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茹的短篇小说
A. 哪儿能下载作家“何玉茹的小说《素素》的电子文档”
如果在网络上搜不到的话, 或许可以到各大高校的图书馆网页上去找, 据我所知, 现在好多高校图书馆都会提供一些书籍的电子版本.
B. 何玉茹的获奖作品
中篇小说《绿》、短篇小说《田园恋情》、《楼下,楼上》均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入围中国作协第二届鲁迅文学奖。1999年短篇小说〈〈到群众中去〉〉进入“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中篇小说《太阳为谁升出来》、《素素》分别进入2000年和2001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父亲》进入2005年和2006年最具人气作品。
C. 最近有什么有好看的流行小说呀
《东方血修》
《星神震天》
《邪神传说》
《死神传说》
《修神异世录》
《星辰变》
《重生成虫》
《不死邪魂》
《巴识神王》
《都市神人》
《不死冥王》
《空速星痕》
《七界传说》
D. 何玉茹的人物评价
“小事的神灵”
何玉茹是“小事的神灵”。当然,写小事不一定就是小事的神灵,很多时候,人们是把小事写成了大事,比如,女性就可以把私人生活写成具有历史意义的性别战争;但在何玉茹那里,小事终是小事,她不会用锯子切割一颗米粒儿,她用小巧的手术刀和显微镜。
于是,通过何玉茹细致的操作,我们看到了在最微小的事物中、在近乎无事的生活细部上,有繁复的意义世界。
何玉茹的小说有人喜欢,有不少的人不喜欢;对一个作家的特性,那些不喜欢她的人可能无意中看得更清楚,比如我吧,有一度看何玉茹的小说我就会心慌,于是就问自己:慌什么呢?
扪心自问的结果是这样的:这些小说里有奇怪的专注和偏执,它压迫人。何玉茹的语调从来不是戏剧性花腔,总是很低、很静,按说不会使人窘迫不安。问题是出在她的尺度感上,她注视着小事,如果她从中发现了事关存在或生存的大意义,我们也不会心慌,但她总是正好停留在小事本身,既不向上、也不向下,这就正好使我们面对生活中游丝般镣绕的日常价值:友谊、温情、快乐、孤独,等等,在她的注视下,这些最简单、最基本的事物变成了令人困惑的疑难。
我本想说何玉茹是我们的奥斯汀,后来想了想又觉得不是,奥斯汀是温煦和蔼令人愉悦的,她的嘲讽也让胖绅士们自嘲地发笑,但何玉茹似乎敛尽了奥斯汀的烟火气,在奥斯汀谈笑风生的地方,她却孤僻地、沉静地注视和述说。
奥斯汀的世界有高度稳定的价值秩序,日常生活意义充盈,这位姑妈在其中安然自在。而何玉茹所面临的是严重的意义匮乏,我们的生活世界是破碎的、荒凉的,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想大事、干大事,小事的意义、如何在无数小事积累的日常生活中获得一种价值感,对此我们几乎毫无兴趣。
所以,我们常常感到何玉茹的小说中有一种叫人不好意思的过敏,我们会心烦意乱地想:何必呢,不至于吧。但何玉茹却偏执地过敏下去,她要让生活在我们眼里变得柔软、充满汁液。
在九十年代,“日常生活”一直是诗和小说的重要主题,事情似乎是,我们终于发现了日常生活。但我宁可说:只有何玉茹等极少数几个人找到了真正的日常生活,而何玉茹的作品恰恰与以“日常生活”为旗帜的写作保持着距离。也许是出于天性、也许是深思熟虑,何玉茹似乎知道,当人们喋喋不休地谈论“日常生活”时,其实仍是被形而上学激情所支配,他们在写作中最终表达的是关于日常生活的某种本质性图景。所以,在看了那么多小说之后,我们总会感到那不是日常生活,而是以“日常生活”为标题的观念艺术。何玉茹也许会非常羡慕那些作家,羡慕他们化繁为简的才能,但更可能,在何玉茹眼里,这种写作是反日常的,它已经远离了日常生活的质地,是以日常生活的名义逃避日常生活,是不真实的。
何玉茹有通往真实的独特路径,她的路也是最简单、最质朴的路,那就是真正地直接走向事物本身,在一种精确的尺度感指引下,她从不让她的笔溢出事物之外,也就是说,如果你要寻求价值和意义,你不必到天边外,你只需看着眼前,这时你就会发现小事之中有一个上帝、一个神灵,它一直在向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提出问题,我们过去竟没有听到。
听到小事的神灵的声音是我们所不习惯的。看何玉茹的小说我们常常有一种轻微的别扭,它几乎是压迫着我们注视我们本应最为熟悉的事物和情感,结果我们会有一种幻觉,会觉得这一切都有点不真实、不正常。
——这就是何玉茹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奇异命运,她本来是最正常的,但在我们的语境中,她竟显得偏执,她本来是真实的,但我们的眼睛在这种真实前感到不适。
但这同时也证实了她的写作独特、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真实”就是我们在想像生活时的一种约定、一种习惯,那么,何玉茹恰恰悄悄地修改着这种约定和习惯,只有极少数作家有能力作出这样的修改。在这个意义上,我甚至愿意说何玉茹是个先锋作家,真正的先锋作家都应该是眼科医生,何玉茹也在为我们矫正视力。
生存的勇气与超越的迷醉
《冬季与迷醉》是何玉茹精心打造的一件艺术品。它是写实的,却又是写意的;它是平淡的,却又是余味无穷的;它是清澈的,却又是浑朦繁复的。何玉茹虽然始终把人物框定在吃喝拉撒的层面,但是它的意义却又不仅仅局限于这一层面,而是做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从而使它不仅成为少年李三定的心灵的成长史,也是人的生存历程的象征。冬季是人生困窘的象征,与蒋寡妇的迷醉是人生沉迷于肉欲的象征,李三定在豆腐村学会了木工,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那正是由世俗向艺术化的人生超越的象征。艺术化的人生也就是审美化的生存,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从此李三定“已经不是春天时候的李三定了,他瘦瘦的身体,像是长了许多的力气,他小小的脑袋,像是多了不少的主意,这使得他走在人前,显得不急不躁,不亢不卑,从容得多了。”即便是米屯固把上大学的指标给了儿子米小刚,李三定仍然不理不睬,“只笑一笑,又到他自个儿的世界里去了”。由此可见,《冬季与迷醉》是何玉茹悟道的产物,也是何玉茹皈依传统道家文化的结果。在这部小说中,我们庶几可以看出何玉茹更加内敛、更加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的心灵轨迹。娴静的何玉茹,小事的何玉茹,内心汹涌着传统文化的波涛,从老麦杀猪到李三定的幸福世界,何玉茹在小事中营构出一个充满深度与广博度的艺术世界。
E. 金雅的学术论文
1)、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系列
(1)、《“境界”与“趣味”:王国维、梁启超人生美学旨趣比较》:《学术月刊》2012年8期。
(2)、《趣味与情调:梁启超宗白华人生美学情致比较》:《社会科学辑刊》2012年5期。
(3)、《梁启超:以趣味超拔人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3月29日。
(4)、《梁启超趣味人生思想与人生美学精神》:《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1期。
(5)、《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理论特质及其价值》:《文学评论》,2005年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4期论点摘编。
(6)、《“趣味”与“生活的艺术化”——梁启超美论的人生论品格及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精神的影响》:《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9期。
(7)、《论梁启超美学思想发展分期与演化特征》:《浙江学刊》,2004年5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4年12期。全文转载。
(8)、《体系性、变异性、功利性——梁启超美学思想研究中的三个问题》:《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4期。《报刊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9期。全文转载。
(9)、《梁启超的“情感说”及其美学理论贡献》:《学术月刊》,2003年10期。《中国美学年鉴》(2003年卷)论文摘要。
(10)、《文学革命与梁启超对中国文学审美意识更新的贡献》:《云梦学刊》,2003年3期。《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2003年8期。全文转载。《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3年7期。部分转载。
(11)、《梁启超“三大作家批评”与20世纪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文艺理论与批评》,2003年2期。《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论文摘要。
(12)、《梁启超小说思想的建构与启迪》:《杭州师院学报》,2001年3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1年12期。全文转载。
(13)、《重化合、创新变、扬个性——梁启超美学思想的理论风貌》:《浙江学刊》,2003年2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3年4期。摘要转载。
(14)、《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文艺争鸣》,2008年3期。《复印报刊资料·美学》,2008年6期。全文转载。
(15)、《梁启超文论创构与当代文论建设》:《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2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6年10期。全文转载。
(16)、《梁启超文艺美学思想及其当代启思》:《美学前沿》(第三辑),2006年1月。
(17)、《论梁启超“力”与“移人”范畴的内涵与意义》:《浙江学刊》,2005年3期。
(18)、《论梁启超对中国女性文学的贡献》:《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6期。
(19)、《梁启超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文艺报》,2004年8月17日。
(20)、《中西文化交流与梁启超美学思想的创构》(金雅,郑玉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1期。
2)、文艺学美学基础理论研究系列
(1)、《全球化语境与“人生艺术化”理论的当代意义》:《文学评论》,2008年5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5期全文转载。《融审美与启蒙为一体的美学意向》,《文艺报》,2008年12月11日《学术新见》。
(2)、《审美人格与当代生活》:《光明日报》,2012年12月18日。
(3)、《“人生艺术化”与人的和谐生成》:《光明日报》,2009年6月9日。《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12期全文转载。《追求艺术的人格和审美地生活》,《文艺报》2009年9月3日《学术新见》。
(4)、《“人生艺术化”:学术路径与理论启思》:《中山大学学报》,2013年2期。《新华文摘》2013年10期论点摘编。
(5)、《人生论美学的价值维度与实践向度》:《学术月刊》,2010年4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0年10期全文转载。
(6)、《促进人生艺术化》:《文艺报》,2007年12月18日。
(7)、《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命题及其当代意义》:《文艺争鸣》,2008年1期。
(8)、《“人生艺术化”的中国现代命题与“美的规律”的启示》:《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1期。
(9)、《中国现代文论精神之发掘与传承》:《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5期。
(10)、《中国现代美学的精神传统》(金雅,聂振斌):《安徽大学学报》,2009年6期。
(11)、《“大词人”与“真感情”——谈〈人间词话〉的人生美学情致》:《浙江社会科学》,2009年3期。
(12)、《文学教育及其情感功能》:《文艺报》,2011年6月20日。《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12期全文转载。
(13)、《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属性与价值维度的思考》:《艺术百家》,2011年6期。
(14)、《文化开放与民族承担》:《文艺报》,2011年12月14日。
(15)、《论文学功能系统与特质》:《河南师大学报》,2002年6期。《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论文摘要。《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文摘卡》,2003年2期。摘要转载。
(16)、《文学审美的情感功能》:《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期。
(17)、《革新与复归:“模仿说”及其在西方文论中的发展》:《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4期。
(18)、《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变迁及其价值功能再认识》:《杭州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4期。《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4期。全文转载。
(19)、《马克思主义与民族文化的建设》:《中外文化与文论》第21辑,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20)、《为什么重提“人生艺术化”》:《艺术百家》,2012年6期。
3)、中国当代女性小说批评与研究系列
(1)、《女性命运的文学风标——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女性解放》:《文艺报》,2001年12月15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02/2。全文转载。
(2)、《阿米哲学与女性命运的反思——评王方晨小说〈毛阿米〉》:《当代文坛》,2001年6期。
(3)、《社会转型·爱情文化与女性形象——评何玉茹中篇小说〈素素〉》:《当代文坛》,2002年4期。
(4)、《现代女性迷失何方—评〈婚姻相对论〉中的女性形象》:《当代文坛》,2000年1期。
(5)、《生命的崇高与纯真的执着—读池莉小说〈云破处〉》:《当代文坛》,2000年3期。
F. 谁能提供一下天津作家协会名单 谢谢了!
天津市作家协会的历史沿革及组织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的前身为天津市文协(1950年成立),1956年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原天津市文联下属单位,并于同年4月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方纪担任主席,李霁野、孙犁、王林、李何林担任副主席、秘书长艾文会,大会还决议创办了作协机关刊物《新港》(文学月刊),由方纪、鲍昌、王昌定、万力先后担任该刊的主编。
文革期间,协会被迫解散,粉碎“四人帮”后,于1980年重新恢复天津市作协。同年恢复文学月刊《新港》,由万力担任主编。1982年《新港》编辑部改制为《天津文学》杂志社,先后由柳溪、蒋子龙、张少敏担任社长和主编。同期创办了《儿童小说》(后改《少年小说》)、《通俗小说报》两个文学刊物。1982年1月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
阿成 艾伟 巴音博罗 北北 毕飞宇
曹文轩 长江 陈继明 陈建功 陈启文
陈世旭 陈应松 陈忠实 成一 程绍国
池莉 迟子建 戴来 党益民 刁斗
东西 董立勃 都梁 范稳 范小青
方南江 冯艺 高洪波 格非 葛水平
关仁山 郭澄清 郭文斌 韩东 韩少功
何建明 何玉茹 红柯 胡学文 黄国荣
黄亚洲 黄咏梅 加央西热 贾平凹 蒋韵
蒋子龙 金仁顺 津子围 荆歌 荆永鸣
赖妙宽 李春雷 李存葆 李洱 李浩
李景田 李兰妮 李鸣生 李佩甫 李锐
李西岳 梁晓声 廖红球 林白 刘恒
刘家科 刘静 刘庆邦 刘醒龙 柳建伟
G. 何玉茹的介绍
何玉茹,作家。历任《河北文学》、《长城》杂志小说编辑。河北省作家协会创研室创作员。
H. 谁能提供一下天津作家协会名单 谢谢了!
天津市作家协会的历史沿革及组织机构
天津市作家协会的前身为天津市文协(1950年成立),1956年改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原天津市文联下属单位,并于同年4月召开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大会选举方纪担任主席,李霁野、孙犁、王林、李何林担任副主席、秘书长艾文会,大会还决议创办了作协机关刊物《新港》(文学月刊),由方纪、鲍昌、王昌定、万力先后担任该刊的主编。
文革期间,协会被迫解散,粉碎“四人帮”后,于1980年重新恢复天津市作协。同年恢复文学月刊《新港》,由万力担任主编。1982年《新港》编辑部改制为《天津文学》杂志社,先后由柳溪、蒋子龙、张少敏担任社长和主编。同期创办了《儿童小说》(后改《少年小说》)、《通俗小说报》两个文学刊物。1982年1月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
阿成 艾伟 巴音博罗 北北 毕飞宇
曹文轩 长江 陈继明 陈建功 陈启文
陈世旭 陈应松 陈忠实 成一 程绍国
池莉 迟子建 戴来 党益民 刁斗
东西 董立勃 都梁 范稳 范小青
方南江 冯艺 高洪波 格非 葛水平
关仁山 郭澄清 郭文斌 韩东 韩少功
何建明 何玉茹 红柯 胡学文 黄国荣
黄亚洲 黄咏梅 加央西热 贾平凹 蒋韵
蒋子龙 金仁顺 津子围 荆歌 荆永鸣
赖妙宽 李春雷 李存葆 李洱 李浩
李景田 李兰妮 李鸣生 李佩甫 李锐
李西岳 梁晓声 廖红球 林白 刘恒
刘家科 刘静 刘庆邦 刘醒龙 柳建伟
给你官网地址,你自己去看,人太多了,打不全啊!!
http://www.chinawriter.com.cn/zgzx/zxtthy/sjhy/tjxh/
I. 找一2000年左右的小说
长篇小说:1、《中国:一九五七》尤凤伟(《江南》2000年第4期) 2、《富萍》(王安忆《收获》2000年第4期 )3、《大浴女》(铁凝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3) 4、《怀念狼》(贾平凹《收获》2000年第3期 )5、《大漠祭》(雪漠上海文化出版社2000.8)
中篇小说:1、《青衣》(毕飞字《花城》)2000年第3期 2、《追上来啦》(熊正良《人民文学》2000年第ll期 )3、《拯救父亲》(白连春《人民文学》2000年第9期 )4、《谁家有女初长成》(严歌荟《当代》2000年第4期 )5、《不要问我》(东西《收获》2000年第5期 )6、《重瞳》(潘军《花城》2000年第1期)7、《生活秀》(池莉《十月》2000年第5期 )8、《纪念碑》(薛荣《上海文学》2000年第8期 )9、《太阳为谁升出来》(何玉茹《长城》2000年第4期) 10、《库兰》(红柯《当代》2000年第6期)
短篇小说: 1、《上海女人》(杨显惠《上海文学》)2000年第7期 2、《清源寺》(徐小斌《百花洲》2000年第4期 )3、《援军》(赵琪《解放军文艺》2000年第lO期 )4、《河柳图》(迟子健《作家》2000年第10期 )5、《一点红》(蒋韵《山西文学》2000年第9期) 6、《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阿成《啄木乌》2000年第ll期 )7、《冬天我们跳舞》(唐颖《收获》2000年第2期 )8、《准备好了吗》(戴来《收获》2000年第3期 )9、《保卫樱桃》(裘山山《人民文学》2000年第10期 )10、《蛐蛐蛐蛐》(毕飞宇《作家》2000年第2期 )
J. 200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获奖名单及作品
200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的获奖作家名单为:
迟子建、铁凝、邢汶,裘山山、阎连科、阿成、金瓯、尉然、叶弥、石舒清、荆永鸣、苏童、刘庆邦、何玉茹、陈忠实
获奖作品有:
花瓣饭
谁能让我害羞
靳师傅的太阳光
黑猪毛 白猪毛
东北吉卜赛
一条鱼的战争
李大筐的脚和李小筐的爱情
天鹅绒
农事诗
外地人(两题)
人民的鱼
手艺
搁在路上的饭局
作家和他的弟弟
直过的地方
幸福的折箩
雷余的诅咒
哈一刀
像飞一样
死了一棵树
水边的阿狄丽雅
少林啊少林
比北京更好的爱情在上海
驮水的日子
甘蔗
七月的河
风锁娥眉
谁能摩挲爱情
雪是最白的纸片
贵人不在服务区
锯木场
哈瓦那
走夜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