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爱尔兰著名作家爵士短篇小说

爱尔兰著名作家爵士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8-06 22:02:34

A. 叶芝是不是一个爱尔兰作家他有那些作品

威廉·巴特勒·叶芝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重定向自威廉·勃特勒·叶芝)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晚年叶芝
放大
晚年叶芝

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年6月13日——1939年1月28日),亦译“叶慈”、“耶茨”,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著名的神秘主义者。叶芝是“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也是艾比剧院(Abbey Theatre)的创建者之一。

叶芝早年的创作仍然具有浪漫主义的华丽风格,善于营造梦幻般的氛围,例如他在1893年出版的散文集《凯尔特曙光》便属于这种风格。然而进入不惑之年后,在现代主义诗人伊兹拉·庞德等人的影响下,尤其是在其本人参与爱尔兰民族主义政治运动的切身经验的影响下,叶芝的创作风格发生了比较激烈的变化,更加趋近现代主义了。

叶芝不仅仅是艾比剧院的决策者之一,也曾担任爱尔兰国会参议员一职。他十分重视自己的这些社会职务,是爱尔兰参议院中有名的工作勤奋者。叶芝曾于192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以其高度艺术化且洋溢着灵感的诗作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灵魂”。1934年,他和拉迪亚德·吉卜林共同获得古腾堡诗歌奖。
目录
[隐藏]

* 1 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 2 年轻的诗人
* 3 昴德·冈昂、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艾比剧院
* 4 神秘主义的影响
* 5 向现代主义的转变
* 6 政治生涯
* 7 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 8 叶芝的主要作品
* 9 参见

[编辑]

早年的生活和作品

叶芝出生于距离爱尔兰首都都柏林不远的山迪蒙(Sandymount)。他的父亲约翰·巴特勒·叶芝是亚麻商人杰维斯·叶芝的后裔。这位商人卒于1712年,他的孙子本杰明娶了基尔岱尔郡的望族之女玛丽·巴特勒。约翰·叶芝结婚的时候正在学习法律,但是很快他便辍学,转而学习画肖像画。他的母亲(即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祖母)苏珊·玛丽·波雷克斯芬来自斯莱果郡(County Sligo)上一个盎格鲁-爱尔兰裔家族。诗人出生后不久,便迁至位于斯莱果的大家族中,他本人也一直认为是斯莱果郡孕育了自己真正的童年岁月。巴特勒-叶芝家族是一个非常具有艺术气息的家族。诗人的哥哥杰克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他的两个姐妹伊丽莎白和苏珊则均参加过著名的“工艺美术运动”。

为了诗人父亲的绘画事业,叶芝的家庭后迁至伦敦。起初,叶芝和他的兄弟姐妹接受的是家庭教育。诗人的母亲由于非常思念故地斯莱果,经常给孩子们讲家乡的故事和民间传说。1877年,威廉·叶芝进入葛多芬小学(Godolphin),并在那里学习了四年。不过威廉似乎并不喜欢在葛多芬的这段经历,而且成绩也并不突出。由于经济上的困难,诗人全家于1880年底迁回了都柏林。起初住在市中心,其后搬到位于郊外的皓斯(Howth)。

在皓斯的时光是诗人重要的发展阶段。皓斯周围是丘陵和树林,相传有精灵出没。叶芝家雇了一个女仆,是一个渔人的妻子,她熟知各类乡野传奇,娓娓道来的神秘冒险全都收录在后来出版的《凯尔特黄昏》里。

1881年10月,诗人在都柏林的伊雷斯摩斯·史密斯中学(Erasmus Smith)继续他的学业。他父亲的画室就在这所学校附近,于是诗人经常在那里消磨时光,并结识了很多都柏林城的艺术家和作家。在这段时间里,叶芝大量阅读莎士比亚等英国作家的作品,并和那些比他年长许多的文学家、艺术家们讨论。他于1883年12月从这所中学毕业,其后他便开始了诗歌的创作。1885年,叶芝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诗作,以及一篇题为《赛缪尔·费格森爵士的诗》的散文。从1884年到1886年,他就读于位于基尔岱尔大街的大都会艺术学校(Metropolitan School of Art),也就是如今爱尔兰国家美术与设计学院的前身。
[编辑]

年轻的诗人

在开始进行诗歌创作之前,叶芝便已经尝试将诗歌和宗教观念、情感结合起来。后来,他在描述自己童年生活的时候曾说过“……我认为……如果是一种强大且悲天悯人的精神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宿命,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那些融合了人的心灵对这个世界的欲望的词句来更好的理解这种宿命。”

叶芝早年的诗作通常从爱尔兰神话和民间传说中取材,其语言风格则受到拉斐尔前派散文的影响。这一时期,雪莱的诗对叶芝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后来的一篇关于雪莱的文章中叶芝写道:“我重读了《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世界上的所有伟大著作之中,它在我心里的地位比我预想得还要高得多。”

叶芝早期还受到彼时爱尔兰著名的芬尼亚组织(Fenian)领袖约翰·奥里亚雷的影响。诗人晚年曾说,奥里亚雷是他所见最“风流倜傥的老人”,“从奥里亚雷的谈话以及他借我或送我的爱尔兰书籍中,成就了我一生的志业。”在奥里亚雷的介绍下,叶芝认识了道格拉斯·海德和约翰·泰勒。前者于1893年成立盖尔语联盟(Gaelic League),致力于保存并增加爱尔兰语言的使用。

叶芝的第一首重要诗作是《雕塑的岛屿》,是一首模仿埃德蒙·斯宾塞诗作的梦幻般的作品。这首诗发表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其后没有再版。叶芝第一部公开出版的作品是一本小册子《摩沙达:戏剧化的诗》。这篇文章也同样在《都柏林大学评论》上发表过,而且只是由他的父亲出资印刷了100册。此后,他完成了叙事长诗《乌辛之浪迹》(The Wanderings of Oisin),并在1889年出版了诗集《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这是即使在叶芝风格成熟之后也仍未否定过的第一部作品,取材于爱尔兰古代勇士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为完成这首诗,诗人花费了整整两年的时间,其风格清晰的体现出费格森和拉斐尔前派对诗人的影响。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叶芝以后诗作的主题风格:追求冥思的生活抑或追求行动的生活。这本诗集的前八首抒情诗和歌谣的主题,是源自叶芝少年时代对印度人及阿尔卡迪亚世外桃源的想象——神祗与女神、王子与公主、殿堂、孔雀与神秘的莲花等等。诗歌中流露出明显的浪漫主义和拉斐尔前派的痕迹。在《乌辛之浪迹》之后,叶芝再未创作过长诗。他的其他早期作品多半是以爱情或神秘事物为主题的抒情诗。随着叶芝的作品读者群的不断扩大,他结识了当时爱尔兰和英国的很多著名文学家,包括萧伯纳和王尔德。

叶芝的家庭于1887年重新搬回伦敦。1890年,叶芝和欧那斯特·莱斯(Ernest Rhys)共同创建了“诗人会社”(Rhymer’s Club)。这是一个由一群志同道合的诗人们组成的文学团体,成员们定期集会并于1892年和1894年分别出版过自己的诗选。叶芝的早期作品还包括诗集《诗集》、《神秘的玫瑰》和《苇间风》。事实上,“诗人会社”的文学成就并不高,叶芝几乎是唯一取得了显著成就的诗人。
[编辑]

昴德·冈昂、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和艾比剧院

1889年,叶芝结识了昴德·冈昂小姐。她是一位热衷于爱尔兰民族主义运动的女性。冈昂小姐非常仰慕叶芝早年诗作《雕塑的岛屿》,并且主动和叶芝结识。叶芝深深的迷恋上了这位小姐,而这个女人也极大的影响了叶芝以后的创作和生活。经过两年的密切交往后,叶芝向冈昂小姐求婚,却遭到拒绝。其后,他又共计向她求婚三次,分别是再1889年、1900年和1901年,均遭到了拒绝。尽管如此,叶芝对冈昂小姐仍然魂牵梦萦,并以她为原型创作了剧本《凯丝琳女伯爵》。在剧中,凯丝琳将灵魂卖给了魔鬼,好让她的同胞免于饥荒,最后上了天堂。此剧直到1899年才得以上演,引发了宗教及政治上的诸多争议。终于,在1903年,冈小姐嫁给了爱尔兰民族运动政治家约翰·麦克布莱德。在这一年,叶芝动身去美国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巡回演讲。这段时期他和奥莉薇亚·莎士比亚有过短暂的恋情。他们在1896年结识,却在一年之后分手。

艾比剧院的海报
艾比剧院的海报

也正是在1896年,叶芝结识了奥古斯塔·格雷戈里夫人,介绍人是他们共同的朋友爱德华·马丁。格雷戈里夫人鼓励叶芝投身民族主义运动,并进行戏剧的创作。尽管叶芝受到法国象征主义的影响,但显然他的创作具有清晰而独特的爱尔兰风格。这种风格在叶芝与爱尔兰年轻一代的作家的交往中得到强化。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马丁以及一些其他爱尔兰作家共同发起了著名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或称“凯尔特文艺复兴运动”)。

除了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外,学院派的翻译家们对古代传奇故事、盖尔语诗歌以及近代的盖尔语民歌的翻译和发掘工作也对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人物是后来成为爱尔兰总统的道格拉斯·海德,他编纂的《康诺特省的情歌》倍受推崇。

这场运动最不朽的成就之一便是艾比剧院的成立。1889年,叶芝、格雷戈里夫人、马丁和乔治·摩尔创立的“爱尔兰文学剧场”(Irish Literary Theatre)。这个团体仅仅存在了两年,而且并不成功。在两位拥有丰富戏剧创作经验的爱尔兰兄弟威廉·费依和弗兰克·费依以及叶芝不计报酬的秘书安妮·伊丽莎白·弗莱德里卡·霍尔尼曼(一位曾经于1894年参与过萧伯纳《武器与人》在伦敦首演的富有的英国女人)的鼎力协助下,这个团体成功打造了一个崭新的爱尔兰国家戏剧界。在著名剧作家约翰·米林顿·辛参与进来以后,这个团体甚至在都柏林靠戏剧演出赚到了不少钱,并于1904年12月27日修建了艾比剧院。在剧院的开幕之夜,叶芝的两部剧作隆重上映。从此以后一直到去世,叶芝的创作生涯始终和艾比剧院相关。他不仅仅是剧院的董事会成员之一,同时也是一位高产的剧作家。

在1902年,叶芝资助建立了丹·埃默出版社,用以出版文艺复兴运动相关的作家作品。这个出版社在1904年更名为库拉出版社。出版社存在至1946年,一直由叶芝的两个姐妹经营,总共出版了70本著作,其中的48本是叶芝自己写的。1917年的夏天叶芝和当年的冈小姐重逢,并且向她的养女求婚,但是遭到了拒绝。九月份,他改向一位英国女人乔治·海德里斯求婚,她答应了。两人在当年的10月20日结婚。不久,叶芝买下了位于库尔公园附近的巴列利塔,并很快将其更名为“图尔巴列利塔”。叶芝余生中的大部分夏季都是在这里度过的。1919年2月24日,叶芝的长女安·叶芝在都柏林出生。安继承了母亲的智慧、宁静与友善,以及父亲不凡的艺术天赋,后来成为一位画家。
[编辑]

神秘主义的影响

叶芝一生都对神秘主义和唯灵论有浓厚的兴趣。1885年,叶芝和一些朋友创立了“都柏林秘术兄弟会”(Dublin Hermetic Order)。这个组织在6月16日召开了第一次集会,叶芝是领袖。同年,都柏林的神智学会馆在通灵法师婆罗门·摩西尼·莎特里的组织下正式开放,叶芝于次年参加了他的第一次降神会。后来,叶芝沉溺于神秘主义和通灵术之中不能自拔。1900年,他甚至成为“金黎明秘术兄弟会”的领袖。他于1890年参加了这个组织。在结婚以后,叶芝夫妇曾经尝试过风靡一时的无意识写作。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在他的名诗《丽达与天鹅》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首短诗从希腊神话中取材,讲述得是宙斯幻化成天鹅与美女丽达结合并生下两个女儿的故事(一是著名的海伦,引发了特洛伊战争;一是克吕泰涅斯特拉,希腊军队统率阿迦门农的妻子)。这一母题在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曾反复出现。关于叶芝创作这首名作的初衷,西方评论界曾有过各种不同的诠释和解读,有的认为是“历史变化的根源在于性爱和战争”,有的则认为是“历史是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西方主流的文学史将《丽达与天鹅》作为象征主义诗歌里程碑式的作品。

在叶芝的神秘主义思想形成过程里,凯瑟琳·泰楠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泰楠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叶芝早年和她过从甚密。正是在泰楠的影响下,叶芝频繁的参加各类神秘主义组织的活动。泰楠一生都很仰慕叶芝的才华,而叶芝却在后来逐渐疏远了她。

叶芝的神秘主义倾向受印度宗教的影响很显著,他晚年甚至亲自将印度教《奥义书》译成英文。通灵学说和超自然的冥思则成为叶芝晚期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一些批评家曾抨击叶芝诗作中的神秘主义倾向,认为其缺乏严谨和可信度。W·H·奥登就曾尖锐的批评晚年的叶芝为“一个被关于巫术和印度的胡言乱语侵占了大脑的可叹的成年人的展览品”。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叶芝写出了他一生中很多最不朽的作品。若想理解叶芝晚年诗作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他于1925年出版的《灵视》一书的神秘主义思维体系。今天,人们通过阅读这本书来理解叶芝后期的诗作,却不把它当作一本宗教或哲学的著作。
[编辑]

向现代主义的转变
叶芝的雕版肖像.
放大
叶芝的雕版肖像.

1913年,叶芝在伦敦结识了年轻的美国诗人伊兹拉·庞德。事实上,庞德来伦敦有一部分便是为了结识这位比他年纪稍长的诗人。庞德认为叶芝是“唯一一位值得认真研究的诗人”。从1913年到1916年,每年冬天叶芝和庞德都在亚士顿森林(Ashdown Forest)的一个乡间别墅中度过。这段时间里庞德担任叶芝名义上的助手。然而当庞德未经叶芝的允许擅自修改了他的一些诗作,并将其公开发表在《诗》杂志上后,两位诗人的关系便开始恶化了。庞德对叶芝诗作的修改主要体现出他对维多利亚式的诗歌韵律的憎恶。然而很快两位诗人都开始怀念双方共事、互相学习的日子。尤其是庞德从欧内斯特·费诺罗萨的寡妇处学到的关于日本能乐的知识为叶芝即将创作的贵族风格的剧作提供了灵感。叶芝创作的第一部模仿了日本能乐的剧作是《鹰之井畔》。他于1916年1月将这部作品的第一稿献给庞德。

叶芝通常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用英文写作的诗人之一。然而,不同于大多数现代主义诗人在自由体诗领域不断做出尝试,叶芝是传统诗歌形式的大师。现代主义对叶芝诗作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逐渐放弃早期作品中传统诗歌样式的写作,语言风格也越来越冷峻,直接切入主题。这种风格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他的中期创作中,包括作品集《七片树林》、《责任》和《绿盔》

1923年叶芝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由瑞典国王亲自颁奖。他在两年之后发表了一首短诗《瑞典之丰饶》,以表达感激之情。1925年,叶芝出版了一本呕心沥血的散文作品《灵视》,其中他推举柏拉图、布列塔诺以及几位现代哲学家的观点来证实自己的占星学、神秘主义及历史理论。
[编辑]

政治生涯

叶芝通过庞德结识了很多年轻的现代主义者,这使得他中期的诗作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凯尔特曙光》时的风格。他对政治的关注也已经不再局限于文艺复兴运动早期他所醉心的文化政治领域。在叶芝早期的作品中,他灵魂深处的贵族立场体现无余。他将爱尔兰平民的生活理想化,并且有意忽视这个阶层贫穷孱弱的现实。然而一场由城市中的下层天主教徒发起的革命运动迫使叶芝不得不改变自己的创作姿态。

叶芝新的政治倾向在《1913年9月》这首诗中得到了体现。这首诗抨击由詹姆斯·拉尔金领导的著名的1913年都柏林大罢工。在《1916年复活节》中,诗人反复吟诵:“一切都已改变/彻底改变/一种恐怖的美却已诞生”。叶芝终于意识到复活节起义的领袖们的价值就在于他们卑微的出身和贫困的生活。

整个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期,叶芝无可避免的受到他的国家以及整个世界动荡局势的影响。1922年,叶芝进入爱尔兰参议院。在他的参议员生涯中,叶芝最主要的成就之一就是曾担任货币委员会的主席。正是这一机构设计了爱尔兰独立之后的第一批货币。在1925年,他热心的倡导离婚的合法化。1927年,叶芝在他的诗作《在学童中间》里如此描述作为一名公众人物的自己:“一位花甲之年的微笑的名人”。1928年,由于健康问题,叶芝从参议院退休。

叶芝的贵族阶级立场以及他和庞德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这位诗人和墨索里尼相当接近。他曾在许多场合表达过对这位法西斯独裁者的仰慕。他甚至写过一些歌颂法西斯主义的赞歌,尽管这些作品从未发表过。然而当巴布罗·聂鲁达于1937年邀请他到马德里时,叶芝在回信中表明他支持西班牙革命,反对法西斯主义。叶芝的政治倾向非常暧昧。他不支持民主派,在晚年却也有意疏远纳粹和法西斯主义。然而纵观叶芝的一生,他从未真正接受或赞同过民主政治。同时,他深受所谓“优生运动”的影响。
[编辑]

晚年的生活和创作
斯莱果郡的叶芝雕塑
放大
斯莱果郡的叶芝雕塑

进入晚年后,叶芝逐渐不再如中年时一样直接触及和政治相关的题材,而是开始以一种更加个人化的风格写作。他开始为自己的家人儿女写诗,有的时候则描绘自己关于时间流逝、逐渐衰老的经历和心绪。收录在他最后一部诗集中的作品《马戏团动物的大逃亡》生动的表现了他晚期作品的灵感来源:“既然我的阶梯已经消失/ 我必须平躺在那些阶梯攀升的起点”。 1929年之后,叶芝搬离了图尔巴列利塔。尽管诗人一生中的很多回忆都在爱尔兰国土之外,他还是于1932年在都柏林的近郊租了一间房子。晚年的叶芝非常高产,出版了许多诗集、戏剧和散文,许多著名的诗作都是在晚年写成的,包括一生的颠峰之作《驶向拜占庭》。这首代表性的诗作体现了叶芝对古老而神秘的东方文明的向往。1938年,叶芝最后一次来到艾比剧院,观赏他的剧作《炼狱》的首映式。同年,他出版了《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自传》。

晚年的叶芝百病缠身,在妻子的陪伴下到法国休养。然而最终还是于1939年1月28日在法国曼顿(Menton)的“快乐假日旅馆”逝世。他的最后一首诗作是以亚瑟王传说为主题的《黑塔》。逝世之后,叶芝起初被埋葬在罗克布罗恩(Roquebrune)。1948年9月,人们依照诗人的遗愿,将他的遗体移至他的故乡斯莱果郡。他的坟墓后来成了斯莱果郡的一处引人注目的景点。他的墓志铭是诗人晚年作品《班磅礴山麓下》的最后一句:“投出冷眼/ 看生,看死/ 骑士,策马向前!”叶芝生前曾说斯莱果是一生当中对他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所以他的雕塑和纪念馆也将地址选在这里。
[编辑]

叶芝的主要作品

* 1886年 — 《摩沙达 》
* 1888年 — 《爱尔兰乡村的神话和民间故事集》
* 1889年 — 《乌辛之浪迹及其他诗作》
* 1891年 — 《经典爱尔兰故事》
* 1892年 — 《凯丝琳女伯爵及其他传说和抒情诗》
* 1893年 —《凯尔特曙光》
* 1894年 —《心灵的欲望之田》
* 1895年 — 《诗集》
* 1897年 — 《神秘的玫瑰》
* 1899年 — 《苇间风 》
* 1903年 —《善恶之观念》
* 1903年 — 《七重林中》
* 1907年 — 《发现 》
* 1910年 — 《绿盔及其他诗作 》
* 1913年 — 《挫折的诗歌》
* 1914年 — 《责任 》
* 1916年 — 《青春岁月的幻想曲》
* 1917年 — 《库利的野天鹅 》
* 1918年 — 《宁静的月色中 》
* 1921年 — 《迈可·罗拔兹与舞者》
* 1921年 — 《四年》
* 1924年 — 《猫和月光》
* 1925年 — 《灵视》
* 1926年 — 《疏远》
* 1926年 — 《自传》
* 1927年 — 《十月的爆发》
* 1928年 — 《塔楼》
* 1933年 — 《回梯与其他诗作》
* 1934年 — 《剧作选集》
* 1935年 — 《三月的满月》
* 1938年 — 《新诗》
* 1939年 — 《最后的诗及两部剧作》(死后出版)
* 1939年 — 《气锅中》(死后出版)

[编辑]

参见
Wikisource
您可以在维基文库中查找此网络条目的相关原始文献:

威廉·巴特勒·叶芝作品

维基语录
您可以在维基语录中查找此网络条目的相关文章:

威廉·巴特勒·叶芝

维基共享资源图标
您可以在维基共享资源中查找与此条目相关的多媒体资源:

威廉·巴特勒·叶芝

* 爱尔兰文学
* 象征主义文学
* 英语文学
* 爱尔兰作家列表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5%A8%81%E5%BB%89%C2%B7%E5%B7%B4%E7%89%B9%E5%8B%92%C2%B7%E5%8F%B6%E8%8A%9D"

页面分类: 1865年出生 | 1939年逝世 | 爱尔兰作家 | 剧作家 | 诗人 |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B. 19世纪初年爱尔兰作家威廉·卡尔顿的长篇小说主要刻画了哪些场景人物

威廉·卡尔顿(1794-1864)在一系列长篇小说里写农村生活,画面更广阔,笔下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对于农民的苦难刻画得也更深刻。卡尔顿从来没有去过伦敦,也不稀罕伦敦文坛的赞誉,而是以都柏林为向往的文化中心,以爱尔兰读者为写作对象。后来诗人叶芝称他为“爱尔兰最伟大的小说家,由于他有任何说故事的人都不曾有过的最富于凯尔特人特色的一双眼睛”。

C. 求这部小说:爱尔兰作家Bram Stoker(布莱姆·斯托克)《吸血鬼伯爵德古拉》(中文版)。

亲,已发送,请注意查收~
——————————
如果没有收到,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邮件可能会被默认为垃圾邮件了~
【解决方法】:请亲自己动手,把资源从“垃圾邮件”里解救出来吧~
2、邮箱地址写错了~
【解决方法】:请亲在追问里更正出正确的邮箱地址~
3、系统出现BUG,导致没有收到邮件~
【解决方法】:请亲继续追问我,我会在看到的第一时间再次发送~
——————————
如果还有疑问:
请【继续追问】 or 点击本人头像下方的【向TA求助】(请注明资源名和邮箱)~
——————————
请问解决亲的问题了吗?
如果解决了
分不在多,采纳就行 O(∩_∩)O~

D. 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代表作是什么

乔伊斯最重要的作品是写了近十年的现代主义经典之作《尤利西斯》,话说我们老师都说 他没完全看懂这本书,还套用了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框架,真是西方现代小说中最具实验性,影响最大的杰作之一吖!

E. 爱尔兰文学的小说

尽管古老的爱尔兰史诗都是用散文体而非韵文体写成的,多数人仍会认为最早的爱尔兰小说诞生于18世纪。早期爱尔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是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格列佛游记》;以及奥列佛·哥德史密斯,代表作品是《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19世纪,爱尔兰涌现出大量小说家,包括玛利亚·埃奇沃斯、约翰·巴尼姆、杰罗德·格里芬、查尔斯·奇克汉姆、威廉·卡尔顿、乔治·摩尔以及萨默维尔和罗斯。绝大多数爱尔兰小说家都来自具有盎格鲁-爱尔兰血统的上流社会,他们的创作一般都体现贵族阶层的品味。然而卡尔顿是个特例,他的《爱尔兰农民的性格和故事》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此外,《恶魔城》的作者布莱姆·斯托克的风格也游离于主流之外。
乔治·摩尔早年曾长期生活在巴黎,是最早在作品中吸收法国现实主义风格的英语作家之一。他被视为20世纪最著名的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先行者。乔伊斯被文学界称为“意识流文学之父”,他的代表作《尤利西斯》是意识流文学的颠峰之作。乔伊斯的作品还包括《芬尼根们的苏醒》、《都柏林人》以及半自传性质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乔伊斯的风格影响了整个20世纪爱尔兰文学的发展,塞缪尔·贝克特、布莱恩·欧诺兰以及亚当·希金斯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乔伊斯风格的熏陶。欧诺兰用两种语言写作,他的小说创作具有浓郁的爱尔兰本土风格,这种风格在他的叙事方式和对讽刺手法的应用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贵族文学在20世纪仍然持续繁荣着,代表人物是亚当·希金斯、伊丽莎白·鲍温和莫利·基恩。
随着爱尔兰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成立,越来越多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作家开始崭露头角。这些作家创作的主题往往局限于低层中产阶级和小农场主的生活。代表人物包括布林斯利·麦克纳玛拉和约翰·麦克加荷恩。
20世纪,短篇小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包括弗兰克·欧康纳和肖恩·欧法奥兰。

F. 爱尔兰文学的英 文 作 品

生长于爱尔兰而用英文写作的作家,从17世纪末叶就不断出现。与信奉天主教的大多数爱尔兰居民不同,他们几乎全是新教徒,而且总是着眼于在伦敦文坛上获取声誉。这当中有不少重要人物,例如《格利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喜剧作家康格里夫和谢里丹,小说家斯特恩,政论家和美学家伯克,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哥尔德斯密斯,哲学家、散文家贝克莱,他们都留下了重要的作品。斯威夫特更是整个英文文学中最犀利的讽刺作家,他在晚年回到爱尔兰以后用如椽的笔为爱尔兰人民仗义执言,在《布商的信》里揭发英国王室与投机商狼狈为奸用铸制劣币来剥削爱尔兰人民的罪恶,更在《一个温和的建议》里以献策为名,暴露爱尔兰上层人物对贫民的无比残酷,写下了讽刺文学的顶峰之作。
18世纪末年,法国革命震动了爱尔兰,其影响之一是抗英的武装活动增多。1798年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联合起义之后不久,1803年又发生了罗伯特·艾密特领导的起义。文学上的表现是政治性谣曲的流行,它们用辛辣的文字嘲笑英国殖民当局,而歌颂了从伍尔夫·通直到艾密特的各时期的爱尔兰志士。
19世纪初年,玛丽亚·埃奇华斯(1768~1849)写了几部长篇小说,揭露了在外地逍遥的“不住地主”们带给爱尔兰农民的灾难。她的作品描写了凯尔特人的异域风光和乡村生活,在语言上也力求接近当地普通人民。后来司各特写苏格兰题材的历史小说时,自称受了她的影响。俄国的屠格涅夫也承认从她的小说汲取了灵感。稍后,威廉·卡尔顿(1794~1864)也在一系列长篇小说里写农村生活,画面更广阔,笔下有各种类型的人物,对于农民的苦难刻划得也更深刻。卡尔顿从来没有去过伦敦,也不希罕伦敦文坛的赞誉,而是以都柏林为向往的文化中心,以爱尔兰读者为写作对象。后来诗人叶芝称他为“爱尔兰最伟大的小说家,由于他有任何说故事的人都不曾有过的最富于凯尔特人特色的一双眼睛”。
诗歌方面的优秀作者有托马斯·莫尔(1779~1852),其代表作是《爱尔兰乐曲》(1820)。莫尔是拜伦的朋友,曾在伦敦学习法律,交往的大多是英国人士。但是在这本诗集里他的主题却是爱尔兰──她的历史、传说、古迹、风景、英雄人物,特别是在1803年起义失败后为英国当局处死的罗伯特·艾密特。莫尔的诗的韵律也有爱尔兰特色,即不用英文诗中传统的五音步轻重律,而用一种缓慢、拖曳的调子,这是后来爱尔兰许多诗人包括初期的叶芝也采用的。
19世纪后半叶发生了一系列重要事件:1846至1848年间的大灾荒,1848年的武装起义,1867年又一次未能实现的起义。爱尔兰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斗争时期。同时,对爱尔兰本土的神话、历史、风俗、语言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多的研究,1893年盖尔学会的成立表明了这一点。到了世纪之末,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的最显著的成就是戏剧上的突破。19世纪90年代,两个爱尔兰人──伯纳·萧和王尔德──在伦敦剧坛上称雄。伯纳·萧(1856~1950)的闪耀着智慧的现实主义戏剧是对于世界戏剧的重要贡献,而王尔德(1854~1900)的《认真的重要》(1895)一剧至今仍然叫座,公认为完美的喜剧。在爱尔兰本土,一个重要的发展是阿贝戏院在1904年的建立。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和叶芝(1865~1939)为此作了巨大的努力。两人自己也写剧上演,同时致力于寻求新的爱尔兰天才,终于成功地发现了两个大剧作家,即辛格(1871~1909)和奥凯西(1880~1964)。阿贝戏院提倡一种不同于伦敦商业剧院所常见的庸俗的社会喜剧的新戏剧,它主要发掘爱尔兰题材,而在戏剧语言上则力求鲜明、朴素而高尚。这样的语言叶芝求之于诗,奥凯西求之于都柏林的贫民区,辛格则深入农村,得之于厨房里妇女的谈吐。过去的爱尔兰剧作家如康格里夫、谢里丹等用的是伦敦上层社会所讲的英语,没有多少爱尔兰色彩,这些阿贝戏院的剧作家则虽然写的是英语,但在措词、使用比喻甚至句子结构上都体现了爱尔兰特点。换言之,就在爱尔兰的英文写作中,本土传统的影响(包括盖尔语的影响)也是深刻的,这一点从19世纪后半期以来尤为显著。
辛格的杰作是《骑马下海人》(1904)和《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1907)。他运用纯朴然而经过提炼的乡村方言,抒写了爱尔兰普通人民的充满了悲喜剧的生活。由于他如实反映了爱尔兰人的性格,他的剧本冒犯了一部分观众的自尊心。然而正是他的现实感,加上他的诗情和想象力,给予他的作品以永久价值,至今仍有人称他为爱尔兰最伟大的戏剧家。奥凯西是一个干过各种体力活的工人,他用都柏林的穷巷方言写1916年起义和巷战等当代大事,在《朱诺和孔雀》(1924)和《犁和星》(1926)等剧里创造了许多真实、生动的人物,如坚强能干的工人家庭的母亲和饶舌而不中用的父亲。辛格早死,奥凯西则在初期的成功之后,经过一个试验表现主义手法的中间阶段,进到依然丰产的后期,除了剧本之外,还写出了6卷自传,用新颖的形式和犀利的文笔记录了一个信仰共产主义的工人作家的一生。
文艺复兴的中心人物是叶芝。他的充满民族主义激情的剧本《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在舞台上取得了成功,后来又进行了诗剧和日本古典剧的试验,但是他的主要贡献却在诗歌。他经历了一个从19世纪末的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到20世纪的现代主义的发展,每个时期都写了好诗,而最优秀的作品则是在他参加了爱尔兰民族解放运动以后写的。正是这一运动,特别是1916年复活节的英勇起义,使他感到“一切变了,完全变了,惊人的美已经产生”。到晚年他仍然写出优秀作品,吸收了现代派的某些优点,而又去其芜琐,比初期更见精粹深刻,虽然思想上有神秘主义、贵族主义的成分,依然是20世纪西方世界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
在小说方面,曾以自然主义小说《伊斯特·沃特斯》(1894)鸣世的乔治·莫尔(1852~1933)也是文艺复兴中的活跃人物。但是真正把小说艺术推向前去的则是詹姆斯·乔伊斯(1882~1941)。他原是写实能手,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1914)显示了他的精湛的现实主义艺术,而等到他来写长篇小说《尤利西斯》(1922),他又成功地运用了“意识流”的新手法,把都柏林城24小时内一俗一雅的两个男人和一个爱好欢乐的女人的感情生活描绘得细致、深刻,而隐含的古今对比则强调了在粗糙、庸俗的现代生活里面,古希腊那种恢宏、高尚的情操早已荡然无存。
人民的斗争取得了成果,爱尔兰在1921年成为自由邦。1937年又通过新宪法,宣告自身为“独立、民主的主权国家”。独立以来,英文文学继续发展。上述叶芝、奥凯西、乔伊斯等人的大部分主要作品都是独立后出版的。戏剧依然兴旺。丹尼斯·詹斯顿(1901~)的《老太太说“不!”》表达了一部分人对于独立后政治局势的幻灭感,而他的《黄河之月》则探讨了文化传统与技术进展之间的矛盾。进入50年代,又出现了塞缪尔·贝克特(1906~)和勃兰登·比汉(1923~1964)两个颇有新意的剧作家。比汉引进了新的题材,例如他的《怪人》(1954)一剧就是通过囚人的眼光来看牢狱生活的。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法文本,1952)揭开了西方戏剧史上的新页,不只是因为他写了表现人生的荒诞的“荒诞派剧本”,还因为他有才能使这类没有通常的有趣情节、连对话也不多的剧本取得舞台上的成功。
贝克特同时也是一个有特色的小说家。而就小说而言,独立后的爱尔兰也是名家辈出,特别是在短篇小说这一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写好的领域内。莱姆·奥弗莱尔蒂、弗兰克·奥康诺、肖恩·奥费林全是此中能手,此外还有女作家玛丽·拉文和伊丽莎白·包恩等也都留下了卓越的作品。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代表者之一。这些作家大多也写长篇小说,其中有不少佳作。又出现许多后起之秀,例如埃特娜·奥勃赖恩、约翰·麦克盖恩、克文·凯西等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有新的建树。
在诗歌方面,继叶芝的巨大成就之后,仍然吟唱者不绝。先有20、30年代的奥斯丁·克拉克(1896~1974),中间有40年代的帕特里克·凯弗纳(1904~1967)和主要在英国写作的路易斯·麦克尼斯(1907~1963),后有60年代的托马斯·金塞拉(1928~),都写下了卓越的诗篇。其中凯弗纳的《大饥》(1942)和金塞拉的《夜行者》(1968)都传诵一时。金塞拉用英文翻译的古爱尔兰的史诗《夺牛长征记》也是一大成就。从60年代起,又有青年诗人西默斯·希尼(1939~)崛起于北爱尔兰,然而他不写城市和工业社会,而用鲜明、不落俗套的朴素语言写普通农村景物和坚强的劳动者,这样诗也就回到了永恒的爱尔兰。
在中国,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引起过人们的注意。20世纪20年代,鲁迅从日文译了一篇有关爱尔兰文学的文章(载《奔流》2卷2期),郭沫若译了辛格的 6个剧本(包括《西域的健儿》即《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和《骑马下海人》),茅盾写了《近代文学的反流:爱尔兰的新文学》的论文(载《东方杂志》17卷 6号)。中国新文学的三个巨匠都同爱尔兰文学有过因缘。格雷戈里夫人的独幕剧《月出》(1907)不仅成为中国学习英语的学生经常业余演出的节目,而且曾经改编为中国话剧《三江好》多次上演,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中起过鼓舞斗志的作用。奥凯西的名剧《朱诺和孔雀》也曾由章泯改编为话剧《醉生梦死》,在30年代演出于上海,取得成功。
解放以后,奥凯西的剧本《星儿变红了》和自传的第1卷《我敲门》(1939)、第4卷《英尼希法伦,再见!》(1949)的一部分,叶芝的剧本《心愿之乡》和若干最重要的诗篇,都译成了中文。中国的研究者评介了奥凯西的6卷自传,称之为“第一流的传记文学”;另有文章论述了叶芝的诗和乔伊斯的小说。这些都说明中国读者对于爱尔兰文学的了解范围在逐渐扩大。

G. 爱尔兰独立后小说方面有哪些优秀作家作品

独立后的爱尔兰著名小说家层出不穷,特别是在短篇小说的领域内。莱姆·奥弗莱尔蒂、弗兰克·奥康诺、肖恩·奥费林全是此中能手,此外还有有名的女作家玛丽·拉文和伊丽莎白·包恩等也都留下了卓越的作品。他们的共同努力使得爱尔兰短篇小说足以与法、俄、美三国并列,成为在这一文学形式中最有造诣的佼佼者。同时,这些作家大多也写长篇小说,其中有不少佳作。近年来又出现许多后起之秀,例如埃特娜·奥勃赖恩、约翰·麦克盖恩、克文·凯西等人,在题材和技巧上都有新的创新。

H. 爱尔兰有什么文学名著,肖伯纳是爱尔兰人么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诺贝尔得主,代表作《巴巴拉少校》还有《圣女贞德》。
文学名著?大诗人叶芝的诗,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王尔德的《王尔德童话》,最牛的乔伊斯的《尤利西斯》,详细介绍去网络

热点内容
越来越明亮小说结局 发布:2025-07-11 14:18:50 浏览:411
夜色深处纯爱短篇小说在线读 发布:2025-07-11 14:17:24 浏览:956
重生之军妻凌人是什么小说软件 发布:2025-07-11 14:12:15 浏览:27
2014言情小说排行榜 发布:2025-07-11 14:11:42 浏览:218
小说禁欲总裁撩拨上瘾 发布:2025-07-11 14:08:37 浏览:484
网游之王者归来e小说 发布:2025-07-11 13:55:14 浏览:514
女总裁装病72小时是哪部小说 发布:2025-07-11 13:55:14 浏览:603
嫡女重生小说校园 发布:2025-07-11 13:52:13 浏览:545
动漫小说言情 发布:2025-07-11 13:50:45 浏览:137
总裁被逼结婚的小说 发布:2025-07-11 13:50:06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