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李准短篇小说代表

李准短篇小说代表

发布时间: 2022-08-20 00:09:07

❶ 现当代作家有哪些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他的主要作品如下。
(1)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 、原名《旧事重提》)。
(2)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
(3)诗歌:《自题小像》、《赠画师》、《无题》(运交华盖欲何求)、《无题》(惯于长夜过春时)。
(4)杂文集16 部。
①《热风》;②《坟》;③《华盖集》;④《华盖集续编》(1926);⑤《而已集》⑥《介亭杂文二集》等
(5)鲁迅小说集所收作品如下。
①《呐喊》:《狂人日记》、《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风波》、《故乡》、《阿Q 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②《彷徨》:《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
②《故事新编》:《序言》、《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怀旧》。
(6)学术著作有:《摩罗力诗说》、《文化偏至论》、《唐宋传奇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
2.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号尚武,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新诗的奠基者。诗歌代表作为《女神》,戏剧代表作为历史剧《屈原》。
3.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我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为《子夜》。另外有小说《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散文名篇有《白杨礼赞》、《风景谈》。
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代表作为《倪焕之》,另有短篇小说名作《多收了三五斗》、《夜》。
5.朱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学、学者、爱国的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主要有《春》、《匆匆》、《背影》、《绿》、《荷塘月色》、《威尼斯》等。
6.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人,现代著名小说家,语言艺术大师,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代表作为《骆驼祥子》。另外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剧本《茶馆》、《龙须沟》。
7.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福州人,现代女作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小说有《斯人独憔悴》,散文有《小桔灯》、《樱花赞》、《寄小读者》,诗有《繁星》、《春水》。 夏衍,原名沈端先,我国现代剧作家,有报告文学《包身工》,剧作有《赛金花》、《法西斯细菌》、《上海屋檐下》。
8闻一多,湖北浠水人,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代表作为《死水》。
9巴金,原名李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抗战三部曲《火》、《憩园》、《寒夜》。另有散文《灯》、《日出》、《海行杂记》、《龙•虎•狗》、《随想录》等作品。
10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代表作为《雷雨》,另有名作《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
11.沙汀,四川安县人,现代小说家,代表作为《在其香居茶馆里》、另有长篇小说《还乡记》、《淘金记》、《困兽记》。
12.丁玲,现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二等奖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3.周立波,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荣获斯大林文学三等奖的《暴风骤雨》。另外还有名作《山乡巨变》、《铁水奔流》。
14.臧克家,现代诗人,代表作为《烙印》、《罪恶的黑手》、《有的人》。另有名作《黎明的通知》。
15.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代表作为《李有才板话》,另有名作《小二黑结婚》、《三里湾》、《李家庄的变迁》。
16.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荷花淀》,另有名作《风云初记》、《白洋淀纪事》。
左联五烈士,即殷夫(白莽、原名徐祖华,有《别了,哥哥》),柔石(原名赵平复,有《二月》、《为奴隶的母亲》)、李伟森、胡也频和冯铿。
17.吴伯箫,原名吴熙成,现代著名散文家,代表作为《北极星》,课文有《菜园小记》、《早》、《记一辆纺车》、《猎户》、《难老泉》。
18.杨朔,当代著名散文家、名作有《茶花赋》、《香山红叶》、《海市》、《荔枝蜜》,小说有《三千里江山》。
19.魏巍,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长篇小说《东方》。
20.贺敬之,当代诗人,他和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曾获得斯大林文学奖。代表作为长诗《雷锋之歌》。
21.秦牧,原名林觉夫,当代著名作家,名作有散文《土地》、《花城》、《社稷坛抒情》。
22.峻青,原名孙俊卿,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为小说《黎明的河边》,名作有《海啸》、《党员登记表》。
23.碧野,原名黄潮洋,现代散文家,代表作为《阳光灿烂照天山》、散文有《天山景物记》。
24.张天翼,现代作家。代表作为讽刺短篇《华威先生》。长篇小说《鬼土日记》,短篇小说有《从空虚到充实》,儿童文学作品有《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大灰狼》等。
25.沈从文,现代作家,曾参加“新月社”,代表作有中篇《边城》、短篇集《沈从文短篇小说习作选》,散文《湘西散记》等。
26.钱钟书,现代著名作家、学者,代表作《围城》。
27.茹志鹃,现代女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剪辑错了的故事》,其中《剪辑错了的故事》荣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
28.李准,现代作家,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由他改编的电影剧本有《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老兵新传》等。其中《老兵新传》摄成电影后,曾荣获1959 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他的长篇小说有《黄河东流去》。
29.宗璞,当代女作家。原名冯钟璞。1978 年写的《弦上的梦》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30.王蒙,当代作家。其处女作是长篇小说《青春万岁》。他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悠寸草心》、《春之声》分获1978 、1979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31.蒋子龙,当代作家。其成名作是《机电局长的一天》。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荣获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开拓者》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32.刘心武,当代作家。其短篇小说《班主任》荣获1978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长篇小说《钟鼓楼》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3.张洁,当代女作家。其处女作《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和后来写的《谁生活得更美好》分别获1978 、1979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荣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34.高晓声,当代作家。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 、1980 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其他作家及作品:
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曲波的《林海雪原》、梁斌的《红旗谱》、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柳青的《创业史》、姚雪垠的《李自成》、莫应丰的《将军吟》、李国文的《冬天里的春天》、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苏叔阳的《丹心谱》、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党费》等。

❷ 李准的第一个短篇小说是什么

《不能走那条路》是李准的第一个短篇。作品通过翻身贫农宋老定想买地的故事,及时提出了防止农民两极分化的重大社会课题。这是现代小说创作中最早触及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一篇作品,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对推动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起了很大的宣传作用。

❸ 李准的写作特色

李准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通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和事,表现新旧两种思想的斗争。带着友善的微笑,批评农民身上传统的狭隘自私心理,满腔热情地歌颂公而忘私的社会主义新人,成功地塑造了李双双、孟广泰、郑德和等一大批光彩照人的先进农民形象。像李双双这个人物,甚至被编在歌曲里一代代传唱,成为农民最崇尚的模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这是中国当代文学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方面十分成功的范例。
作为一个专业作家,自1953年11月,李准在《河南日报》发表了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开始步入文坛。几十年来,他出版的主要短篇小说还有:《李双双小传》、《两匹瘦马》、《农忙五月天》等小说集,共收集了50余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有:《冰化雪消》、《没有拉满的弓》、《瓜棚风月》、《王洁实》等;并著有《黄河东流去》长篇小说,该作品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李准自己也认为,真正能代表他艺术上最高成就的作品就是这部小说。《黄河东流去》以三、四十年代黄泛区人民的苦难史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黄河流域勤劳、质朴、侠义的农民的历史命运,热情地讴歌了他们那黄金般可贵的品质和纯朴美好的感情,挖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魂灵。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李麦、徐秋斋、海老清、蓝五、王跑等典型形象。在艺术上作者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同外国小说的某些富有表现力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描写上,既有白描的硬功夫,又学习外国小说心理描写方面的长处,使这部小说成为杰出的土洋结合之作。

❹ 我想了解李准

李准(1928~ )

中国作家。河南洛阳人。上代姓木华梨。蒙古族。读完初中一年级即辍学,从祖父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43年春到洛阳一商店当学徒,利用工余时间,阅读屠格涅夫、狄更斯、巴尔扎克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随后,参加镇上的业余剧团,既接触了传统戏剧和曲艺,又熟悉城乡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物。1948年洛阳解放后不久,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师,同时开始写作。1953年,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说,描绘了50年代前期处于剧烈变革中的农村的社会风貌。1954年,李准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举家到荥阳县落户。写出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代人》、《清明雨》等作品。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塑造了一个勇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的形象,被认为是李准的代表作。小说由作家本人改编成电影《李双双》上映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69年再次到河南西华县屈庄落户,在那里生活4年,创作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李准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写过20部电影剧本,除《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和根据他人小说改编的《牧马人》及《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作品多次获奖,在中国当代影坛占据主要位置。他的小说和电影剧作具有洗练鲜明、平易流畅、浑厚朴实的艺术格调。

❺ 李准是哪里的作家

李准(1928~ )

中国作家。河南洛阳人。上代姓木华梨。蒙古族。读完初中一年级即辍学,从祖父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43年春到洛阳一商店当学徒,利用工余时间,阅读屠格涅夫、狄更斯、巴尔扎克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随后,参加镇上的业余剧团,既接触了传统戏剧和曲艺,又熟悉城乡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物。1948年洛阳解放后不久,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师,同时开始写作。1953年,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说,描绘了50年代前期处于剧烈变革中的农村的社会风貌。1954年,李准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举家到荥阳县落户。写出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代人》、《清明雨》等作品。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塑造了一个勇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的形象,被认为是李准的代表作。小说由作家本人改编成电影《李双双》上映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69年再次到河南西华县屈庄落户,在那里生活4年,创作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李准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写过20部电影剧本,除《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和根据他人小说改编的《牧马人》及《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作品多次获奖,在中国当代影坛占据主要位置。他的小说和电影剧作具有洗练鲜明、平易流畅、浑厚朴实的艺术格调。
参考资料:http://info.datang.net/L/L0699.htm

❻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他们的作者分别是谁

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1985年 三部长篇小说)

《黄河东流去》(上下集)李准
《沉重的翅膀》 张洁
《钟鼓楼》 刘心武

李准
中国作家。河南洛阳人。上代姓木华梨。蒙古族。读完初中一年级即辍学,从祖父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1943年春到洛阳一商店当学徒,利用工余时间,阅读屠格涅夫、狄更斯、巴尔扎克等外国作家的作品。随后,参加镇上的业余剧团,既接触了传统戏剧和曲艺,又熟悉城乡底层社会的各色人物。1948年洛阳解放后不久,到洛阳市干部文化学校任语文教师,同时开始写作。1953年,李准的第一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在《河南日报》上发表,因为尖锐地触及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课题,引起热烈反响。后又陆续发表《白杨树》、《孟广泰老头》、《雨》、《陈桥渡口》等短篇和中篇小说,描绘了50年代前期处于剧烈变革中的农村的社会风貌。1954年,李准开始从事专业创作,举家到荥阳县落户。写出了《农忙五月天》、《野姑娘》、《芦花放白的时候》、《信》、《两代人》、《清明雨》等作品。1960年发表短篇小说《李双双小传》,塑造了一个勇于向私有观念和习惯势力挑战的社会主义农村新人的形象,被认为是李准的代表作。小说由作家本人改编成电影《李双双》上映后,李双双几乎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69年再次到河南西华县屈庄落户,在那里生活4年,创作长篇小说《黄河东流去》,于1985年获茅盾文学奖。李准在创作小说的同时,写过20部电影剧本,除《李双双》外,还有《老兵新传》和根据他人小说改编的《牧马人》及《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作品多次获奖,在中国当代影坛占据主要位置。他的小说和电影剧作具有洗练鲜明、平易流畅、浑厚朴实的艺术格调。
当代女作家。中共党员。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国际笔会中国分会会员,中国作协第四、五、六届全委会委员、第七届名誉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为国家一级作家、国务院授予的育特殊贡献作家。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顶国家奖的作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冠”纪录。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长篇小说《无字》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张洁
原籍辽宁抚顺,生于北京,幼年丧父,从母姓。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好音乐和文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翌年加入中国作协。1982年加入 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并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美国参加第一次中美作家会议。任北京市作协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张洁小说剧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曾被译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种文字出版)。《只有一个太阳》,长篇散文《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散文集《在那绿革地上》以及《张洁集》等。张洁获意大利1989年度“玛拉帕 尔帝”国际文学奖。她的《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获1978年(首届)、1979年、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祖母绿》获全国第3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无字》获第二届老舍文学奖、北京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小说选刊》2001—2002年优秀长篇小说奖,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女性文学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改编拍摄成电视剧播映,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2005年,长篇小说《无字》获第6届茅盾文学奖,是我国唯一荣获两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

刘心武,笔名刘浏、赵壮汉等。1942年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50年后定居北京。中学时期爱好文学。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后任中学教员15年。1976年后任北京出版社编辑,参与创刊《十月》并任编辑。1979年起任中国作协理事、《人民文学》杂志主编。1987年赴美国访问并在13所大学讲学。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11月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伤痕文学”发轫作,引出轰动,走上文坛。短篇小说代表作还有《我爱每一片绿叶》、《黑墙》、《白牙》等。中篇小说代表作有《如意》、《立体交叉桥》、《小墩子》等。长篇小说有《钟鼓楼》、《四牌楼》、《栖凤楼》、《风过耳》等。
1985年发表纪实作品《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再次引起轰动。1986-1987在《收获》杂志开辟《私人照相簿》专栏,开创图文相融的新文本,1999年推出图文融合的长篇《树与林同在》。1992年后发表大量随笔,结为多种集子。
1993年开始发表研究《红楼梦》的论文,并将研究成果以小说形式发表,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出“红学”的“秦学”分支。
1995年后开始尝试建筑评论,1998年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我眼中的建筑与环境》,2004年由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材质之美》。
作品多次获奖,如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短篇小说《班主任》获1978年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第一名,此外短篇小说《我爱每一片绿叶》和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都曾获全国性奖项;长篇小说《四牌楼》还曾获得第二届上海优秀长篇小说大奖。
1993年出版《刘心武文集》8卷,至2005年初在海内外出版的个人专著以不同版本计已逾130种。若干作品在境外被译为法、日、英、德、俄、意、韩、瑞典、捷克、希伯来等文字发表、出版。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作,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首奖。后又发表《爱情的位置》、《醒来吧,弟弟》、《我爱每一片绿叶》(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等小说,曾激起强烈反响。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班主任》、《母校留念》、《刘心武短篇小说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中短篇小说集《绿叶与黄金》、《大眼猫》、《都会咏叹调》、《立体交叉桥》、《5·19长镜头》,中篇小说集《如意》、《王府井万花筒》、《木变石戒指》、《一窗灯火》、《蓝夜叉》,纪实小说《公共汽车咏叹调》,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风过耳》、《四牌楼》等,还出版有散文集、理论集、儿童文学等作品以及8卷本《刘心武文集》,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❼ 李准的作家情结

李准钟情于农民家庭生活书写,尤其擅长描写家庭人际关系中的夫妻关系。在李准书写夫妻关系的文学作品中,主要体现出两种模式,一种是和谐型夫妻关系,另一种是冲突型夫妻关系。

通过梳理李准的作品可以发现,作者在文本中的表意策略很明显,即提倡和谐的家庭夫妻关系,主张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摒弃冲突型夫妻关系,自觉抵制落后夫妻文化,从而具有鲜明的时代进步意义。

(7)李准短篇小说代表扩展阅读

自1953年11月,李准在《河南日报》发表了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开始步入文坛。几十年来,他出版的主要短篇小说还有:《李双双小传》、《两匹瘦马》、《农忙五月天》等小说集,共收集了50余篇短篇小说;

中篇小说有:《冰化雪消》、《没有拉满的弓》、《瓜棚风月》、《王洁实》等;并著有《黄河东流去》长篇小说,该作品荣获了第二届茅盾文学奖。李准自己也认为,真正能代表他艺术上最高成就的作品就是这部小说。

《黄河东流去》以三、四十年代黄泛区人民的苦难史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黄河流域勤劳、质朴、侠义的农民的历史命运,热情地讴歌了他们那黄金般可贵的品质和纯朴美好的感情,挖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魂灵。

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李麦、徐秋斋、海老清、蓝五、王跑等典型形象。在艺术上作者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方式同外国小说的某些富有表现力的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在描写上,既有白描的硬功夫,又学习外国小说心理描写方面的长处,使这部小说成为杰出的土洋结合之作。

❽ 李准《李双双小传》内容 简介

《李双双小传》内容简介:

李双双小传》是李凖创作的短篇小说,1960年发表于《人民文学》3月号。小说以1958年大跃进与随后的人民公社运动为背景。

讲述了农村妇女李双双冲破丈夫的阻挠,为集体办食堂,提高劳动效率,并在这一过程中帮助丈夫提高政治思想水平的故事。

(8)李准短篇小说代表扩展阅读:

《李双双小传》是17时期的主流作家李准的代表作,它是一部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大胆泼辣、有着一股子敢说敢笑的爽快劲儿的主人公李双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她身上,寄寓着那个年代人们对女性的审美理想。在五四这样一个新旧转换的时期,这样一个封建传统文化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的时期,一大批女性登上了风云际会的历史舞。

她们以自己的笔投入时代的洪流,这是五四文坛上最靓丽的风景。中国妇女解放的旗帜由此高高举起。

但是,浮出历史地表的女性仅仅是为数很少的知识女性或者城市女性,而在中国的广大农村,中国妇女依然过着一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传统生活,她们是传宗接代的工具。

她们固守着男耕女织的角色定位,她们丝毫没有嗅到现代文明的气息。中国广大的农村妇女真正登上历史的舞台。

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比知识女性的解放整整迟了30年。娜拉出走曾被张爱玲喻为一个苍凉的手势,但新中国的女性却被赋予了在政治、经济、法律上与男性平等的权力。

这是几千年来,处于依附地位的女性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际遇中,中国农村妇女迈出了家门,成为新生的共和国劳动建设工地上的半边天。

❾ 李准短篇小说有什么特点

李准的小说具有鲜明的特色。由于作家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所以,他很善于从农村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撷取精华,通过普通平凡的人和事的描写,提炼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矛盾冲突,他的作品总是触及到现实生活中那种最令人关注而又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经常把一些正处萌芽状态,尚未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事物,及时地提供到人们面前,从而使他的作品对推动社会生活的前进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是李准小说的一个很可贵的特点。

李准的小说反映农村新旧事物、新旧思想的斗争,没有回避生活中的矛盾,能够充分地揭示这些矛盾斗争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深刻性,同时,他又十分注意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规律,展示旧事物、旧思想的节节败退,新事物、新思想的最终胜利,所以他的作品总是充满着蓬勃的朝气,响彻着欢快高昂的主调。

❿ 李准作家的生平事迹

李准(1928.7.4 - 2000.2.2)编剧、小说家,本姓木华梨,后简化成李,原名李铁生,曾用名李准,河南洛阳人,蒙古族。中国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作家之一。1953年因为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触及到防止翻身后的农民两极分化这一尖锐问题,受到高度重视,中国三十多种报纸、十多家刊物加以转截,从此一举成名。之后共发表五十多篇小说,近二十部电影文学剧本、两部散文集。在现代中国文坛上,李准是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条战线上作战并取得比较突出成就的作家。

热点内容
都市小说等级几重天的 发布:2025-07-05 16:22:02 浏览:16
老师的感人故事短篇小说 发布:2025-07-05 16:10:30 浏览:80
网恋女友是公司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7-05 15:31:33 浏览:667
神棍的道系日常小说最新章节 发布:2025-07-05 15:01:15 浏览:409
免费完结杀手穿越小说 发布:2025-07-05 14:51:24 浏览:375
姓洛女主重生小说 发布:2025-07-05 14:49:46 浏览:89
别提你姐姐总裁小说 发布:2025-07-05 14:30:53 浏览:51
临界神迹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发布:2025-07-05 12:46:43 浏览:554
那些被下架的言情有声小说 发布:2025-07-05 12:46:41 浏览:629
魔女之旅小说伊蕾娜结局 发布:2025-07-05 12:45:12 浏览: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