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女性觉醒短篇小说

女性觉醒短篇小说

发布时间: 2022-08-03 18:04:01

A. 提供一些短篇的故事或者微型小说

1、喜糖

不同的职业及职业的选择自有其许多深奥之理。

赵楠华在这个职业上已经干了八年。从他手上发出去的结婚证少说也上万了。

赵楠华胃不好,起先是不吃糖了。

来办证的人扔下几颗喜糖,好几天了仍散乱地躺在办公桌上。

为了整洁办公环境,他只好用一个抽屉专门收罗这些“睡客”。

久之,抽屉居然收满了。他每天按量分发给同事他去吃。

为了完成任务,他带头吃,胃痛也吃。一时间,吃糖成了办公室里的主要任务。

办结婚证的人越来越多,喜糖之患也就越来越严重。抽屉放不下,同事们吃不了,总不能当垃圾倒了吧。

拿回家,让孩子们吃去吧!

于是老婆孩子也加入了吃糖行列。

随着改革开放,人们有了钱,带到他这儿的喜糖从十几颗到几十颗,从几十颗到几斤,从一般品种到高档品种,甚至连精美的包装盒糖也摆上了办公桌。

忽然有一天,赵楠华终于开了窍。妻子不是办了个小卖部吗?可不……他笑了。

从此,妻子的小卖部永远有品种齐全、花色多样的糖出售,在那条街上小有名气。

同事们再也不用为糖吃坏胃而发愁了。

社会上的人们都知道有个爱吃糖的赵楠华。

人们也知道没有好糖办不来结婚证。

赵楠华走运了。

后来,有人说赵楠华发了,我不信。

再后来,有人说他的“百货店”改名为“喜糖专营店”了。我将信将疑。

再再后来,有人说,小店成为办结婚证买高档喜糖的最好地方了,这次我信了。

2、卫生纸要涨价

“听说卫生纸要涨价。”

吃晚饭时,利群商场的吕秘书对妻子说。

这话可巧被刚踏进门的隔壁胖大妈听去了。

胖大妈本来无事,进屋还未坐稳就急着走了。

“卫生纸要涨价啦!”

胖大妈又告诉给刘二嫂。

刘二嫂正准备回娘家。途中她又把这一消息神秘地告诉给她的朋友小魏。

小魏是夜班。急忙赶到单位,拿起电话让她小姑子快去告诉她妈。

……

不到一小时功夫,这消息已传遍了大街小巷。

“卫生纸要成倍涨价!”

“卫生纸明天下午就涨价,我见了红头文件啦!”

“刚才电视已经播了,你咋没看呢?!”

半夜以前,所有开门的大小国营个体商店的卫生纸都卖光了。

第二天一大早,利群商场的甄经理刚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进来了批发卫生纸的好几位客房。在去上班的途中摩托车无法骑了,身后跟了一大群人吵吵闹闹的。一个老同志问:“甄经理,撞车啦?”让他哭笑不得。

办公室门刚打开,就挤满了人。还没坐稳,电话铃又响了。

整个一上午,来了走走了来潮水般的人流,响了停停了响的电话铃。批条子的手酸困无力了,上午十一点才算坐下喘了口气。

奇怪,昨天还在发愁卫生纸的销路。今天邪门了。正在这时,秘书小吕进来了。

“一上午忙得头捣了蒜,咋不见你的面?”

“经理,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卫生纸已处理完啦。”吕秘书喜形于色的说。

“咋回事?”经理温和多了。

吕秘书如此这般地透露了秘密。

3、相亲

护士周丽娅在注射室工作。

她已而立之年仍独身一人。

亲朋好友为她着急,替她提不了少亲,可无一成功。前几天朋友又给她介绍了一位,昨天见了面,她很满意,约好今晚上他家。

抬腕看表,已经五点四十五分了,该下班了。可前来注射的患者仍然排成长队。

她皱了皱眉。

“同志,我推静脉针。”

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大爷走上前来将注射卡递给周丽娅。

她瞪了老人一眼:“静脉针要好长时间,明天再来吧,今天下班啦!”

“每天注射一次,今天不推怕……”

“怕什么,死不了!”

“你这姑娘咋这说话。”

“我咋说话啦?!告诉你已经下班了,你还瞎粘糊什么?!”

边说边将好几位等待注射的患者和老年人一块推出门外。

“光啷”,注射室门锁上了。

周丽娅和高跟鞋的嘎嘎声一同气哼哼地走了。

什么服务态度?老大爷也是一肚子气。就因为家里今晚有事、下午出去买菜才晚去了医院。

唉,真是!

老人家边走、边想、边生气,不知不觉到了家门。

“咣”的一声推开家门,他呆住了,又擦了擦眼睛再一看,是她,他更来气了。

“咋?!你找到家吵架了,护士太太?”

儿子赶紧迎上老人。

“爸,这是那个小周,周丽娅护士。小周,这是爸爸。”

周丽娅:“啊?!”

4、郑.傅主任外传

单位里有俩主任。

正主任姓傅,副主任姓郑。

人们的传统习惯是,只称领导头衔,省略正.副字,在头衔前冠以姓。所以大家均称单位的两位领导为傅主任,郑主任。

人们还有一个习惯,到外单位办事时,愿找正职而不愿找副职。说不上为什么。

所以就有了一些麻烦。

对于副主任来说,他姓郑,大家称他郑主任,没有什么异常,对于正主任来说,他姓傅,大家称他傅主任,起初也未发现异常。

有一天,外单位来了个两个办事员:“你们正主任在吗?”

有人领他们到郑主任办公室。

客人走后,郑主任到傅主任办公室汇报,显然,这两位办事员是来找傅主任的。

又有一天……

天长日久,外单位来本单位办事者均找郑主任。郑主任知名度也就渐渐高了。他显得很忙。

傅主任成天紧锁双眉、少言寡语,一人进出,没了以往的谈笑风生。

突然有一天,郑主任调走了。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但又似乎知道点什么。

傅主任召开了一个全体工作人员会议。

他微笑着说:“从今天起,大家只需叫我主任就可以了,不必带姓,听清了吗?”

“听清了!”异口同声。

“散会!”

5、贡献

巴图和哈达是一对好朋友,同住一村,小学、中学、大学又是同学,相处甚好。

大学一年级那年,巴图因偷窃被校方开除,回到村里。

哈达则是发奋读书,把对巴图的怨恨和不理解全部留在了图书馆。大学毕业又考上了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又考上了研究生,成了博士。现在省科学院工作,科研成果频出,常与省领导人同出入,甚是受人尊敬。

巴图被送回村,差点寻短见自尽。

在乡亲们和老支书的帮助下才抬起了头。先是修鞋,后来修车,没几年成了加工厂的厂长。去年又在县城盖起三层经营大楼,成了富裕大户。

年年干旱年年抗旱年年旱的家乡今年又遇大旱,离开家乡的乡亲们伸出手帮助抗旱的乡亲们抗大旱,旱灾唤来亲乡情。

在捐款抗旱的热潮中,博士哈达省吃俭用,使出浑身的力气捐了一千元。

巴图一出手就是二万。

一万买草,一万买料,还雇车送到每个畜群点。

乡亲们流下了眼泪。

在县里举行的抗灾保畜表彰大会上,巴图因捐款数额居全县之首而倍受领导、鲜花、奖状、记者的青睐,一时轰动县城。

表彰会还未完,哈达走下主席台,看了一眼正在发言的巴图,离开了县城。

6、车祸

在一个并不十分拥挤的交叉路口,市长乘坐的豪华轿车被一辆载重大客货撞了。

市长右腿粉碎性骨折,住进了市第一人民医院。

肇事司机的父亲在市里一家大单位工作。

工作能力,业务素质都不错。但眼看着身边不如自己的人都提拔重用了,唯有埋头苦干的自己还是个小科长。

当然,他是认识市长的,而市长也认识他,只是没有交往。

当他听说儿子将市长撞伤住了院,先是一怔,随即收拾了手头的工作,带上厚礼即刻到医院探望。

他什么话也不说,干些又脏又累,如倒水,倒尿,倒痰盂的活。

头几天市长只是目无表情地看着他,也不说话。

市里其他领导和一些处局头头以为他是市长的亲戚,投来赞许的目光,不时说几句“辛苦了,别累着了”的客气话。

终于有一天,看上去气色不错的市长和他说话了,问他的工作单位,年龄,家里情况,他照实一一说了,样子显得很拘谨。

再后来,他和市长及市长一家熟了。

市长出院搬回家后,他仍然去了一段日子,干些自认为应该干的事。时间长了,他实际上成了市长家的一员。

市长对他越来越了解,越来越亲密,市长也就自觉不自觉地把他当成家庭一员。熟人和朋友都说他是因祸得福。

半年多后,他被破格提拔为某大处的处长,儿子也相安无事。

有人就请他,就找他办事。

有那么一天他喝醉了,对一位铁把子说:“我就不信我不能被提拔!儿子虽然受了点惊,可我的苦肉计成功啦!”把朋友吓了一跳,赶快伸手捂上他的嘴。

7、疫苗

生物医学博士白渊对人体语言中枢、记忆中枢有特殊研究。

他发明了一种疫苗注入人体后主要作用于语言、记忆中枢,注疫苗者能够完全回忆起并清晰地讲出自己的所作所为,特别作用于领导干部,使其讲出所有的腐败行为。

在一个被反腐败小组检查考核合格并树为反腐败先进典型的单位试用时,有领导讲出了自己腐败行为的新情况。

于是,上级下了一个红头文件,把此疫苗定名为“反腐疫苗”,把“反腐疫苗”作为检查考核腐败行为的标准。使反腐败工作进程很快,收到了实效。

从此,白渊出了名,他申请了专利,办起了工厂,大批生产“反腐疫苗”,他成了亿万富翁,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成为享受政府特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并被任命为医科院副院长。

他拥有了应该拥有的一切。

一天,闲来无事的他突发奇想,给自己注射了一支“反腐疫苗”。

正在药效发挥作用时,老婆进来了。

老婆就知道了他的一系列腐败行为,最感兴趣最不能让他忍受的是正人君子般的丈夫居然还有情妇,而且还把细节讲的那么清楚。

她就开始闹,开始告,逢人便讲,谁也不相信他的话,谁也不信白渊注射了“反腐疫苗”。她还是闹,还是告。组织不得不问白渊真相,白渊承认自己误注了疫苗,但不承认他有那些腐败的事。

有人便开始怀疑疫苗有了问题,认为再也不能以“反腐疫苗”为标准了。他们就联名向上级反映。

终于有一天,上级下文停止了“反腐疫苗”的生产和使用。

也就在同一天,白渊又发明了“反腐疫苗”的拮抗剂。可惜晚了。

8、作业

五月的西滩,晨起晚归时凉意袭人,中午则骄阳似火。

骄阳下,一望无际的麦地里跳动着两个小红点。原来是扎羊角辫、穿红衣服的毛毛和兰兰。

这时,田野里已没了干活的大人们。

毛毛和兰兰是姐妹俩,毛毛是五年级学生,兰兰上二年级。她俩每个胳膊上挂着个大竹篮,手里拿着一把小铁铲,沿着田埂一路走一路歌,不时的弯下腰来挖苦菜。

随着竹篮渐满,她俩歌声越亮,脚步越快。

妈妈从地里回到家中,不见毛毛和面、兰兰烧火,炕上扔着两个书包。

“这两个孩子,回家后不做饭,到哪疯去了?”

“毛——毛!”

“兰——兰!”

妈妈在院外喊了几声,仍不见毛毛兰兰。她忍着劳困、腰痛,开始做饭。

饭好了,还不见毛毛兰兰。她就自个儿先吃了饭。

饭后等了一会儿仍不见两个孩子,她就来了气,躺在炕上休息。

迷迷糊糊中听到大门响了,抬头从窗户望去,毛毛和兰兰带来了一阵嬉笑和打闹。

“妈,你看,你看,这是啥?”兰兰抢先。

“妈,我挖的都是奶苦菜,她挖的尽是苦菜。”毛毛抢道。

“我的多,我的多!“兰兰不服气。

“谁让你们挑苦苦菜啦,啊!?”

毛毛兰兰傻了眼。

“天这么热,大人也晒得受不了,你们回家不写字,不煮饭,大热的天,谁让你们挑苦苦菜?”边说边给每人两巴掌。

毛毛兰兰扔下盛满苦菜的竹篮,哭了。

“说,还听话不!”

“听——话。”两个哭腔。

“说,还乱跑不!”每人又给了两巴掌。

“不乱跑了!”两个哭腔。

“说,谁让你们去挑苦苦菜啦,啊?!”

“最后一节课时,吕老师说布置作业,下午上课就交,每个同学挖一篮子苦苦菜。”毛毛止住了哭声说。

“你说啥?这是真的?!”

“就是,我们朱老师说,挖不上下午就不让上课。”兰兰还在抽泣。

B. 《面纱》:女性自我觉醒的背后是什么

引言

电影《面纱》改编自20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同名小说,并对小说结局做了美化处理,主要讲述轻浮虚荣的英国女子凯蒂,在中国苦难的氛围里得到净化,最终成长为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故事。

曾经沉浸在享乐和偷情的凯蒂,脱离浮华的社交圈后,在中国一处偏僻落后、霍乱肆虐的小镇里,受到品德高尚的修女和丈夫的感染,最终成长为一名自爱自重、独立自主的女性。

对这部电影的解读,大多停留在爱情审视和女性觉醒的层次,但是在本文里,我更想探究里面作为背景图板的中国形象。

04、结语

电影《面纱》,是长久以来第一部在中国拍摄的关于中国的西方电影,中国特定时代下的背景,为此片增色不少。电影爱情真谛和女性觉醒的主题背后,隐藏着中国大清王朝没落的阴霾。

原作毛姆曾经在中国生活4个多月,才最终决定把中国定为故事背景。影片主角诺顿的父亲,曾在云南工作长达六年。该电影和小说创作者都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向往,也力图最大程度地贴近中国形象。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会看见电影中出现对中国形象的扭曲。这源于西方人对中国单一、刻板印象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发现,国家衰落之时,其民众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谓“落后就要挨打”,落后的国家,注定某种程度上会丧失话语权。所幸,中国早已摆脱那个被列强侵略的阴影。正如我国革命老人吴玉章所言,“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在这部电影之中,我们也可以看见一头沉睡的雄狮隐约苏醒的希望。

C. 世间上名人所写的短篇小说最短

最短的爱情哲理小说:
1、“你应该嫁给我啦?” “ 不。” 于是他俩又继续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2、《生活》(作者:北岛) 正文:网
【据说这个小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世界上最短的小说。】

3、英国《每日镜报》举行过一次“三字小说”征文活动,获得第一名的是“God is dying” (神垂死)

4、近年来中国最精彩的写实小说,全文八个字:此地钱多人傻速来5、古代最短的小说是晋朝陶渊明的《陨盗》,全文如下:蔡裔有勇气,声若雷震。尝有二偷儿入室,裔附床一呼,二盗俱陨。

6、山西作家胡文亮历时一年创作了一篇名为《。》的无字小说。小说共分5段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7、最短的幽默小说 《夜》
男:疼么?女:恩!男:算了?女:别!

8、最短的荒诞小说:有一个面包走在街上,它觉得自己很饿,就把自己吃了。

9、一次短篇小说大赛规定作品要涉及政治,宗教、性以及悬念。
结果得金奖的小说是这样的:上帝啊,女王怀孕了,谁干的?

10、世界最短成人小说:“不!”

11、世界最短言情小说:他死的那天,孩子出生了。

12、世界最短武侠小说:高手被豆腐砸死了。

13、世界最短科幻小说:死,生,死。

14、世界最短悬疑小说:生,死,生。

15、世界最短推理小说:他死了,一定曾经活过。

16、世界最短励志小说:那头截肢的猪终于当上日本首相了!

17、世界最短恐怖小说:惊醒,身边躺着自己的尸体。

18、世界最短黑帮小说:穿上马甲,别让人认出来。

19、世界最短童话:癞蛤蟆娶到天鹅喽!

20、世界最短寓言:蚂蚁累死了,蚁后还那么胖。

21、有篇叫《塞车》的小说是这样的:车 车 车……22、中日短篇成人小说对比
(中国)男:疼吗?
女:嗯
男:算了
女:别
(日本)女:哥,你比爸强多了
男:妈也这么说

23、据说这篇小说表现了女性意识觉醒:
男:请你吃饭 女:改日吧

24、反贪反腐小说
领导告诉男部下:要提前(钱)申请
领导告诉女部下:日后再说

25、爱情暴力小说:
题目《别每天纠缠着我要我负责任把孩子生下来然后结婚让你变成你老妈那样的女人》正文:“啪。”

26、世界最短的纪实小说
题目《跳楼的区别》
正文:
从20楼和2楼掉下的区别:
20楼: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啪!
2楼 : 啪!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D. 萧红《小城三月》,女性在觉醒中毁灭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人。萧红是她的笔名,始用于《生死场》此后一直使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短命的天才女作家。她以31岁的生命,写下了数量可观,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和戏剧等多种题材的文学作品。在短短九年的时间中,共出版过十一部集子:《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火车上》《狂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未完),创作近百万字,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情和创作激情。在20世纪30年代,萧红就被鲁迅先生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唱。

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是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启蒙,一个关于启蒙失败的寓言,其背后蕴含的意义仍然值得今天的我们思索。

E. 觉醒的出版及评论

小说在1899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争议。虽然从技术上讲小说从来没有被查禁,但却一直受到审查。肖邦的小说被认为在道德上堕落败坏,这不单单是因为小说直观地描述了女性对性的渴望,而且书中的女主角离经叛道,破坏了传统女性的社会角色。公众对小说的反响与对亨利克·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1879)反响一样,充满了抗议与批评。两者在主题与选材上几乎一模一样:都记叙了一个女主人翁为了追求自我实现,离开了丈夫,抛弃了孩子的故事。
然而,对小说的外在评价从齐声谴责逐渐转变为认可接收。在凯特·肖邦的故乡密苏里圣路易斯,两份报纸给出了不同的评价。《圣路易斯共和报》为小说贴标签,称它为“有毒的”,“给道德婴儿灌烈酒”。而《圣路易斯明镜报》则称“出于纯粹的软弱,人不得不向神灵求助,宁可一死了之,也不愿意看到丑陋、残忍、可恶的情欲怪兽像只老虎那样慢慢地醒来。这就是读者在读到肖邦夫人的女主角时所感受到的觉醒。”在同年晚些时候,《圣路易斯邮报》赞扬小说“使得一位圣路易斯女士在文学界崭露头角。”由于肖邦是圣路易斯第一位女性职业作家,她受到了特别关注。
一些评论则讥讽肖邦的选材,并对此表示遗憾:“一位文风优雅、富有诗意的作家没必要去写早已泛滥成灾的色情小说。”(《芝加哥时报先驱》)另一些则感到扫兴;《国家杂志》称“回想起作者那些受欢迎的短篇故事”,小说的开篇让人充满了期待,但结尾令人“十分失望”,暗示了公众对选材的不满:“没必要因为阅读她而煞了我们的风景。”《国家杂志》认为肖邦是“又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作者。
还有一些评论干脆刻薄到底,如《公众舆论》所言,“当庞德烈夫人故意在海湾游向死亡时,我们感到很欣慰。”
肖邦并没有收到不合格的负面评价。《戴尔》杂志(The Dial)称《觉醒》是“灵魂的有毒悲剧”,并附上警告称小说“的倾向并不健康。”类似地,《会众》称肖邦的小说“是绝佳的习作”,但得出结论“我们无法推荐它。”薇拉·凯瑟在《匹茨堡领袖》将《觉醒》与古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做了对比,两者都是富有争议,反应了都市生活的无聊与淫乱——虽然相对于同时代人来说,凯瑟对女主角并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凯瑟称“希望肖邦女士能把她写得更灵活,更别样一些,或朝向个更好的目的。”

F. <<The Story of an Hour>>中作者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熟悉的朋友请帮帮解答一下!

The Story of an Hour是一篇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作者凯特•肖邦叙述了女主人公Mrs. Mallard (Louise)在得知丈夫过世之后的一系列反应。课堂上,老师说已有许多名家对这篇小说做出评论,但不知为何,第一次读这篇小说时就感觉有一种莫名的熟悉。以下是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由小说的第三段“She did not hear the story as many women have heard the same, with a paralyzed inability to accept its significance. She wept at once, with sudden, wild abandonment, in her sister's arms. When the storm of grief had spent itself she went away to her room alone. She would have no one follow her.”可见小说的女主人公Mrs. Mallard是一位Untraditioanal的现代女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她是一位女性。她的内心也很脆弱,在得知丈夫去世时她会悲痛,也会哭泣。第二,她是一位Untraditioanal的现代女性。她不会歇斯底里的无法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相反的,她很平静,很坚强,也很独立。她不愿在朋友甚至是妹妹面前伤心。也许她需要的不是别人的安慰而是独自的和解。因而她会回到自己的房间,独自消化。

房间里的布置还是那么的温馨、和谐。坐在扶椅上,她却感到整个人都垮了。生活似乎已没有了希望。望着窗外,树叶已生新芽,细雨绵绵,人们的生活依旧如故。此时的她是否想起了和丈夫在一起的幸福时光?如果他还活着,不,就算他真的已不在了,他一定希望自己还像以前一样活着,不是吗?透过厚厚的云层她看到了一片蓝天,那一定是丈夫在看着她吧。看着看着,她无意识的把头靠在椅罩上,像个孩子在睡梦中抽泣着。也许她是在梦里和丈夫重逢了吧。

她还年轻,也很漂亮,她的脸部的轮廓中透露着一种自制和力量。此刻,她目光呆滞的看着那一点蓝天,好像在想些什么… …

无论是从丈夫对自己的期望还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她都应该尽快走出阴影,但她却感到害怕。那么,她害怕什么呢?也许她是怕自己真的会不再想他吧。是的,她是那么深深的爱着他。正因为这种爱让她不再哭泣,她是怕他知道了要伤心吗?可是,她知道当她看到丈夫的尸体时她会无法控制自己,她会想起他们共同度过的幸福生活,她会叹息以后要独自面对生活,她还会哭泣。但是,现在,她要坚强的张开双手“迎接”新生活的到来,因为他希望自己是这么做的。以后的生活她不将再为任何人而活,她要为自己而活,因为丈夫已经成为她自己的一部分。但她清楚无论这种想法是好还是坏,这种想法本身就是矛盾的,因为她真的要垮了。

“就算她有时爱他吧,但大多时候她并不爱他。那又怎样!”她这样安慰自己。是的,现在她恢复了理智,爱情的谜底就算没有解开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让一切都恢复正常吧!

接着她就开始筹划以后的日子。她于是感到整个人都轻松了好多。

过了一会儿,在妹妹的要求下,她开了门.和妹妹一块下楼。正在这时Mr. Mallard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门,我们的Louise,因极度的兴奋,死于心脏病。

有人说这是一篇女权主义作品,文中Louise因能够脱离丈夫的控制而欣喜不已,又因丈夫归来而在失望中死去。我赞成Louise是一位独立的女性,但我更相信她是深爱着她的丈夫的。因为她是一位独立的女性,她有思想,有理性,所以她不会歇斯底里,她会从她丈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因为她深爱着她的丈夫,所以她能够战胜内心的痛苦,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像以前一样生活;因为她对丈夫的爱让她看到丈夫安然无恙时因极度兴奋而死去。总的来说,她的爱是矛盾的,因为她的爱让自己相信她不爱;她的爱还是痛苦的,因为她注定要在不断的挣扎中生存。从女性的角度来说Louise的fancy就是她爱丈夫最好的证明。From the part of a female, Louise’s fancy is the best truth for her love.
这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理解

Classical short story of Kate Chopin! I like it very much! The end is opening: You can say that it is a tradegy of a woman who gets freedom finally, and you can also say that it is a victory of a woman.

Kate Chopin was a forgotten American voice until her literary reputation was resuscitated by critics in the 1950s. Today her novel The Awakening (1899) the story of a sensual, determined woman who insists on her independence, is widely read and highly honored, a feminist work which was decidedly ahead of its time. Born Katherine O'FIaherty into an upper-middle-class family in St. Louis, she married Oscar Chopin when she was twenty and moved to her husband's home in Louisiana. In the ten years that she resided in Louisiana she was aware of and receptive to Creole, Cajun, black, and Indian cultures, and when she later came to write fiction, she would incorporate people from these cultures in her work, especially her short stories. When her husband died as a young man, Kate Chopin returned to St. Louis with her six children. Financially secure, she began writing fiction as best she could while rearing her children. She is a good example of an American realist, someone trying to represent life the way it actually is lived, and she acknowledged her debt to the contemporary French naturalists Emile Zola and Guy de Maupassant.

Does the psychological ambivalence dramatized in "The Story of an Hour" ring true or uncomfortably real when we consider honestly our own feelings?

G. 超短小说

一个农村来的大学生,读大学交了一个女朋友。
每天,每晚,他给她女朋友打电话至少打一个小时,
而给他母亲,每个月就一次左右。由于家里没装电话,所以每次打到邻居家。
,每次电话就问:
“妈,吃了吗?”
“吃了……,不要每个月打电话。你生活费不多,你省省话费吧。注意身体”
然后挂了。有一次他女朋友没有接他电话,他很烦。
这时,他妈妈打电话给他……
“妈,你烦不烦啊!”
“我……我只想说,家里特地装好了电话。而且有时候学校要联系家里,你每次也不要等那么久,也不用麻烦邻居来叫我。下次你就直接打家里电话吧”
……

H. 梁风仪有哪些短篇小说

《世纪末的童话》 《风云变》、《豪门惊梦》、《花魁劫》、《激情三百日》、《金融大风暴》、《九重恩怨》、《裸情恨》、《弄雪》、《情霸天下》、《洒金尽在不言中》《千堆雪》 《芳草无情》 《惆怅还依旧》 《异邦红叶梦》 《洒金笺》 《弄雪》 《情霸天下 》《今晨无泪 》《醉红尘 》《花帜》《我要活下去》《信是有缘》《大家族》 “归航”系列:《日落紫禁城》
“归航”系列:《西风逐晚霞》
“归航”系列:《篱下的岁月》
“归航”系列:《沧波万里风》
“归航”系列:《深情似往时》
“归航”系列:《冲上九重天》

I. 中国名家写的女性励志小说

◆《牛小米外企业打拼记》
幽默、真实,是《牛小米外企打拼记》最大的特点。全文不做作,不炒作,却无处不给读者震奋的力量。本文主人公牛小米,原本是一个很滥的年轻人。把大学同学 肚子搞大后逃到沿海打工。8年后成长为东莞TTK公司的一名白领。新年酒会上,公司总经理田中一夫看中了他的女友王珊珊,并挖了他的墙角。为了彻底清除牛 小米这个心头大患,公司将他流放海外,美其名曰:研修。学成归来的牛小米,带着公司最核心的技术,与公司高层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从东莞到东京的路有多远
《跟日本人较量》

出品人:洪湖浪

1

很多朋友去日本,大多是为了赚钱去的。但牛小米不一样,他去日本,首要任务是报仇。我还讥笑过他,牛小米充其量就一打工仔,一外资企业驻华机构的小主管,报仇?报啥仇?牛小米不以为然地拍拍我的肩膀,内容深刻地笑了笑,意思是等着瞧!

牛小米走的前一天晚上我和刘立海、赵一鸣在东莞长安国际大酒店为他饯行。饭桌上,牛小米系统地回顾了他在东莞10年的打工生活,从在常平镇做建筑工一直回忆到在长安镇帮人看场子;从卢小晴主动送货上门回忆到王珊珊见异思迁;从他被中介所坑蒙拐骗回忆到自己开中介所坑蒙拐骗别人。无不是绘声绘色,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很明显,牛小米情绪很激动,不知不觉中他脸上就挂出两颗眼泪来。牛小米毫无章法一只手捉住刘立海的左手,一只手捉住赵一鸣的右手,目不斜视地盯着我说,洪洪洪哥,这些年,我我我我容易吗我?

确实不容易,熟悉牛小米的人都知道,牛小米十八岁时超常发挥考入武汉一所三流大学,入校不到半年就把女同学肚子搞大了,学校迫于女方家属和社会压力将他开除。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大学新生牛小米在社会上混了几个月后直接去了监狱。原因很简单,他在有限的时间内刷新了单车偷盗的新记录。最后一次居然相中了派出所办证大厅外的一辆山地车。派出所的同志也很客气,远方的客人请您留下来,把问题交待清楚。

一年后,经过全面改造的牛小米刑满释放,老头子抄了一根木棍守在门口不让他进屋。村支书出面调解矛盾。无奈之下,牛小米不得不再一次向生活妥协,签署了人生第一份永久性合同:断绝父子关系。他提出的最后条件是希望家里补偿他200块钱,作为亲情损失费。

红袖添香中文网

热点内容
橡皮免费小说阅读器app下载 发布:2025-07-12 20:40:31 浏览:928
单挑帝国总裁小说630 发布:2025-07-12 20:27:34 浏览:969
言情肉多养成污小说 发布:2025-07-12 20:27:25 浏览:683
菠萝包轻小说有图 发布:2025-07-12 20:25:16 浏览:990
原神游戏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20:25:16 浏览:345
bl双重生小说甜文 发布:2025-07-12 20:14:58 浏览:976
带猪脚跳崖的网络小说 发布:2025-07-12 20:04:47 浏览:370
女主重生后霸道总裁的小说 发布:2025-07-12 19:40:20 浏览:172
求从炼气期到大乘期的都市小说 发布:2025-07-12 19:40:18 浏览:428
都市言情小说推荐男主高智商 发布:2025-07-12 19:40:09 浏览: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