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关于战争的短篇小说
⑴ 与战争有关的小说以及其中的一位军事人物和一场战役
《战争与和平》 库图佐夫 1812年卫国战争
《三国演义》 曹操 赤壁之战
《中东大战演义》刘永福 抗倭保台战
⑵ 关于战争题材的故事或小说
《北极冰下》爱德华·比齐 《内战记》凯撒 《亮剑》都梁
《丰臣秀吉》柴田炼三郎 《烈火疾风》赤军长胜 《大和大纳言》司马辽太郎
《二军师》司马辽太郎 《马岛上空的烈焰》 《逃离金门岛的解放军战..》伊兵
《中苏之战秘闻》 《中印之战追秘》 《偏师》金振林
《远东朝鲜战争》王树增 《侨乡步兵师》中夙 《恶魔导演的战争》刘亚洲
《草地龙虎》陈宇 《策反在子夜》曹策前 《敌后武工队》冯志
《地球的红飘带》魏巍 《红旗谱》梁斌 《红日》吴强
《苦菜花》冯德英 《苦斗》欧阳山 《烈火金钢》刘流
《林海雪原》曲波 《平原枪声》李晓明、韩安庆 《山水狂飙》伍近先
《野火春风斗古城》李英儒 《战斗的青春》雪克 《战争启示录》柳溪
《斯巴达克斯》乔万尼奥里 《高卢战记》凯撒 《突出重围》柳建伟
《大智慧》谢德军 《大国之魂——第二次世..》邓贤 《鏖兵西北》张俊彪
《我从战场归来》唐诗曾 《错觉》徐一朋 《台风今晚登陆》日月居士
《汉江雪》叶雨蒙 《日出日落三八线》徐京跃
⑶ 关于战争的小说
百年战史
海狼行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反思
现代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
沙漠之狐隆美尔
刺杀纳粹头子海德里希行动内幕
笑谈五千年
朱可夫:战无不胜的绝世帅才
刺刀1937
蒙哥马利:稳扎稳打的英伦大雄狮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隆隆炮声
第二次世界大战秘闻
⑷ 描写战争的文学作品
战争作品: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
还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个人的遭遇》、《解放》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描写中国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冯德英的《苦菜花》、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1.孙犁的《芦花荡》、《荷花淀》
《芦花荡》主要写了一个老英雄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但有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子在夜间穿越封锁线时,撞上了敌人的小火轮,一个女孩子负了伤。这个打击差一点使他失去了继续前进的力量;但他发誓要为女孩子复仇,第二天,他单身智斗敌人,一个个地收拾了他们,为女孩子报了仇。这篇小说很有点传奇色彩,人物形象鲜明,环境描写也很有特色,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荷花淀》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 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
作家简介:
孙犁(1913~2002年7月11日),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 ,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保定育德中学毕业后流浪到北平,在图书馆读书或去大学旁听,当过职员。1936年到安新县的小学教书,了解到白洋淀一带劳动群众的生活。后任教于冀中抗战学院和华北联大,在晋察冀通讯社、《晋察冀日报》当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著名的《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1945年回冀中农村,1949年起主编《天津日报》的《文艺周刊》。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起因病辍笔。1977年以后,又写有不少散文和评论以及少量小说。从40年代起,孙犁作品结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采蒲台》、《嘱咐》,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书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泽集》、《曲终集》,论文集《文学短论》,还出版了《孙犁小说选》、《孙犁诗选》、《孙犁散文选》、《孙犁文论集》以及《孙犁文集》等。2003年7月,孙犁纪念馆在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荷花大观园落成,2004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七卷本四百余万字的《孙犁全集》。
孙犁的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之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孙犁的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区农村为背景,生动地再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战斗情景。茅盾说过:“孙犁的创作有一贯的风格,他的散文富于抒情味,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决不枝蔓;他是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的,好处在于虽多风趣而不落轻佻。”(《反映社会主义跃进的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时代的跃进》)
2.列夫·托尔斯泰 的《战争与和平》
内容简介:
《战争与和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事件繁杂,结构严重,具有恢弘的气势。作家把他的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和各种各样的生活环境与氛围中加以描写,时而是豪华优雅的贵族沙龙,时而又是硝烟弥漫的战场;既有青年男女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又有惨不忍睹的战斗场面。托尔斯泰注重描写人物的复杂性,并从各方面展示人物性格的发展。所以书中几百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独具神韵,富有感染力。
《战争与和平》是一部鸿篇巨制,全书共四册,近一百二十万字。现根据原著,并参照同名电影,将原书业华提练出来,浓缩为十万字,供青少年学生阅读。相信广大读者从这浓缩的少年版《战争与和平》中,也能体味到这部伟大作品的些许魅力。
回答者:珍珠奶茶的哥哥 - 童生 一级 8-28 21:09
《战争与和平》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鸿篇巨制,长达130 多万字,历经7 年艰辛创作,受到列宁很高称赞。
小说以1805年开始的争夺欧洲战争和1812年的俄国卫国战争为主线,揭露俄国首都彼得堡的宫廷显贵和官僚贵族伐西里为代表的贪婪与卑劣。作品描写的年代跨度长达十多年,人物500 多个,歌颂了民族的英雄品质和坚强性格,多方面反映俄国一个重要历史时期中各阶级的生活面貌。
1805年7 月,拿破仑率兵征服了欧洲,法俄之间正酝酿着激烈的战争。然而在彼得堡上层的人们依旧过着恬静悠闲的生活,达官贵人们都汇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宠臣安娜·巴甫洛夫娜举办家宴招待会上。
赴宴的有宫廷官高位重的伐西里王爵和他漂亮却行为不端的女儿美伦,还有个头高大健壮的年轻人彼尔,他戴着眼镜,剪短发,穿浅色的流行短裤和褐色燕尾服。彼尔是莫斯科著名贵族别竺豪夫的私生子,从小出国留学,今年20岁,学成回国到首都谋职。他一进宴会厅,对人们议论拿破仑征战欧洲颇感兴趣。在这里,他高兴地结识了英俊而刚毅的青年安德烈--先朝保罗皇帝的退职老总司令包尔康斯基的长子,两人很快成了好朋友。
此时,安德烈正应库图佐夫将军的召唤,去任他的传令官,将出国跟征战欧洲的拿破仑军队作战,任即将分娩的妻子和妹妹玛丽再三劝留,也改变不了他的决心,他期望通过这次战争为自己带来辉煌与荣耀。在出征之前,安德烈把妻子从首都送到了在莫斯科郊外居住的父亲那里,委托父亲加以关照。于是他急奔前线,在波兰追上了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总司令派他到联合纵队去任职,并受到了嘉奖。
彼尔回到莫斯科,他继承了别竺豪夫伯爵身后所有的遗产,摇身一变成为莫斯科数一数二的资本家,成为社交界的宠儿。他的亲戚伐西里早就窥视别竺豪夫家的财产,本想通过篡改遗嘱来谋得,失败后,又处心积虑地要拉拢彼尔,一方面为他在彼得堡谋得一个不小的官职,又挖空心思巧安排,让已是宫廷女官的女儿美伦嫁给彼尔,以图钱财。结果他的计谋顺利达成,可这桩婚事实在不幸之至。彼尔发现了妻子与好友多勃赫夫之间的暧昧关系,他与多勃赫夫进行搏斗,并幸运的击倒对方,随之与妻子分居,自己也陷入了善恶和生死的困扰之中,在加入共济会后,受到宽宏大量的哲学的熏陶,接回了妻子。
当安德烈再次回到总司令身边,俄奥联军对法的奥斯特里齐战斗就要打响了。由于在战前的军事会议上,否决了几位老将军的意见,采取了马上出击的战略,结果惨败。安德烈受伤被俘,途中昏迷,被敌人误以为活不成而丢下,库图佐夫也以为安德烈阵亡,给他的父亲去信报丧。可是安德烈在老百姓的救治下又康复了。愈后的他直奔老家,是日夜晚,妻子莉沙正好产下一名男婴,但她却在分娩中死去了。安德烈在孤独与绝望之中给妻子最后一个吻,他觉得人生已再无意义,决定终老于领地。
战争与和平故事梗概(简介)
这是一部制作精致、构思严谨的巨片。场面壮阔,气势磅礴,继承了前苏联在拍摄历史题材影片方面的传统,完美地融托尔斯泰原著精神于其中,再现了俄法战争时期俄罗斯大地广阔的历史画卷。影片以1812年俄国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了1805年至1820年重大事件,包括奥斯特利茨大战、波罗底诺会战、莫斯科大火、拿破仑溃退等。通过对四大家庭以及安德烈、彼埃尔、娜塔莎在战争与和平环境中的思想和行动的描写,展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风貌。 。 根据俄国文豪托尔斯泰名著改编拍摄的美国版,论艺术成就虽不及苏联版,但灿灿巨星和好莱坞式叙事手法则更能让本地观众接受这部通俗剧化的208分钟长片。气质高雅的奥黛丽.赫本饰演娜塔莎和文质彬彬的亨利.方达饰演皮埃尔都是不错的选择,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也成为剧情的焦点。但其他有如八国联军的演员组合却难以忠实地重现拿破仑挥军进攻俄国时的大时代动荡故事,导演金.维多显然大幅度简化了原著的情节和内涵,但战争大场面还是拍得相当认真可观
作家介绍: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1840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选自艺达的新浪博客喔! 回答者: 九月_流落荣生 | 二级 | 2011-9-17 18:09
《飘》《星际屠夫》《静静的顿河》(肖洛霍夫),如果说人性中有残忍,那只是政治格局激发出来的。政治路线使人变成非人,失去了亲情和温情。如果你读《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你会发现人在战争中真的很渺小,从来都不是人左右战争,而是战争在左右人《生者与死者》、《日日夜夜》、《丹娘》、《独臂长空》……生者与死者》、《军人不是天生的》、《最后一个夏天》 回答者: 山本一江 | 七级 | 2011-9-17 18:36
一部《三国演义》可以扫平天下 回答者: 武工队大队长 | 五级 | 2011-9-17 18:43
《乱世佳人》《战争与和平》 回答者: yuanwei0227 | 一级 | 2011-9-18 09:58
<<何花荡>>,<<苦菜花>>,<<野火春风斗古城>>,<<铁道游击队>> 回答者: 热心网友 | 2011-9-18 15:36
《三国演义》,《水浒传》 回答者: 1440728467 | 一级 | 2011-9-21 20:03
战争作品:
《战争与和平》列夫托尔斯泰;
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描写美国南北战争的小说《飘》;
还有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个人的遭遇》、《解放》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描写中国革命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冯德英的《苦菜花》、
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
吴强的《红日》、
冯志的《敌后武工队》
吴承恩的《三国演义》 回答者: 栗梦曈 | 二级 | 2011-9-25 11:11
抱歉,由于时间问题,只能给您列下这些书目,请您见谅
《西线无战事》
《兄弟连》
《左传》
《孙子兵法》
《战国策》
《史记》
《资治通鉴》
《三国演义》
《水浒传》
《东周列国志》
《地雷阵》
《李白成》
《东 方》
《烈火金刚》
《铁道游击队》
《红 日》
《保卫延安》
《林海雪原》
《吕梁英雄传》
《敌后武工队》
《野火春风斗古城》
《洼地上的“战役”》
《高山下的花环》
《红高梁》
《罗摩衍那》
《平家物语》
《潜伏珍珠港》
《伊戈尔远征记》
《战争与和平》
《恰巴耶夫》
《铁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静静的顿河》
《青年近卫军》
《生者与死者》
《围 困》
《艾凡赫》
《罗兰之歌》
《柏林之围》
⑸ 关于战争的长篇诗歌或短篇小说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
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⑹ 求大家推荐几本好看的战争类小说!
1、《谍影风云》一个平凡普通的公务员,机缘巧合回到了1936年,寻找地下组织,追查日本间谍,在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为祖国,为民族的解放与复兴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开始了他传奇的谍海生涯。
2、《特种岁月》男人一辈子最值得骄傲的事里包括:服一次役,当一回特种兵,和世界上最强的军人交手。还有,为自己的祖国奉献一次青春,为这片热土上的人民拼一次命。这些,庄严都做到了。
4、《交锋》在一般人眼中,他是平庸、无能、贪婪,甚至有些愚蠢的巡捕。因为他,经常行动失败,多次无意泄露了重要情报。但他交游广泛,善于溜须拍马和钻营。
其实,他一直受我党领导,是一名坚定的革命战士,一名杰出的地下情报工作者!在地下工作中,力挽狂澜,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5、《诡刺》在特种部队,狙击手的代号,一般用“鹰”,擅长丛林狙击的狙击手,叫“绿鹰”,精通山地作战的,叫“山鹰”。专门负责保护重要目标的职业军人,或者在战场上负责为受伤队友实施急救的队医,代号中一般会有“衫”字,比如驻外维和部队中的“蓝衫”。
而在战场上拥有超强进攻能力,无论投放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迅速适应,并单独完各成各种作战任务的综合精英,被称为“刺”。
⑺ 关于战争题材的中短篇小说,要真实,尽量,越多越好,
战起1938
⑻ 求关于战争的小小说,最好是抗日的,字数少的,多几篇
葵爷的马车(小小说) X
1944年秋,小日本鬼子赶到三井村的时候,葵爷的马车已经利索地赶了六年。
那两根小叶槐的车把是葵爷当年窝了三天的劲打造出来的,凿了洞孔,扣上木架,葵爷牵来白马,套上绳,一辆崭新的马车便活生起来。葵爷赶着马车,开始走街穿巷:“收破烂来,卖废铁!”声音那个亮,从村东头能听到村西头。
小日本一来,葵爷看着院子里堆成五大垛的废铜烂铁,心里犯了嘀咕:县里收购站也不知道还开不开,以后处理这些废品就不怎么得劲了。葵爷早晚出来转悠一圈,打探打探。那些小日本砍了村外的树,搭起很多的房子,葵爷见了心里直骂娘。特别是看见日本兵戴的帽子就笑,说那玩意也叫帽子?两边拉那么长的布块,真像猪耳朵。
这天中午,葵爷收了半马车破烂回家,却看见一群小鬼子站在自家院子里头,齐刷刷两排;唐屋门前面,他常躺着休息的藤椅上坐着个日本人,精悍的脸上戴着眼睛,紧束的腰间别着军刀,架势像个军官;旁边站着的是后村三十岁的老疤。老疤看见葵爷进门,向那个军官猛的低了一下头,又转向葵爷:“葵爷,这位是皇军驻咱县的小田上佐少校,也是皇军物资后备处的直属专员。小田专员等你很久了,有件事情得跟你说。”葵爷栓住马,还没回话,老疤咽口吐沫继续说道:“现在皇军前线需要铁和铜,要造小型船,所以,你这破铁烂铜就归皇军了,明天就拉。专员说了,会赏你一块大洋,这也是亲民政策的体现。亲民,你懂吗?”说完,看了一眼葵爷,呵呵一声短促的冷笑。
葵爷心里一凉,没有办法,点点头要接大洋,却被一边冲出的儿子德柱抢了去,葵爷骂了他一句。老疤回头又吃吃两声笑,低头哈腰地跟着小田走了。等两排小日本也刷刷地离开后,葵爷对着他们的背影又骂:“呸!汉奸狗腿,一群猪耳朵。”回头,儿子也没有了踪影,不知去哪里花销去了。
次日天刚亮,葵爷家门口就开来四辆大车,一阵忙活后,葵爷几年的辛苦就空了,只剩下一垛破布。葵爷几天前在临近县里的镇上听说,小日本快不行了,他们马上要溃退了,可如今谁能想到他们会这么快到这个偏僻的村子来收集废铜烂铁造船,以防溃败时顺利回国。葵爷有些后悔没有早卖掉破烂。大车叮叮咣咣地离开后,葵爷想再有了铁还是被他们抢走,干脆卸了马车,立在墙壁上。葵爷打算歇业了。
葵爷歇业后也不常外出,反正日本人鉴于他的贡献也不把他怎么样,他就呆在家里抽抽烟,喂喂马,闲着。
不久,日本人设了很多关卡,开始扫荡。把村里和临镇的铁具统统缴了上来,还炸了两坐桥,拆走了铁条和钢筋。在别处的村子还杀了不少阻止收缴的人,一丝不挂的吊在树上示威。逮了不少鸡鸭,侮辱了不少女人,烧了不少房子。看见日本人,村人的牙咬得格格响。
一天,葵爷出门,刚坐到井边想跟村人聊两句,一个说:“葵爷,你以后就别收破烂了,跟你儿子享福吧,他都成了小田身边的红人了,还跟着老疤抢东西呢。”他们说几句就走了,躲着一样。三爷一愣。来到第二口井边,又有个老人说:“三兄弟啊,德柱这孩子虽然从小没了娘,可仿你,有本事,他得到的赏钱就够你们老少花的了。”葵爷把三井村的三口井走遍了,也没有挂住脸面,就径直回家了。
第二天,葵爷就赶着马车出村了,一路还是那么吆喝“收破烂来,卖废铁”!小日本的关卡士兵知道葵爷去收铁,就客气地得给他开道。村里人看了,摇头叹气:儿子给日本人卖命还不行,老子也上马,真识时务。
等葵爷回来的时候,马车上除了几块烂铁外,还有一个雕刻有花纹的大箱子,看上去像有几百年的样子。葵爷的车子赶得快,村人也没有来得及跟他说话:乖乖,你瞅瞅,葵爷收着古董了,就那箱子也得值一笔钱!葵爷到家四天没出门,村外传言都传疯了,说他收到了宝贝,关卡的日本兵不识货。
第五天,德柱回来了。一进院门,看见父亲从一个墙角的地窖里钻出来,窖口边新鲜的土还透着褐色。葵爷还没有开口,德柱就狠狠地插上门闩飞奔过来:“爹,听说你收到了一件古董?”
“嗯,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
“爹,真的?嘿嘿,是什么古董,我看看。”停顿了下,又神秘地说:“我正是奉小田的命令来取宝贝的。小田说了,重重有赏啊。爹,你说这乱世里,咱不靠日本人靠谁呀!”
“放屁!世道怎么乱,心窍不能乱。好了,我知道你倔了心了,为了你的将来,我成全你。安全起见,这几天我挖了地窖,那个箱子我放地窖里了,你自己去拿吧!“德柱来到地窖边,顺着侧壁的脚坑进了有四米多深的地窖,他高兴地打开箱子,却傻眼了:“爹,怎么是一块木头,那宝贝呢?”葵爷没有听完,就挥动大铁锨往窖里填土,那土如瀑布一般倾泻,瞬间就淹没了下面的撕喊。填平了地窖,葵爷流着眼泪,把地窖口铺满了破布。
后来,葵爷锁了院门,赶着马车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等第二年日本人投降后,七十岁的葵爷才赶着马车回到三井村,车上装着一堆收来的废铁。1864字
⑼ 求一篇解放战争时期的短篇小说。
杨沫发表于1937年的四个短篇小说都是这一时期的创作。
《怒涛》写的是女知识青年美真割舍小家庭的爱,为大众的幸福,牺牲个人感情投身火热斗争的故事。
。《某家庭》、《死与逃》写了一个工人、一个农民两个普通家庭的悲剧,揭露日本侵略者倾销毒品、奴役劳苦大众的罪恶。前篇炳儿的爸被白面瘾缠身,日益堕落,丧失了人性;后篇小保妈被坏人勾引,抽起
白面儿,不能自拔,结果家毁人亡。
《浮尸》描写于老婆子的儿子上了汉奸的当,受他们招工的欺骗,丧失了生命,而于老婆子还在家里苦苦地盼着儿子归来,做着儿子发财、带回白花花的银元、花洋布还有几匣子点心的梦。这一个个辛酸的故事,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摧残劳苦大众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