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托尔斯泰写过哪些短篇小说
⑴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
70年代未80年代初,他在长期精神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世界观的激变,与本阶级决裂,转向宗法农民一边。这时他加强了对专制制度的批判,但又进行“不以暴力抗恶”和“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
80 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
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哈泽·穆拉特》、《舞会之后》、剧本《黑暗的势力》、《活尸》等。
晚年的托尔斯泰始终为自己的思想情绪与农民有距离而深感痛苦,为自己的家庭生活与农民有巨大差距而十分不安。1910年11月10日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20日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终年82岁。
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从19世纪60年代起,他的作品开始在英、德等国翻译出版。19世纪70至80年代之交以《战争与和平》的法译本出版获得国际上第一流作家的声誉,成为当时欧美的“俄国热”的主要对象。
(1)列夫托尔斯泰写过哪些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1、创作背景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传统的俄罗斯是一个父权社会。东正教会决定人们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无论他的态度是接受还是保留,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也很深刻。俄罗斯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基础,启蒙运动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也很大。
这使得托尔斯泰怀疑东正教的基本教义。他不会将信仰问题视为一般信徒。然而,托尔斯泰没有完全走上欧洲个人主义的启蒙立场。因此,他对人性的思考往往与两者分离,有时像信徒,有时像人文主义者。
托尔斯泰的作品具有乌托邦式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反对暴力和奴役,反对私人土地制度,反对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和“进化”的倡导,以及要求法律生活义务和合理的生活规则以恢复健康。在农场生活中,通过每个人的劳动和道德实践,我们建立了一个充满兄弟情谊,平等,和谐和友谊的“天国”。
2、艺术特色
托尔斯泰创造了史诗体小说。历史的事实融合着艺术的虚构,奔放的笔触揉和着细腻的描写;在巨幅的群像中显现出个人的面貌,史诗的庄严肃穆中穿插有抒情的独白,变化万千,蔚为奇观。
他擅长操纵许多线索的结构,并且他有一千个连接,并且他是无缝连接的。他可以突破小说的“封闭”形式,它既华丽又毫无生气。
托尔斯泰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复制宏观世界,还在于描绘微观世界。在世界文学面前掌握世界灵魂的辩证发展,并详细描述受外界影响的心理过程;加深人的潜意识,并在与意识的和谐关系中表达出来。
托尔斯泰的艺术力量是真实的,它在角色创造中脱颖而出。真实地描述角色内心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不仅要写出突出的一面,要么主宰心态。不要掩饰心爱的人物的缺点,也不要扼杀被揭露的人心中闪烁的闪光。
晚年的时候,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写感受的整个过程,只写心理过程的各个阶段的主要环节;有时采取戏剧的方法,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不写性格的顺序发展过程,而写突然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
在结构上,为了表现人物的醒悟,常常采用倒叙的方法;为了集中,长篇小说也不再用多线索,而用单线索逐渐展开的方式。在语言上,则力求质朴简练和浅显易懂,接近民间故事。
⑵ 托尔斯泰 有什么作品
1、《战争与和平》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2、《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3、《复活》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
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童年》
9世纪50年代,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入伍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
处女作《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5、《哥萨克》
小说描述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弃上流社会的空虚和虚伪而来到高加索,在高加索奇伟的大自然和纯朴的哥萨克中间,认识到幸福的真谛在于爱、自我牺牲和为别人而生活,但他未能摆脱贵族的习性,这个理想以破灭告终。
在这篇小说里,作者第一次尖锐地提出从自己的阶级“出走”,跟贵族社会脱离关系的问题。
⑶ 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有哪些作品
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自传体小说《童年》《少年》
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短篇小说《琉森》
中篇小说《哥萨克》
还有《忏悔录》《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中篇小说《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短篇小说《舞会之后》
⑷ 列夫.托尔斯泰有哪些代表作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等。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恶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其作品多达45卷。名著还有长篇小说
《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他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中也有其巨大影响。在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中,他提出了“托尔斯泰主义”,对很多政治运动有着深刻影响。
主要作品有:
⑸ 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哪些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被人们称为“一代宗师”。
托尔斯泰出生于莫斯科以南约160公里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是一个世袭贵族的家庭。可是托尔斯泰的童年是不幸的,他2岁丧母,9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是由姑妈抚养成人的,托尔斯泰从小就富于同情心,对农民的生活给予关注,同时他也具有文学上的天赋。由于家境富裕,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844年,托尔斯泰考入喀山大学。在校期间,他醉心于阅读各种文学作品,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后来他深感旧的教育制度与自己的思想格格不入,便中途辍学了。
作为一个具有民主和人道思想的庄园主,托尔斯泰曾试图在自己的庄园中进行改善农民处境的改革,却得不到农民的信任,还受到其他地主的反对,改革最终失败了。此后托尔斯泰便潜心学习,通过刻苦学习,获得了多方面知识,为以后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851年,托尔斯泰以志愿兵的身份赴高加索,参加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战役。战斗中,他亲眼目睹平民出身的官兵英勇顽强的优秀品质,由此加深了他与普通人民的感情。
托尔斯泰在高加索军营生活期间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50年代初,他相继创作了自传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后来他将自己军营生活的经历写成短篇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的故事》,受到人们的赞赏,屠格涅夫甚至写信欢庆他弃军从文。
这期间,托尔斯泰结识了俄国文坛许多著名作家,大家对这位后起之秀的才华交口称赞,认为他是果戈理文学事业的伟大继承者。但是托尔斯泰对他们印象却不是很好,这是因为托尔斯泰本能地反对一切一般认可的理论。1856年未,托尔斯泰决定退役。
退役后的托尔斯泰到西欧考察,以寻找解决俄国社会问题的答案。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虚伪和丑恶,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他开办招收农民子弟的学校,并创办了一份教育刊物。
1863年起,托尔斯泰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他完成了中篇小说《哥萨克》,这部作品反映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中批判的和民主主义因素的增长。60~70年代,托尔斯泰相继完成两部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确立了他作为世界一流作家的地位。
80—90年代,俄国民主主义运动的高涨影响了托尔斯泰,他的世界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到宗法农民的立场,这一切促使他写出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复活》。
托尔斯泰晚年仍坚持批判现实主义,在最后16年他写了剧本《活尸》,短篇小说《舞会之后》和中篇小说《哈泽·穆拉特》,剧本《黑暗的力量》,他还署名批判当时文坛上的颓废派和自然主义等资产阶级艺术思潮。
托尔斯泰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使他赢得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景仰,但他却为俄国统治集团所不容。早在1860年农奴制改革期间,托尔斯泰就因同情支持农民而招致地主的仇恨和沙皇政府的怀疑。此后托尔斯泰一贯坚决反对沙皇专制制度。沙皇企图逮捕他,可是宪兵却不敢动手,说他的“声望太大,俄罗斯的监狱容纳不了他”。1901年,俄国东正教宣布革除他的教籍,企图在精神上摧垮他,但托尔斯泰坚定如一。
托尔斯泰晚年致力于“平民化”,并最终决定放弃财产,抛弃贵族生活。他于1910年10月28日秘密离家出走,不幸在途中染上疾病,病情不断恶化,于11月20日逝世。临终前,政府和教会包围着他,要他改变立场,政府还派出军队包围出殡的行列,不让人民知道。
弥留之际,托尔斯泰哭着说:“千千万万的人,正在承受着苦难,你们干吗都聚集在这里照顾托尔斯泰?”文豪的精神和他的作品同样永垂不朽!
⑹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从50年代开始创作。早期作品主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少年.青年》(1851~1857)、军事小说集《塞瓦斯托波尔故事》(1856)、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以及赴西欧旅行时写下的小说《琉森》(又译《卢塞恩》)(1857)等。
60年代初,他的创作进入高潮,除完成中篇小说《哥萨克》(1853~1863)等作品外,还创作了史诗性的长篇巨著《战争与和平》(1866~1869)。
70年代的主要作品是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
80年代以后,托尔斯泰仍不断有杰作问世。1899年完成的长篇小说《复活》,可以说是作家一生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此外发表的主要作品有: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1886)、《哈泽·穆拉特》(1904)、《舞会之后》(1911)、剧本《黑暗的势力》(1886)、《活尸》(1911)等。
记得一定要采纳哦、你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
⑺ 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托尔斯泰作品:
《童年.少年.青年》
《一个地主的早晨》
《琉森》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萨克》
《战争与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忏悔录》
《黑暗的势力》
《教育的果实》
《克莱采奏鸣曲》
《哈泽·穆拉特》
《伊凡·伊里奇之死》
《舞会之后》
《复活》
《主与仆》
《跳水》
短篇:《穷人》
⑻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黑暗的势力》、《教育的果实》、《魔鬼》、《伊凡·伊里奇之死》、《克莱采奏鸣曲》、《哈泽·穆拉特》、《舞会之后》、《复活》。
1、《战争与和平》是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创作于1863—1869年。
该作以1812年的卫国战争为中心,反映从1805到1820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以鲍尔康斯、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大贵族的经历为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描写中把众多的事件和人物串联起来。
2、《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
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矛盾的时期、矛盾的制度、矛盾的人物、矛盾的心理,使全书在矛盾的漩涡中颠簸。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
3、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
该书取材于一件真实事件,主要描写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后来,她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
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见到从前被他引诱的女人,深受良心谴责。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上诉失败后,他陪她流放西伯利亚。他的行为感动了她,使她重新爱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她最终没有和他结婚而同一个革命者结为伉俪。
4、《童年》(1852)通过对小主人公伊尔倩耶夫的单纯而又富有诗意的内心世界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出色地表现了一个出身贵族家庭的、聪颖、敏感、感情热烈,并爱作自我分析的儿童的精神成长过程。它与后来作家写就的《少年》和《青年》构成了自传三部曲。
5、讽刺喜剧《教育的果实》(1891)是列夫·托尔斯泰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同时也是俄罗斯乃至世界古典戏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教育的果实》以其辛辣而又犀利的笔锋无情地嘲讽了游手好闲、精神空虚、醉生梦死的地主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并将前人尚未直接触及的最尖锐的缺乏土地的贫苦农民问题首次搬上舞台,把俄国现实主义戏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8)列夫托尔斯泰写过哪些短篇小说扩展阅读
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对人性进行了大量的思考,从这些思考中可以看到托尔斯泰精神世界最真实的一面,托尔斯泰对人性的思考主要由俄罗斯当时的历史和现实激发的。
一方面,传统的俄罗斯是宗法社会,东正教决定了人们思想感情的方式,托尔斯泰也深受东正教的影响,不管他的态度是接受抑或是有所保留。
另一方面,欧洲的启蒙精神亦深深影响着俄罗斯,这很大程度上动摇了俄罗斯传统信仰的根基,启蒙精神对托尔斯泰的影响亦是显著的,这使得托尔斯泰对东正教基本的教义体系产生怀疑,他不会像一般教徒一样思考信仰问题。
⑼ 列夫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
《穷人》
渔家小屋的炉火旁,坐着打鱼人的妻子冉娜,她正在缝破旧的船帆。风在门外尖叫咆哮,海浪在岸边飞溅、摔碎、嚎叫……外面又黑又冷,海上肆虐着风暴,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舒服又温暖。夯土的地面扫得干干净净,炉火还未熄灭,碗架上的餐具闪着亮光。在怒海的呼啸声中。五个孩子在放下的床帐中熟睡。打鱼人早起驾着自家小船迟迟不归,渔家女听着海浪轰鸣风在号啕,冉娜心中害怕。
年久的木钟喑哑地敲出十点、十一点……丈夫仍未归来。冉娜在沉思。丈夫不惜力,在寒冷风暴中去打鱼;她也从早到晚做着活。可又怎样?勉勉强强能糊口。可孩子们还是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他们吃的不是小麦面包,有黑麦面包够吃就不错了。菜可只有鱼。“唉。感谢上帝,孩子们倒还健康,没有什么可抱怨的。”冉娜想着又倾听着风暴的声响。“他现在在哪儿呢?保佑他吧,、上帝啊,发发慈悲吧!”她一边说一边画着十字。
⑽ 托尔斯泰的作品有哪些
托尔斯泰的作品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一个地主的早晨》、《童年.少年.青年》、《复活》等。
1、《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卷秩浩繁的长篇小说。场面浩大,人物繁多,被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成就非凡。《战争与和平》问世至今,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这部卷帙浩繁的巨著以史诗般广阔与雄浑的气势,生动地描写了1805至1820年俄国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各个生活领域。
2、《安娜·卡列尼娜》
《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品,在19世纪的世界文坛堪称首屈一指的优秀作品。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网络全书式的作品。
3、《一个地主的早晨》
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1856年写一篇中篇小说,从该作品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4、《童年·少年·青年》
《童年·少年·青年》一书则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其中的童年写于1851年,当时托尔斯泰年仅23岁,但这初试啼声之作却立刻赢得包括屠格涅夫在内的作家大为激赏,在俄国《当代杂志》发表后,托氏因此一举成名,奠立在文坛的地位。
5、《复活》
《复活》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99年,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宗法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