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小说短篇散文
① 当代作家关于九月的散文
自己按下面目录单个搜索一下,有名无名的看你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大学感慨
作者:墙角、呆瓜
九月我怀着着对大学的憧憬走进这间学校,刚踏进这所学校,走在通往宿舍的小路我就想了很多很多我对于大学的态度是志气高扬的,努力着就揣摩着大学的美好生活因为那时总想起高中时代语文老师讲的,大学好比像一座大森林里面有着许多的鸟等着你们去追逐就是怀
天门山魂(芜湖)
作者:沫晓圣 九月流水,十月未央。秋雨绵绵,连成濛濛水雾。天门山被成翠的绿叶所化,流成青色的苔映在石墙之上。看一回凝静的桥影,数一数江水螺细的纹理;我倚暖了石阑的青苔,青苔凉透了我的衣襟天阴沉沉的,似乎要被从未停息的习习江风吹的欲坠。江水一如千百年前的
烟花句
作者:吴.离
一 夏天已经走远,秋天还没有到来,八月在这不冷不热,像我们生活的日子,也像曾经的那些旧时光。二 一直是个固执的女子,本打算九月离开京山去浙江,可是,人没走,我看到茶在边上,凉了。生命是我的,我不想让它如此悲凉,于是,我硬是留了下来。 三 有朋
九月情
作者:碧鼠 转眼之间又到了辞青季节,天高云缓,气爽秋清。满目绿盈要染上苍影萧瑟,人们深深的眷恋里不免要平添几多感慨,回味几多豪迈。真是岁月不知人言在,错把恋歌当风声。单雁回望,孤声慕荣,大火退隐,夕阳正红,留下一婉清丽致远憧憬梦魂。醉九月,情在娴熟静
女人的心是柔软的芦苇
作者:妖精宝宝
夜,卸下伪装的坚强,疲惫的心绪,似乎又一次感觉到寂寥。深秋的风,从窗前拂过,调皮地透过窗隙吹到我的脸上,侵入心底,有些瑟瑟的凉。可我却喜欢,喜欢风拂过脸庞的感觉。九月是一个离别的季节;九月是一个萧瑟、失落的季节。在这个九月的初始,我没有大
为了一个梦想
作者:濡文 为了一个梦想 化州市丽岗中心小学陈静思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金色九月,秋风送爽,在这硕果飘香的金秋时节,伴随着新学期钟声的敲响,我们又迎来了2008年的教师节。今天,能作为一名市优秀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
九月,思念在风中飘摇
作者:槐花飘香时 没有刻意的等候,九月,如期而至。淡雾薄阳,迷蒙间,难掩展不开的眉黛,曾记,彼时,一纸忧伤的文字,在九月的风中,和泪研墨,任思念的伤炫舞在笔端,狂泻而出的是不期的无奈,一抹幽思,浸染在宣纸里,再也打捞不起。与此时的心境,竟是这等的相似!
山君鉴定宣德炉
作者:秋翁感悟 山君鉴定宣德炉不幸的宣德炉文章发表以后。对于宣德炉的真假鉴定问题,清平、清泉和 dp 给予了很好的建议,热心的九月又帮助我联系好鉴定专家山君。今天下午,归子、潮汐和我携带上宣德炉,专程找山君进行鉴定。来到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因为大学门口没
精神合二为一
作者:犹抱琵琶半遮面 俗语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九华山便是大愿地藏王菩萨道场之一,可谓:奇峰一见惊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在这里我们的演出队住了半个多月,让我大开眼界、叹未曾有,由静而惊,由惊而喜。 此时正是农历九月十九,刚好赶在观音诞日。按照当地
活在高三
作者:yuanhaojin
金色的九月,骄阳似火,我步入了高三。像所有曾有过这段经历的人一样,我兴奋于终于踏上了这段征程,同时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时间就如一只巨手,把我从往日的嬉戏种揪了出来,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就如它本应该就是这么过来的一样。那紧张急切的督促声如
忽然黄昏
作者:疏影 想念三月的绿,五月的青,七月的黄,九月的红,十一月的灰.等待有人来把这快陈就的布幔换去 现在是四月天空忽然下起了冷雨,我是北方人.初来江南还不喜欢这样的变动,风助雨势,夜也充当坏人,拉起黑不遮蔽了亮星.让人无法去追寻雨到低来自何处和来因.若退一
时光
作者:静叶 我走在时光的隧道里,等待来年的又一个花开花落,新雨像是一朵娇开的花,懒懒地睡意浓重。听着琵琶人抖落一地的音符,就仿佛是在历史的长河里游畅。孤孑一身的影子,摇摇曳曳的,随着无向的风,独自一人默默彳亍着。九月的桂花雨,打落一地的香,雨后微微伴
挂满仁爱的树
作者:凤凰儿 秋风拂颈,凉意满怀。秋天的枝头挂满了沉甸甸的果实。而在这个美的季节,尤为美好的,是这个九月里有一个值得纪念的节日------教师节。 这许多年过去,记忆中最难忘的,还是初三的化学老师----张老师。张老师叫什么,早已不记得,只记得当时的张老师最多也
九月,请还我那片寂静的日子
作者:stone
一些凌乱的辞藻在脑海里胡乱的跳动着,翻滚着,像跌跌撞撞的音符。憧憬、迷惑、独处、迷途、走失...想努力的一个个吐出来,它们竟然全都消失不见。难道,是被我的脚步声惊醒,继而躲进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如此。不断的徘徊在思考与妄想之间,整个人近乎绝望
一半明媚一半忧伤
作者:拧 我们并没有告别,因为我说再见的时候你听不见
九月,在路上
作者:冬季恋雪
心总会掺杂些不安的成分,是我计较的太多,是我过于的脆弱,还是胡思乱想的结果?总希望九月的路上与你同行,迈向幸福快乐的大门!题记 九月,心乱乱的,累累的。 我是喜欢冬天的,但也迷恋秋天。 总觉得这个季节适合想念或者怀念,也许我一直就是一个怀旧
九月,冥界
作者:古木夕年 总是很小心的去想一些不该想的事。怕一不小心,触碰到某些伤及身心的情节。把音乐开得很小声,小到只有自己可以听得见。 窗外,还是阴天。 灰色天空,没有侯鸟迁徒的踪迹,季节太早。 远处世界,有幸福的悲鸣,孤单,有时候,挺好。 秋意渐浓,风开始转凉。
伤的九月
作者:小武 九月,相聚的季节,我却怀有离别的惆怅!
九月的希冀
作者:不善言辞 在八月的小巷深处,蓦然回首,半黄半卷的杨树叶儿,扬起了泛黄的记忆,于炙热的风起舞。叶依稀的脉络,风干的愈加沧桑,零落成泥碾作尘。然而,有多少往事成云烟,随风飘逝,不知道会在那里开一方烟雨;而又有多少往事成尘土,随风消隐,不知道会在哪里黯然
月光如水,思念如诗
作者:周门四少 宁静的夜晚,圆月冷清而幽静地悬挂在黑色的夜幕上,泛着如水的白光。有轻纱般的雾缠绕着,多了几许朦胧和忧郁。这样的暗夜,仿佛是一张无法穿透的网,月色上来,敲打九月的窗,落地成霜。月色,清亮,透着淡淡的安静;音乐,很美,释放着浅浅的浪漫。心情,
异地愁思
作者:田野浪人 想我当初离乡的时候,正直九月秋色,暗淡的天空下着蒙蒙的细雨,四周的山上草木凋零。我独自一人孤零零的背起沉重的行囊开始踏上漫长的旅途征程,没有任何友人的话语,没有亲人的一声道别,有的只是身后狭长而又弯弯曲曲的斜径,就这样算是离开了我久居的故
九月的疼痛
作者:崔东汇 九月的日历像年年盛开的菊花,又被凉爽的秋风一瓣瓣吹落,多年来我都未曾着意。直到有一天两瓣落英固执地停留在我的眼前,仔细打量,心里暗暗称奇。 9月9日和9月13日,这是两个曾让世人惊心动魄的日子
桐叶飘飞九月时
作者:落凌冰月 秋风秋月秋已去,花谢花飞飞满天。当玉露生寒、桐叶飘飞时,已是深秋时节。深秋时节,天高云淡,美丽的蝶儿扇动着透明的羽翼,起舞着春的洗礼夏的煎熬;熟透了的果实压弯了三月的清翠,抹去了老树枝头上的翠波寒烟;不知疲倦的知了,撩动着醉人的琴弦,一声
荏苒.时光.再见
作者:蒋蒋 这一夏的浮燥仿佛提前完成,疑惑的行人匆匆忙忙,周遭的气息传递着这个时代的游戏,没有规则的游戏。一种延续,几度寒凉。九月将至,你的心内却像平白落了一阵大雪,挣扎着要找寻曾经的回忆取暖,却不过徒有虚无。 你行走在这样一个哀而不伤的轮回,你感叹
九月
作者:回眸守候 九月,穿过留在夏季的所有温度。在窗棂上刻画成一朵雾花,留下些许在心底的不舍。让记忆在笔尖流逝。也许我是太过分的喜欢这个季节,喜欢留恋这个季节的所有记忆和画面。 走在以前经常走过的路,脚下踩着仍然对树抱有一丝眷恋的树叶。就像小时那样,围着那
痛悼我的哥哥——人哲
作者:阿涓
天地垂泪、江河呜咽!我尊敬、爱戴、日夜牵挂的兄长——人哲,在历经八个月零十天的癌痛折磨,于九月五日晚十点五十分,带着满心地遗憾离开了我们
秋之遐思
作者:圆梦天涯 农历九月下旬是鲁西南最令人惬意的时候,即没有凛冽的寒风,也少见春天那恼人的黄沙,天高而蓝,空气温凉,使人倍感通体舒畅,真可谓天凉好个秋!特别是在晴朗的傍晚,如果站在河塘边,看着清波涟涟,彩云飘荡,会令人倍感心旷神怡!我喜欢秋天,它给我无尽
我爱你,父亲
作者:青竹幽兰
一抹陀红,残阳如血,渗透着漫山的墨绿,映红了整个山涧,润泽着山洼里的菜畦。父亲肩上担着沉重的行礼,踩着扁担吱呀吱呀的在山路上前行着,嘿呦…嘿呦…他有节奏的哼着,似乎打破了山谷的寂静。在这九月的夏末,还不曾畅游这美丽的山
秋去春来,花不会再开(完结篇)
作者:米罗 推开高二(四)班的门,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映入脑海。以后这就是我的同学吧。紧了紧包!走到教室那靠窗的一张空座位。。。。。。窗外矗立着一些树,正随着微热的风轻轻的摆动着。四月。卷入一起斗殴事件。九月初,从县城高中转到小镇的一所普通中学。
凄迷的 淡得无味
作者:诗晨rainbow 今天醒来,九月,已经挥手在互相告别着。对于秋天,一直没有太多的回忆。九月,很伤。九月,它可以淡的完全无味。那些像水墨似的白云蓝天。想念着那印象中的法国梧桐。有阳光,清晨接到的第一个电话。
② 鲁迅的资料以及代表作散文、小说
鲁迅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汉族。浙江绍兴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
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
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等专集。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
1927年10月到达上海,开始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
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
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
从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收辑在《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编》、《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等专集中。鲁迅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语丝》《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国进步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国外著名的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大量的古典文学,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录》《古小说钩沈》《唐宋传奇录》《小说旧闻钞》等。其中《鲁迅全集》中的《社戏》被列入上海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课本。
③ 关于九月的散文诗
九月的思念 今天是白露,天却没有下雨,风也不见踪迹 湛蓝的天空,一朵朵浮云,秋天真正的来了 蝉鸣销声匿迹了,夏的激情在慢慢的冷却 时光淡淡的走过,世界却覆盖着一层浓绿 大自然是美丽的,我的心却感到一丝孤单 你...
2.
九月 立秋刚过不久,天气渐渐转凉,但是今年的几个月身心交瘁,甚至每件事都让我心力交瘁。 在家休息已经有一个多星期了,还是习惯每天...
3.
九月的思念 九月秋凉,看着渐渐阴暗的天空,我的心,也随着片片落叶,在不停地颤抖。
④ 七堇年写过几本书都有哪些...
单行本
《大地之灯》长篇小说(2007.1,长江文艺出版社)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小说散文集(2007.11,长江文艺出版社)
《少年残像》中篇小说(连载于《最小说》)(2008.1,长江文艺出版社)
《澜本嫁衣》长篇小说(2008.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书封面作品年表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幻听》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岛第一辑)
《远镇》(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连载于岛第二辑和第三辑)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岛第四辑)
《书信》
《花朵之蓝》(2005年12月,岛第六辑)
《冰是睡着的水》(2006年5月,岛第七辑)
《春别》(2006年11月,最小说第一辑)
《大地之灯》(2007年1月,单行本)
《灯下夜祷》(2007年1月,最小说第三辑)
《少年残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终连载于最小说第五-八辑)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说第八辑)
《孙悟空的迷你裙》(2007年1月 moy 第七期)
《流景闲草》(2007年7月,最小说第九辑)
《北之零年》(《少年残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说第十辑)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说第十一辑)
《江河梦》
《为了忘却的纪念》(《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说第十二辑)
《蓝颜》(2007年11月,最小说第十三辑)
《城事》(2007年11月,岛第九辑)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年11月,单行本,收录未发表的《札记》)
《七,给世界上另外一个我》(2007年12月,最小说第十四辑)
《少年残像》(2008年1月,单行本)
《你的名字叫红》(2008年1月,最小说第1期)
《夜殇》(2008年2月,最小说第2期)
《月光下我记得》(2008年3月,岛第十辑)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连载于最小说4-6期)
《再见敦刻尔克,再见》(2008年4月,最小说第4期)
《地震在别处》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说第7期)
《沉默如谜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说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最小说卷首诗)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说第10期)
《碧云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说11期)
《澜本嫁衣》(2008年12月,单行本)
《是的,是的》《云荷》(2008年12月,最小说两周年纪念特刊)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宇宙》(2009年4月最小说)
《大地之灯》(2009年5月再版)
《与君书》(2009年6月最映刻)
《生如夏花》(2009年8月最小说夏日特刊)
⑤ 鲁迅所有散文的名字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鲁迅,1882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勤学好问,博闻强记,课余喜读野史笔记及民间文学书籍,对绘画艺术产生浓厚兴趣,自此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努力掌握历史文化知识。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越中先贤的道德文章,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少年时代,祖父因科场案下狱,父亲病故,家道从此中落。鲁迅由一个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长房长孙,变成了一个破落户子弟。家庭所遭受的一系列重大变故,使少年鲁迅饱受人间冷暖,世态炎凉,看到了“世人的真面目”,认识到封建社会的腐朽和没落。鲁迅母亲鲁瑞,农民的女儿,品格高尚,对鲁迅影响很大。
1898年春,鲁迅离开故乡,满怀人生新的希望,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翌年,因不满学堂的“乌烟瘴气”,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他广泛接触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阅《时务报》,看《天演论》,深受维新思潮和进化论学说的影响,初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
1902年,鲁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被官派赴日留学。他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后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习医。因深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浪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课余“赴会馆,跑书店,往集会,听讲演”,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1906年,鲁迅在事实面前,有感于国内同胞的愚弱,认识到改变国民性的重要,便毅然弃医从文,迈出了人生道路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选择了文学艺术,以笔作为自己救国救民的战斗武器。他参与筹办文艺杂志《新生》,撰写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早期重要论文。鲁迅认为,中国的严重问题在于人,不在于物;在于精神,不在于物质;在于个性,不在于“众人”;要“立国”,必先“立人”,而“立人”的关键,在于个性的觉醒与精神的振奋。
辛亥革命前夜,鲁迅回到祖国,先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执教,担任化学、生理学教员,后又回到故乡绍兴,担任绍兴府中学堂监学兼博物教员、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他一方面教书育人,培养青年, 一方面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他领导故乡文学团体“越社”, 支持创办《越铎日报》。 1912年初, 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不久,随教育部迁至北京,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同时先后受聘于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一些高等院校,担任校外兼职讲师。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鲁迅深受鼓舞,与李大钊、陈独秀等当时许多先进知识分子一起,写文章,办杂志,揭开了中国五四运动的序幕。他站在反帝反封建的前列,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猛烈抨击几千年来的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1918年,他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无情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强烈地控诉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宗法制度的罪恶。此后,鲁迅“一发而不可收”,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姿态,创作了《孔乙己》、《药》、《阿Q正传》等许多小说和大量杂文、随笔、评论,从而成为五四五四运动的先驱和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26年夏,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南下厦门,担任厦门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同时兼任国学院教授。1927年初,鲁迅又转赴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担任了中山大学中文系主任,同时兼任教务主任,一边从事教育和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同年4月,反革命政变发生,鲁迅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因营救学生无果,愤而辞职。在血的教训面前,鲁迅早年形成的社会发展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从此,他的思想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起点。
20年代中期,参与创办《莽原》周刊、《语丝》周刊和文学社团末名社。1927年初到广州中山大学任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1927年8月到厦门大学任教授。
1927年10月,鲁迅到了上海,从此定居下来,集中精力从事革命文艺运动。1928年与郁达夫创办《奔流》杂志。193O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领导人,曾先后主编《萌芽》、《前哨》、《十宇街头》、《译文》等重要文学期刊。他参加和领导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等许多革命社团。他主编《前哨》、《奔流》、《萌芽月刊》等许多刊物,团结和领导广大革命的、进步的文艺工作者,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政府及其御用文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坚持韧性战斗,撰写了数百篇杂文。这些杂文,如匕首,似投枪,在反文化“围剿”中,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作家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在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与世长辞,终年55岁。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有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鲁迅一生写下了800多万字的著译,他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等许多作品一版再版,被翻译成英、俄、德、法、日、世界语等多种文字,饮誉全球。《鲁迅全集》是他留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鲁迅年谱
一八八一年 一岁
八月初三(公历9月25日),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姓周名树人,字豫才,小名樟寿,
一八八六年 六岁
是年入塾,从叔祖玉田先生初诵《鉴略》。
其五六岁时,宗党皆呼之曰“胡羊尾巴”。誉其小而灵活也。
一八八八年 八岁
十一月,以妹端生十月即夭,当其病笃时,先生在屋隅暗泣,母太夫人询其何故,答曰:“为妹妹啦。”
是岁一日,本家长辈相聚推牌九,父伯宜亦与焉。先生在旁默视,从伯慰农先生因询之曰:“汝愿何人得赢?”先生立即对曰:“愿大家均赢。”
一八九二年 十二岁
正月,往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怀鉴读。
在塾中,喜乘闲描画,并搜集图画,而对于二十四孝图之“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独生反感。先生外家为安桥头鲁姓,聚族而居,幼时常随母太夫人前往,在乡村与大自然相接触,影响甚大。《社戏》中所描写者,皆安桥头一带之景色,时正十一二岁也。外家后迁皇甫庄、小皋步等处。
十二月三十日曾祖母戴太君卒,年七十九。
一八九三年 十三岁
三月祖父介孚公丁忧,自北京归。
秋,介孚公因事下狱,父伯宜公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出入于质铺及药店者累年。
一八九六年 十六岁
九月初六日父伯宜公卒,年三十七。父卒后,家境益艰。
一八九八年 十八岁
闰三月,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一八九九年 十九岁
正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对于功课并不温习,而每逢考试辄列前茅。课余辄读译本新书,尤好小说,时或外出骑马。
一九零一年 二十一岁
十二月,路矿学堂毕业。
一九零二年 二十二岁
二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一九零三年 二十三岁
是年为《浙江潮》杂志撰文。秋,译《月界旅行》毕。
一九零四年 二十四岁
六月初一日,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八月,往仙台入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一九零六年 二十六岁
六月回家,与山阴朱女士结婚。同月,复赴日本,在东京研究文艺,中止学医。
一九零七年 二十七年
是年夏,拟创办文艺杂志,名曰《新生》,以费绌未印,后为《河南》杂志撰文。
一九零八年 二十八岁
是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
一九零九年 二十九岁
是年辑印《域外小说集》二册。六月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一九一零年 三十岁
四月初五日祖母蒋太君卒,年六十九。
八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一九一一年 三十一岁
九月绍兴光复,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冬,写成第一篇试作小说《怀旧》,阅二年始发表于《小说月报》第四卷第一号。
一九一二年 三十二岁
一月一日,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招,任教育部部员。
五月,航海低北京,住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藤花馆,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是月公余纂辑谢承《后汉书》。
一九一三年 三十三岁
六月,请假由津浦路回家省亲,
八月由海道返京。
十月,公余校《嵇康集》。
一九一四年 三十四岁
是年公余研究佛经。
一九一五年 三十五岁
一月辑成《会稽郡故书杂集》一册,用二弟作人名印行。同月刻《百喻经》成。
是年公余喜搜集并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一六年 三十六岁
五月,移居会馆补树书屋。
十二月,请假由津浦路归省。
是年仍搜集研究造象及墓志拓本。
一九一七年 三十七岁
一月初,返北京。
七月初,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同月乱平即返部。
是年仍搜集研究拓本。
一九一八年 三十八岁
自四月开始创作以后,源源不绝,其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掊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实为文学革命思想之急先锋。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一九年 三十九岁
一月发表关于爱情之意见,题曰《随感录四十》,载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一号,后收入杂感录《热风》。
八月,买公用库八道湾屋成,
十月发表关于改革家庭与解放子女之意见,题曰《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载《新青年》第六卷第六号,后收入论文集《坟》。
十一月修缮之事略备,与二弟作人俱移入。
十二月请假经津浦路归省,奉母偕三弟建人来京。是年仍搜罗研究拓本。
一九二零年 四十岁
一月,译成日本武者小路实笃著戏曲《一个青年的梦》。
十月,译成俄国阿尔志跋绥夫著小说《工人绥惠略夫》。
是年秋季起,兼任北京大学及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是年仍研究金石拓本。
一九二一年 四十一岁
二三月又校《嵇康集》。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二年 四十二岁
二月八月又校《嵇康集》。
五月译成俄国爱罗先珂著童话剧《桃色的云》。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师。
一九二三年 四十三岁
八月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
九月小说第一集《呐喊》印成。
十二月买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屋。同月,《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印成。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一九二四年 四十四岁
五月,移居西三条胡同新屋。
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同月又校《嵇康集》,并撰校正《嵇康集》序。
七月住西安讲演,
八月返京。
十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论文《苦闷的象征》。
仍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及世界语专门学校讲师。
是年冬为《语丝》周刊撰文。
一九二五年 四十五岁
八月,因教育总长章士钊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先生与多数教职员有校务维持会之组织,被章士钊违法免职。
十一月,杂感第一集《热风》印成。
十二月译成日本厨川白村著《出了象牙之塔》。
是年仍为《语丝》撰文,并编辑《国民新报》副刊及《莽原》杂志。
是年秋起,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讲师,黎明中学教员。
一九二六年 四十六岁
一月女子师范大学恢复,新校长易培基就职,先生始卸却职责。同月教育部佥事恢复,到部任事。
三月,“三一八”惨案后,避难入山本医院,德国医院,法国医院等,至五月始回寓。
七月起,逐日往中央公园,与齐宗颐同译《小约翰》。
八月底,离北京向厦门,任厦门大学文科教授。
九月《彷徨》印成。
十二月因不满于学校,辞职。
一九二七年 四十七岁
一月至广州,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
二月往香港演说,题为:《无声的中国》,次日演题:《老调子已经唱完!》。
三月黄花节,往岭南大学讲演。同日移居白云楼。
四月至黄埔政治学校讲演。十五日,赴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营救被捕学生,无效,辞职。
七月演讲于知用中学,及市教育局主持之“学术讲演会”,题目为《读书杂谈》,《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八月开始编纂《唐宋传奇集》。同月《野草》印成。
八日,移寓景云里二十三号,与番禺许广平女士同居。
十月抵上海。沪上学界,闻先生至,纷纷请往讲演,如劳动大学,立达学园,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大夏大学,中华大学,光华大学等。
十二月应大学院院长蔡元培之聘,任特约著作员。同月《唐宋传奇集》上册出版。
一九二八年 四十八岁
二月《小约翰》印成。同月为《北新月刊》译《近代美术潮论》,及《语丝》编辑。《唐宋传奇集》下册印成。
五月往江湾实验中学讲演,题曰:《老而不死论》。
六月《思想•山水•人物》译本出。《奔流》创刊号出版。
十一月短评《而已集》印成。
一九二九年 四十九岁
一月与王方仁,崔真吾,柔石等合资印刷文艺书籍及木刻《艺苑朝花》,简称朝花社。
五月《壁下译丛》印成。同月十三,北上省亲。并应燕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二师范学院,第一师范学院等校讲演。
六月五日回抵沪上。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艺术论》译成出版。
九月二十七日晨,生一男。
十月一日名孩子曰海婴。同月为柔石校订中篇小说《二月》。同月卢那卡尔斯基作《文艺与批评》译本印成。
十二月往暨南大学讲演。
一九三零年 五十岁
一月朝花社告终。同月与友人合编《萌芽》月刊出版。开始译《毁灭》。
二月“自由大同盟”开成立会。
三月二日参加“左翼作家连盟成立会”。此时浙江省党部呈请通辑“反动文人鲁迅”。“自由大同盟”被严压,先生离寓避难。同时牙齿肿痛,全行拨去,易以义齿。四月回寓。与神州光社订约编译《现代文艺丛书》。
五月十二日迁入北四川路楼寓。
八月往“夏期文艺讲习会”讲演。同月译雅各武莱夫长篇小说《十月》讫。
九月为贺非校订《静静的顿河》毕,过劳发热。
同月十七日,在荷兰西菜室,赴数友发起之先生五十岁纪念会。
十月四五两日,与内山完造同开“版画展览会”于北四川路“购买组合”第一店楼上。同月译《药用植物》讫。
十一月修正《中国小说史略》。
一九三一年 五十一岁
一月二十日柔石被逮,先生离寓避难。
二月梅斐尔德《士敏土之图》印成。
同月二十八日回旧寓。
三月,先生主持“左联”机关杂志《前哨》出版。
四月往同文书院讲演,题为:《流氓与文学》。
六月往日人“妇女之友会”讲演。
七月为增田涉讲解《中国小说史略》全部毕。同月往“社会科学研究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
八月十七日请内山嘉吉君教学生木刻术,先生亲自翻译,至二十二日毕。二十四日为一八艺社木刻部讲演。
十一月校《嵇康集》以涵芬楼景印宋本。同月《毁灭》制本成。
十二月与友人合编《十字街头》旬刊出版。
一九三二年 五十二岁
一月二十九日遇战事,在火线中。次日避居内山书店。
二月六日,由内山书店友护送至英租界内山支店暂避。
四月编一九二八及二九年短评,名曰:《三闲集》。编一九三○年至三一年杂文,名曰:《二心集》。
五月自录译著书目。
九月编译新俄小说家二十人集上册讫,名曰:《竖琴》。编下册讫,名曰:《一天的工作》。
十月排印《两地书》。
十一月九日,因母病赴平。同月二十二日起,在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师范大学,中国大学等校讲演
一九三三年) 五十三岁
一月四日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二月十七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三月《鲁迅自选集》出版于天马书店。同月二十七日移书籍于狄思威路,税屋存放。
四月十一日迁居大陆新村九号。
五月十三日至德国领事馆为“法西斯蒂”暴行递抗议书。
六月二十日杨铨被刺,往万国殡仪馆送殓。时有先生亦将不免之说,或阻其行,先生不顾,出不带门匙,以示决绝。
七月,《文学》月刊出版,先生为同人之一。
十月先生编序之《一个人的受难》木刻连环图印成。同月“木刻展览会”假千爱里开会。又短评集《伪自由书》印成。
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年) 五十四岁
一月《北平笺谱》出版。
三月校杂文《南腔北调集》,同月印成。
五月,先生编序之木刻《引玉集》出版。
八月编《译文》创刊号。同月二十三日,因熟识者被逮,离寓避难。
十月《木刻纪程》印成。
十二月十四夜脊肉作痛,盗汗。病后大瘦,义齿与齿龈不合。同月短评集《准风月谈》出版。
一九三五年 五十五岁
一月译苏联班台莱夫童话《表》毕。
二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四月《十竹斋笺谱》第一册印成。
六月编选《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并作导言毕,印成。
九月高尔基作《俄罗斯的童话》译本印成。
十二月编瞿秋白遗著《海上述林》上卷。
十一月续写《故事新编》。
十二月整理《死魂灵百图》木刻本,并作序。
一九三六年 五十六岁
一月肩及胁均大痛。同月二十日与友协办之《海燕》半月刊出版。又校《故事新编》毕,即出书。
二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三月二日下午骤然气喘。
四月七日往良友公司,为之选定《苏联版画》。同月编《海上述林》下卷。
五月十五日再起病,医云胃疾,自后发热未愈,三十一日,史沫特黎女士引美国邓医生来诊断,病甚危。
六月,从委顿中渐愈,稍能坐立诵读。可略作数十字。同月,病中答访问者O•V•《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又《花边文学》印成。
七月,先生编印之《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出版。
八月,痰中见血。为《中流》创刊号作小文。
十月,体重八十八磅,较八月一日增约二磅。契诃夫作《坏孩子和别的奇闻》译本印成。能偶出看电影及访友小坐。
八日往青年会观第二回“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
十七日出访鹿地亘及内山完造。
十八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
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逝世。
鲁迅用过的笔名
干凡 飞迅 直庚 树俟 独洛 敖隼 旁斡预 L.S. 丁珰 丁萌 士繇 E.L. 及锋 之达 子明 丰瑜 元艮 元期 不堂 中头 中拉 长庚 公汗 风声 巴人 龙刚 且介 且文 史赉 史癖 白舌 白道 令飞 飞斐 冬华 乐文 乐贲 乐雯 品音 记者 动轩 仲度 华圉 自树 许遐 许霞 迅行 苇索 杜斐 何干 一尊 余铭 译者 张沛 阿二 阿法 苗挺 直入 明瑟 罗怃 佩韦 周树 周悼 庚辰 庚言 孟弧 封余 荀继 茹莼 树人 候堂 独立 姜珂 洛丈 神飞 敖者 莫朕 桃椎 索士 索子 晓角 翁隼 唐俟 旅隼 朔尔 家干 家斡 宴教 冥昭 焉于 黄棘 梦文 雪之 常庚 曼雪 崇巽 符灵 康郁 隋文 越丁 越山 越侨 越容 楮冠 鲁迅 尊古 游光 遐观 编者 虞明 豫才 燕客 霍冲 孺牛 小孩子 丰之余 韦士繇 邓当世 白在宣 华约瑟 齐物论 杜德机 何家干 何家斡 即鲁迅 张承禄 张禄如 周玉才 周动轩 周树人 周樟寿 周豫才 宓子章 赵令仪 某生者 倪朔尔 栾廷石 唐丰瑜 唐元期 黄凯音 戛剑生 康伯度 隋洛文 葛何德 董季荷 敬一尊 朝花社 编辑者 编纂者 纂述者 ELEF
旅沪记者 宴之教者 楮冠病叟 中国教育社 奔流社同人 译文社同人 铁木艺术社 旅沪一记者 朝花社同人 上海三闲书屋
鲁迅(1881—1936)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5年至1907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展开大规模的论战时,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重要论文。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旁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这一时期,鲁迅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过《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著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来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一切职务。其间,目睹青年中也有不革命和反革命者,受到深刻教育,彻底放弃了进化论思想。1927年10月到达上海,认真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大量的杂文。后十年的杂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地、深刻地分析了各种社会问题,表现出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和韧性的战斗精神。这些作品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鲁迅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乙种)、《莽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介绍外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绘画、木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中国的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了祖国古代文艺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整理《嵇康集》,辑录《会稽郡故书杂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等。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1938年出过《鲁迅全集》
⑥ 急需短篇散文
我 冰心 照着镜子,看着,究竟镜子里的那个人,是不是我。这是一个疑问!在课室 里听讲的我,在院子里和同学们走着谈着的我,从早到晚,和世界周旋的我, 众人所公认以为是我的:究竟那是否真是我,也是一个疑问! 众人目中口中的我,和我自己心中的我,是否同为一我,也是一个疑问! 清夜独坐的我,晓梦初醒的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之中偶然有一分钟一秒钟 感到不能言说的境象和思想的我,与课室里上课的我,和世界周旋的我,是否同为一我,也是一个疑问。这疑问永远是疑问!这两个我,永远不能分析。 既没有希望分析他,便须希望联合他。周旋世界的我呵!在纷扰烦虑的时候,请莫忘却清夜独坐的我! 清夜独坐的我呵!在寂静清明的时候也请莫忘却周旋世界的我!相顾念!相牵引!拉起手来走向前途去! 一朵白蔷薇 怎么独自站在河边上?这朦胧的天色,是黎明还是黄昏? 何处寻问,只觉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中间杂着几条白蔷薇。 她来了,她从山上下来了。靓妆着,仿佛是一身缟白,手 里抱着一大束花。 我说,“你来,给你一朵白蔷薇,好簪在襟上。”她微笑说 了一句话,只是听不见。然而似乎我竟没有摘,她也没有戴, 依旧抱着花儿,向前走了。 抬头望她去路,只见得两旁开满了花,垂满了花,落满了花。 我想白花终比红花好;然而为何我竟没有摘,她也竟没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为何不随她走去? 都过去了,花也隐了,梦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宇宙的爱 冰心 四年前的今晨,也清早起来在这池旁坐地。 依旧是这青绿的叶,碧澄的水。依旧是水里穿着树影来去 的白云。依旧是四年前的我。 这些青绿的叶,可是四年前的那些青绿的叶?水可是四年 前的水?云可是四年前的云?——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它们依旧是叶儿,水儿,云儿,也依旧只是四年前的叶儿, 水儿,云儿。——然而它们却经过了几番宇宙的爱化,从新的 生命里欣欣的长着,活活的流着,自由的停留着。 它们依旧是四年前的,只是渗透了宇宙的爱,化出了新的 生命。——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四年前的它们,只觉得憨嬉活泼,现在为何换成一片的微 妙庄严?——但我可是四年前的我? 抬头望月,何如水中看月!一样的天光云影,还添上树枝 儿荡漾,圆月儿飘浮,和一个独俯清流的我。 白线般的长墙,横拖在青绿的山上。在这浩浩的太空里, 阻不了阳光照临,也阻不了风儿来去,——只有自然的爱是无 限的,何用劳苦工夫,来区分这和爱的世界? 坐对着起伏的山,起立的塔,无边的村落平原,只抱着膝 儿凝想。朝阳照到发上了,——想着东边隐隐的城围里,有几 个没来的孩子,初回家的冰仲,抱病的冰叔,和昨天独自睡在 树下的小弟弟,怎得他们也在这儿…… 《花拆》 张晓风 散文 花蕾是蛹,是一种未经展示未经破坏的浓缩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灯谜,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个谜底。花蕾是胎儿。花的美在于它的无中生有,在于它的穷通变化。有时,一夜之间,花拆了,有时,半个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议。我喜欢慎重其事地坐着昙花开放,其实昙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种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给人的沙漠联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带给人的悼念,但昙花的拆放却是一种扎实的美,像一则爱情故事,美在过程,而不在结局。有一种月黄色的大昙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颤开一分,便震出轰然一声,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所有细致的蕊丝,顿时也就跟着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视——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说法。 我常在花开满前离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开始。 有一天,当我年老,无法看花拆,则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为收报机,听百草千花所打的电讯,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乐。
⑦ 七堇年的作品有哪些
发表作品
单行本: 大地之灯新版
《大地之灯》长篇小说(2007.1,长江文艺出版社)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小说散文集(2007.11,长江文艺出版社)
《少年残像》中篇小说(pook2系列)(2008.1,长江文艺出版社)
《澜本嫁衣》长篇小说(2008.12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尘曲》小说散文集(2010年.10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作品年表2004年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
《在路上》(2004年5月,《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
《幻听》
《故城》
《昨天》
《北方》(2004年8月,岛第一辑)
《远镇》(2004年10月和2004年12月,分上下连载于岛第二辑和第三辑)
2005年
《睡在路上》(2005年2月,岛第四辑)
《书信》
《花朵之蓝》(2005年12月,岛第六辑)
2006年
《冰是睡着的水》(2006年5月,岛第七辑)
《春别》(2006年11月,最小说第一辑)
2007年
《大地之灯》(2007年1月,单行本)
《灯下夜祷》(2007年1月,最小说第三辑)
《少年残像》(2007年3-6月,分上、中、下、终连载于最小说第五-八辑)
《薄奠》(2007年6月,最小说第八辑)
《孙悟空的迷你裙》(2007年1月 moy 第七期)
《流景闲草》(2007年7月,最小说第九辑)
《北之零年》(《少年残像》番外)(2007年8月,最小说第十辑)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旁》(2007年9月,最小说第十一辑)
《江河梦》
《为了忘却的纪念》(《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自序)(2007年10月,最小说第十二辑)
《蓝颜》(2007年11月,最小说第十三辑)
《城事》(2007年11月,岛第九辑)
《被窝是青春的坟墓》(2007年11月,单行本,收录未发表的《札记》)
《七,给世界上另外一个我》(2007年12月,最小说第十四辑)
2008年
《少年残像》(2008年1月,单行本)
《你的名字叫红》(2008年1月,最小说第1期)
《夜殇》(2008年2月,最小说第2期)
《月光下我记得》(2008年3月,岛第十辑)
《幻世》(2008年4-6月,分一二三连载于最小说4-6期)
《再见敦刻尔克,再见》(2008年4月,最小说第4期)
《地震在别处》
《昨日以前的星光》(2008年7月,最小说第7期)
《沉默如谜的呼吸》(2008年8月,最小说第8期)
《一束河流》(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
《九月》(2008年9月,最小说第9期,最小说卷首诗)
《如果天空不死》(2008年10月,最小说第10期)
《碧云女子》(2008年11月,最小说11期)
《澜本嫁衣》(2008年12月,单行本)
《是的,是的》《云荷》(2008年12月,最小说两周年纪念特刊)
2009年
《双生记》(2009年1月最小说 )
《Remember,darling上》(2009年1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中》(2009年2月最映刻)
《Remember,darling下》(2009年3月最映刻)
《宇宙》(2009年4月最小说)
《大地之灯》(2009年5月再版)
《与君书》(2009年6月最映刻)
《生如夏花》(2009年8月最小说夏日特刊)
《赋得永久的人间》(网络七堇年吧刊《Se7en》第三期)
2010年
《尘曲》 (小说散文集 2010 年10月 浙江文艺出版社 )
2011年
《七步成篇》(2011年1月至4月《南方都市报》专栏)
《尘曲精装版》(小说散文集 2011年4月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七夜谈》(2011年7月《鲤·偶像》小说)
音乐作品
七堇年于2011年4月 ,灌录了一张80mmCD细碟,附赠于《尘曲(精装版)》中。这张CD内共收录了三首歌曲。
《静静的顿河》 吉他弹唱/ 作词作曲:七堇年
《一页爱情》 吉他弹唱/ 作词:郭珊 作曲: 七堇年
《Love is like a river》 (暂定名)钢琴配乐英文诗朗诵/ 作诗:郭珊 作曲:七堇年
⑧ 随笔散文“九月”。
九月,勿念心安!
忽而今夏,不觉已至秋,此刻的思绪被轻风吹得点滴零落。好些日子没坐下来好好的缱绻成墨。错落在时光里的美好,随着季节的脚步开始泛黄。善变的情绪,亦是不安份的荡漾,一直很想觅得一处静谧的角落,整理心情,平复自己。只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若是一切无法放下,那又何妨?
沸腾的城市,熙熙攘攘,在这个纷繁杳然的世界之中,途见仓央嘉措,却也徒然寂寞了花火。拨开秋的凄婉,抖落遗留的浮尘,诚心相伴仍未定一路相随。四叶草在未来唯美盛开,维纳斯是否永恒屹立在我的花海?生活是五味杂谈,不同的经历酿造不同的感悟,我努力的奋斗,只为半世安宁。
或许老天是公平的,某个人欠你的,会有另一个人还给你。于是分明也发现,原来的付出是一种沉淀,它们已慢慢铺路,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只是曾经以为会念念不忘的事,就在不想忘的过程里记不清了,依然习惯每天进空间,看看每个人的动态,知道你们的近况,仰望着大家的幸福,也被羡慕着。惟愿此生,在来往的流年里,都可以到白首。
浅行水墨间,日子总是无言,把所有的痛闷藏于字里行间,用文字疗伤,便见证自己的成长。那些被允许任性的时光,叫青春。或许我已不够年轻,却也固执的不愿安于现状,有梦,有理想,有追求。红尘历练,期待迈向前程的步伐越发变得轻盈。
九月,长夏逝去,初秋悄然涉足。是该把心情漂白,还原成最初的颜色,看看原来它的样子了。我本是明媚的女子,是谁偷走了这物是人非?不喜欢现在的样子,却也回不到过去。总是活在幻想未至岁月里,因虚幻而烦忧,明知活在当下的人才是幸福,却无法只思虑眼前。
漂泊一路,游弋在时光的渡口,我渴望拥有落叶一样的人生,没有后悔,没有遗憾,来的美丽,走的自然。雕琢的心花,该如何下笔,才可勿忘心安?
⑨ 《九月寓言》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九月寓言》(张炜)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ypB9Hkmsd1pBbQQw2bf8Mg
书名:九月寓言
作者:张炜
豆瓣评分:8.2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5-5
页数:326
内容简介:
《九月寓言》是作者的巅峰之作。一群人不停地行走,不断地寻找。他们看似漫无目的,却又一次次地拒绝,拒绝着生命可承受的轻与不可承受的重,莫名而又固执地拒绝着一切。始终有盏灯亮在遥远虚无得不可及的地方,他们想在茫茫的黑暗中寻到哪怕是微渺的一丝光明。生命中的激越之爱、相濡之情便是这光与亮,让我们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平淡如水地走过。瞬间与永恒,凝固与流动,刹那间融为一体。 这是一部寓言化了的历史、现实与未来,不啻为人类群体走向的最为生动与具体的诠释、注脚。智慧的读者可能会隐隐约约感到一种隐藏于作品深处的体系,一种类似于能为“家园”遮风挡雨的情感护罩,模糊难辨却又分明存在,与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福克纳的《八月之光》有着殊途同归、异曲同工之妙。这是一种很难用言语来传达的深意,每个人只能独自去面对生命中的绝望与希望,默默体味人世的沧桑与温暖。张炜便是守护着情与爱的家园,不断流浪着的拓荒者;恰似他笔下的人们,不断地询问着: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每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又何尝不该如此? 《九月寓言》是部撼人心魄的作品,读着读着,你会惊叹得窒息。你得不时间或地搁下早已打开的书本,调整一下呼吸,伫立窗前向远方凝望一阵。那是一段沉重与空灵相倚相存的历史,甜蜜而辛酸,让人不由颤栗。
作者简介:
张炜:1956年11月生于山东省龙口市,原籍山东省栖霞县,现为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
曾长期做档案资料编研工作。1975年开始发表诗,1980年开始发表小说、散文、文论等。在海内外出版著作150余部。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古船》、《九月寓言》、《家族》、《柏慧》、《外省书》、《能不忆蜀葵》、《丑行或浪漫》等11部,中篇小说《瀛洲思絮录》、《秋天的愤怒》、《蘑菇七种》,短篇小说《冬景》、《海边的雪》、《一潭清水》,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羞涩和温柔》,长诗《松林》等。出版有《张炜文库》1—10卷。
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得文学奖,并译为英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在境外出版。
《古船》被海外评为“华文小说百年百强”、国内“华语文学百年百优”、台湾金石堂选票最具影响力图书奖,《九月寓言》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上海长中篇小说大奖、20世纪90年代最具影响力图书,《外省书》获首届齐鲁文学奖。《丑行或浪漫》获全国畅销书奖、“中国最美的书”奖。新作长篇小说《剌猬歌》获热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