局】
然后随便找一条之前断掉的线索,不管怎么胡搅蛮缠,给连上去【不过,记住,这是侦探小说,不要有灵异,玄幻的东西出现】
然后就可以结尾了
在揭露犯罪手法的时候,不要光用推论【不是每个侦探都是柯南】要有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你自己不懂也没关系,反正没有人会认真看资料的】
【然后是犯罪视角】
首先,记住自己是犯人,是要逃脱侦探的追踪的。
可以很细致的描写犯罪过程【不要出现在案发现场留下有力证据这种东西,因为本来人家就知道犯人是谁,留下证据只会让人觉得这个犯人很傻】
然后就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博弈了,你要以犯人的身份和侦探周旋,可以以大墨笔来描写心理,一遍遍提及案件里面的细节
然后用一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式结尾【这种结尾是犯人视角侦探小说中常用的】用一个你提到过,但没有细致描写的细节安排结尾,比如在案件发生之前的某件事,不过不要突兀,别人会很别扭
【侦探小说很麻烦的,犯罪视角更麻烦
!打字打得手好疼·······】
还有不明白的可以追问,或者直接来找我,我QQ号是1305540440
------------------------------------------------------------------------------------------------------------------------------打了这么多,忽然觉得自己好了不起················
❼ 侦探小说怎么写
首先主角尽量是警察或者侦探,或者破案专家或者教授学者,具有部分或者高深的破案经验。
在破案种各种人物心态表情动作需要流畅自然,四周环境物品细致,情节环环相扣,多设伏笔,几章或者几十章一个故事,尽量不要拖拉,故事之间尽量没有关联,不要一个案子没完没了,结局可以与众不同或者接近现实,更不要写的完美收笔,毕竟发生案子说明了人性的不平衡,没有完美的结局,只有被迫的妥协。
❽ 如何写刑侦小说!很想写网络上的推理侦探小说,需要什么知识
刑侦的话,法医方面的鉴定结果是很重要的,指纹、血型、DNA、足迹、颅像复原……
案件某些的细节和心理陷阱。
❾ 谁知道要怎样写好推理小说啊短篇的。越详细越好!
推理小说创作经验谈(1)——短篇小说中的诡计构思和布局
文/段一
承蒙《推理志》主编水爬山先生的约稿,在下得以系统的谈一下推理小说的创作经验。其实以笔者浅薄的作文经历来谈这样一个深刻的话题,未免难以服众,因此只将一点感想与经验与大家分享,欢迎指正。
关于短篇推理小说的诡计问题,由于短篇小说的字数不多,在叙述时必然不能铺张得太宽泛,因此在诡计的选择、构思、使用上都有一些独特的要求。
一、诡计模式的选择
1、悬疑还是解谜?这是一个问题。
以悬疑为主还是以解谜为主,这是一个在推理小说写手中争论已久的问题。笔者的观点是,纵然悬疑和解谜是两种各有特色不分上下的写作方式,但在短篇小说中,诡计本身的悬疑性必须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短篇小说的字数一般在两万字以下,在这样的字数范围里,单纯以逻辑性诡计布局似乎太过困难,如果强行使用,可能会导致文章进度过快,甚至会使小说虎头蛇尾。
另一方面,短篇小说篇幅的局限性还要求我们必须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心,在这样的条件下,悬念的作用就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当然作者仍然可以在短篇小说中使用一个解谜性强的诡计,但最好仍然要有悬念相辅助。
2、悬念的替代品——幽默小说、杀意小说,等等。
如果认为在悬疑性的塑造太过苦难,可以尝试其他特别途径,比如穿插幽默气氛,写杀意小说(通常是以罪犯为视角描写)等等。
在这里笔者需要澄清一点:也许有很多读者或写手认为强调悬念或另辟蹊径的写杀意小说都会使推理小说丧失本格特征,笔者需要说明的是,本格以解谜至上为前提,但在这前提下尝试多种创作方法并非不可取,短篇小说的特点使我们创作推理小说时采取多样路径更能招读者喜欢,也会让文章更有乐趣。笔者并非否定解谜,在介绍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创作方法时,笔者会更突出解谜的重要性。
二、诡计的构思
对推理小说新手来说,推理小说的核心——诡计的构思是一大难题,笔者在最初进行创作时也在相当长时期被此所困,现在仅介绍一些基础性的做法,供各位分享:
1、阅读大量的推理小说,多总结、多模仿、多思考。
这一点是基础中的基础,是推理小说创作之初不可忽略的步骤,对此想必笔者不需多做解释。
2、新手在创作小说时,应避免设计挑战性太强的诡计。
对于推理小说新手,不要妄图“一口吃个大胖子”,一开始便创作大型的诡计容易使自己遭受难以想象的挫折。像密室杀人、复杂的不在场证明、历史推理等对创作经验要求比较高的诡计,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在最初创作时最好不要涉及。
依据本人的经验,希区柯克式的以悬念至胜的小说和密码推理小说是新手最先可以尝试的诡计,事实上,笔者最初就是以创作这两种小说起家的(笑)。悬念小说相较诡计而言,更以情节和结尾取胜,所以这种小说容易讨巧读者,而且即使是案件本身不够严谨,读者也不会太追究。密码小说的主观性强,较易构思;另一方面,由于密码本身的特点,诡计的设置较少有案发环境和案发时间的限制,所以作者在创作中不必有太多的包袱,只是发挥抽象思维即可。
3、诡计构思的三步骤:设想场景、发散思维、优化细节。
设想场景,即为案件虚构一个发生的场合(包括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人物三方面);发散思维,即根据已设想的场景,综合利用时间与空间的特点进行想象与联想,从而构思出与设想的场景相符合的诡计来;优化细节,即在已构思好的大体诡计轮廓上,修改事先设置的场景,包括修改时间、空间,增删人物等,以使场景与诡计更切合。
这样解释太抽象,现在以例说明:
第一步:闭上眼睛,随意想象一个特殊的场景,可以是深山藏古宅,也可以是街道配路灯;可以是秋风扫落叶,也可以是春风吹又生。场景的想象没有任何要求,关键在于接下来的发散思维。现在假设我们设想了一个类似于绫辻行人小说《钟表馆幽灵》中的场景:挂有几百种不同钟表的别墅,同时可设置四个当事人,一个死者,三个嫌疑人。
第二步:根据已设置好的场景的显著性特点进行联想,联想步骤可按如下进行:
挂有几百种钟表的别墅——钟表——时间——死者死亡时间——不在场证明——通过改动钟表来混淆死亡时间,替自己制作不在场证明。
还可以进行如下联想:
挂有几百种钟表的别墅——钟表——时间——数字——密码——别墅主人借助钟表留下的信息暗示自己埋藏于某位置的遗产。
第三步:修改已设置的场景以配合构思好的诡计。如果是以上第一种联想模式,可以进行如下更改:
1、挂有几百种钟表不如一个钟塔更简便,也更能达到混淆时间的目的,因为如果有太多的钟表,而各钟表的时间又不相同,很容易使读者怀疑钟表所标注的时间的可信度。
2、以钟表伪造时间制作不在场证明的,多以别墅主人或管家为最方便的主体,因此为防止凶手被读者猜出,可以增加嫌疑人的数量。
如果是第二种联想模式,可以进行如下修改:
1、由于是遗产争夺,所以死者和嫌疑人的关系必须特定化,可以将死者设定为别墅主人,嫌疑人均设定为死者的儿子。
2、如果是借助钟表遗留密码信息,由于密码必须是固定的数字,所以钟表必须经过特殊设定:比如有些表不走了,时间固定在某一点,而固定的时间本身就可以构成密码;也可以设置一些表被定了时,每天总在特殊的时间响起。
如此一来,经过以上三步,一个诡计就已经大体成型了。这三步骤是笔者构思诡计时最常用的方法,推理小说新手可以尝试一下。
三、诡计的使用
1、切忌诡计太复杂
人物太多、人际关系繁杂、事件繁多、时间混乱,这都是诡计太复杂的表现,虽然作者如果有优秀的写作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诡计复杂给读者阅读带来的“痛苦”,但在短篇小说中,诡计复杂会多多少少影响小说的审美。请记住,像横沟正史大师那样以描写复杂的家族和人际关系见长的诡计,多适合于长篇小说。
如果诡计的处理不可避免的要牵扯太多的事件、时间和人物,笔者有一个防止读者厌烦的好方法:在小说中添加侦探对事件的总结。比如,在案件发生后,侦探展开调查,共查得A、B、C、D、E五个线索,这五个线索相互穿插,使人容易混淆,那么作者可以这样写:
“侦探××坐在写字台旁,双眼直直地盯着桌子上那空白的笔记本看,脑中却在不断回放今天调查得来的各种线索,良久,××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对事件的总结: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线索A佐证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线索B佐证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线索C佐证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线索D佐证
某月某日,某人做了某事,有线索E佐证”
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段落的话,可以有效防止读者产生线索混乱的感觉,另一方面,以这种清晰的方式在小说中公开线索,也是坚持推理小说公平竞争原则的体现。
2、几种防止诡计泄底的简便做法
对于推理小说写手尤其是新手而言,小说的诡计在揭露真相前已被读者识破是非常令作者苦恼的事,尤其是当诡计本身并不太“惊艳”时,读者提前识破诡计更是一大硬伤,笔者在创作推理小说中有几点防止出现这种情况出现的经验,供大家分享:
(1)自掀底牌
所谓自掀底牌,即作者主动透露诡计的做法。比如,涉及到猜凶手的诡计时,作者如果对自己埋下的凶手真面目的悬念不够自信,可以在小说前半部分以旁观者的口气自己透露凶手的面目,从而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案件本身的流程上,如此一来小说本身的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掩饰。
(2)“红鲱鱼”的设置
“红鲱鱼”泛指无用的线索,如果在推理小说中,明明对破案无效的信息却被反复提及,读者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和误导,诡计被识破的可能性也就自然会减少。但是请注意,“红鲱鱼”的使用要讲究一个“度”,在篇幅不大的小说中,如果过分添加“红鲱鱼”会使文章有拖沓之嫌,而且会令读者有被愚弄的感觉。
(3)多重解答
多重解答的精妙在于“峰回路转”,明明已经得出看似正确的答案,但小说在后续部分又将其推翻另作新的解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读者最初猜对了真相,也会由于连环的解答而使读者的心被动摇。另一方面,如果对此方法处理得当,诡计本身的单调性会被接踵而至的推理分析所掩盖,而读者也会得到双倍甚至多倍的阅读享受。
多重解答的重点在于,作者必须保证在不断解答过程中推理的严密性,否则会影响一篇文章的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