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说的特征要求
㈠ 短篇小说的要素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情节简洁,人物集中,结构精巧。它往往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着力刻划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生活的某一侧面,使读者“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这“也就决定了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短篇小说又称为小小说。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人物的行动对话,也可以适当插入作者的议论;既可以正面起笔,也可以侧面烘托。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时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有不少的作用。 简单地说,小说就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http://ke..com/view/1942.htm 先明确短篇小说的定义,再根据一般的小说的写法写
㈡ 莫泊桑欧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说各自特点以及风格是什么
1、莫泊桑
特点:(1)在对人物的描绘上,莫泊桑并不追求色彩浓重的形象、表情夸张的面目、夸张的生平与难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于描写“处于常态的感情、灵魂和理智的发展”(《论小说》),表现人物内心的真实与本性的自然,通过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与在一定情势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动、举止、反应、表情,来揭示出其内在心理与性格的真实。
(2)莫泊桑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实。
风格:现实主义小说艺术。
2、欧亨利
特点:欧·亨利的小说在艺术处理上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们的“意外结局”,只有到了最后一刻,“谜底”才最终解开,情节的发展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在发展,结果却来个出其不意。这意外的结局一般说来是比较令人宽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结局,也常包含着某种光明之处,这就是所谓“带泪的微笑”,即“欧·亨利式结尾”。
风格:世态人情,并且易有浓郁的美国风味。
3、契科夫
特点: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他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从中揭示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诃夫的剧作中有丰富的潜台词和浓郁的抒情味。
风格:现实主义。
契科夫:
(2)短篇小说的特征要求扩展阅读:
三人的短篇小说: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项链》《一生》《温泉》《归来》《我的叔叔于勒》等。
2、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一作贤人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爱的牺牲》《心与手》《二十年后》等。
《感恩节的先生们》
3、契科夫:
《给博学的邻居的一封信》《皮靴》《马姓》《凡卡》《迷路的人》《预谋犯》《未婚夫和爸爸(现代小品)》《客人(一个场景)》《名贵的狗》《纸里包不住火》《哼,这些乘客们!》《普里什别叶夫中士》《猎人》《哀伤》《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钉子上》《胜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务员之死》《不平的镜子》等。
㈢ 小说的基本特征
一、篇幅短小,蕴含丰富
字数少,篇幅短,以小见大,微言大义,是小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它是以少胜多、以短胜长的“微雕艺术”
小小说,由于篇幅的“小”和“微”,它只能抓住生活中的一个点,一个画面、一声赞叹、一个插曲、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等来展开艺术构思,表现出一种智慧,一种美,一种新鲜的思想,一种生活的情趣。一滴水珠见太阳,半瓣花上说人情。它要以极有限的篇幅,高度概括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侧面,浓缩进丰富的生活内容,表现最深广的社会内涵,做到一滴水见大千世界,从一瞬间见一个时代,从一隅一人一事见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世界总之,小小说的形体特征虽然是微小的,但在短小的篇幅里却要融进丰富的质的内涵。小中寓大,微中显著,微言大义,这是小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
小小说作为一种具备独立品质和尊严的文学样式,自应有其相对规范的字数限定,可是目前对于小小说字数多少的限定,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限制在三五百字,最多不超过一千字;有的认为,小小说的字数在1500字以内为宜,这与美国评论家罗伯特·奥佛法斯特的看法基本一致;茅盾在《一鸣惊人的小小说》中说过:“以‘小小说’的名称出现于各种报刊上的二千字左右的作品,放射了惊人的光芒。”我认为,从小小说创作的实践和读者的阅读心理两方面来看,小小说的字数限定在三五百字至一千五百字以内为宜著名作家王蒙写过多篇极为精彩是小小说,大都在1000字以内
有人说,小小说的理论之一,就是“露出冰山一角”。这是个极为贴切、形象的比喻,小小说表现的只是大千世界的一枝一叶,是冰山一角,是一点一隅,小小说作家就是要通过这一枝一叶,冰山一角表现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唤发出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的兴趣,同时,也要给读者提供阅读后的快感,能够引发读者无穷的想象。“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群”,小小说微言大义,在有限的篇幅里,体现了无限的可能
二、情节单一,构思精美。
情节,是指许多相互联系的,按照事物发展规律直接构成文艺作品内容的生活事件。文艺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情节有着密切的联系。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文艺的第三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与一般的相互联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文学论文选》297页)这就是说:人物的性格决定着情节和情节结构,而情节则是表现人物性格的基本凭借。情节愈典型愈能深化和扩大作品的主题思想,愈能在人物行动中揭示人物性格。生动、丰富的情节可以产生吸引读者、感染读者的力量而“情节不够,议论来凑”的做法,则是文学创作拙劣的表现
小小说的情节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没有质的区别,而在量上却有明显的特色它的情节不能像其他三类小说的情节那样,由一系列具体事件组成,而只能是比较单一的
小小说的篇幅和字数这种最外部的特征,是由情节单一(单纯)这种核心特征所决定的情节的单一性,是小小说情节的基本特点。他不可能是一系列具体的生活生活事件,它也不可能详尽地写人状物,不可能大段地叙事抒情。因而,它必须突破一般小说的展现矛盾——发展矛盾——解决矛盾的三段式情节结构。它至多只能叙述一个具体事件,只能以典型的一瞬一隅、一个细节、一个场面、一种情绪、一点感受来反映生活的本质,提供给读者联想和想象的广阔天地。一般说来,短篇小说的情节是由两个以上的事件组成的复杂情节,而小小说的情节只能是由一个事件构成的单一情节。这是小小说与短篇小说相互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
小小说的情节虽然是单一的,但是这个单一并不等于单调,小小说在情节上的本质特征,恰恰是在于从单一中追求完整和精美但由于小小说单一情节本身较难有跌宕起伏的变化,引人入胜的过程,这就必须讲究结尾的艺术。“一篇之妙,在乎落句。”(洪迈《容斋续笔》)所以,小小说作者总是着力在情节的结尾,通过出人意外的突转来构成艺术的波澜,来实现单一情节的精美。因此,小小说往往有“欧·亨利式”的意外结局:或如惊叹号,使读者受到强烈的震动,发出由衷的感叹;或在故事最精彩处,戛然而止,留下悬念,犹如一个问号,令人回味深思;或别开生面,如同省略号,言尽而意无穷,引导读者去遐想远思;或在结尾揭示全文之旨,成为画龙点睛之笔
三、刻画人物,突出特征
小小说由于情景单纯,篇幅有限,它只能着力刻画一二个主要人物,只能抓住主要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只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即传神之点,闪光之点。小小说往往从横切面着笔,通过对人物的一个典型动作,有个性的语言,一点感情的抒发或瞬间的心理状态的描写,把人物性格特征画龙点睛般地勾勒出来,给读者流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小小说人物描写的这中单纯性并不等于单薄。在小小说的构思中,作者完全可以让这一侧面的性格特征概括出人物的整个性格侧面的主要特征,并让它凝聚丰富的时代和历史的底蕴。因此,在小小说人物描写的单纯性中,同样可以写活人物,同样可以在人物描写的单纯中实现性格描写的丰富和圆满,写出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富有立体感的人物形象来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界定小小说的外在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特征,还是比较科学的
小小说和小故事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小故事不是小小说。目前,中外小小说作家、评论家、理论研究者对小小说的要素、特征等问题,还存在着分歧。比如,一些小小说(或微型小说)的选本及理论著作,常将美国一位作者为征文而写的故事《三封电报》,作为最短的小小说的范例。其实,《三封电报》只是个故事,而不是小小说,因为它不具备小小说的要素先看原作:
三封电报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非洲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个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个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电报:“无误,巴布尸在狮腹内。——佛莱特
《中外微型小说精品鉴赏词典》收入了这篇作品,赏析文字分析了人物,认为“其人物清晰可见”,“清晰地勾勒了姐弟二人的形象,特别是弟弟的喜剧性格还颇为鲜明”,并认为十分真切地显示了伊莉薇娜的复杂的内心世界。但是,这样评价其人物似过高。作品虽然通过情节点出了人物间的关系及佛莱特的态度,但其喜剧性格并不鲜明,作品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问题,揭示出什么人生哲理,纯是为编故事而编故事作为一个精彩的故事,自然有其一定的审美价值,但它不是小说,缺乏小说应有的艺术魅力
作为一种独立文字题材的故事,它和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故事
侧重于事件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不十分强调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满而小说则十分注意人物,即使有所谓“淡化人物”的小说,也一定有通过人物或其他因素表现出来的“思想”。人物及其思想,应该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因素
当然,在短小故事趣闻中,也有堪作小小说的。如《聊斋志异》中的《快刀》:
明末,济属多盗,邑各置兵,捕得辄杀之。章丘盗尤多。有一
兵佩刀甚利,杀辄导窾。一日,捕盗十余名,押赴市曹,内一盗识兵,逡巡告曰:“闻君刀最快,斩首无二割。求杀我!兵曰:“诺。其谨依我,无离也盗从之刑处,出刀挥之,豁然头落。数步之外,犹圆转而大赞曰:好快刀
这个故事短小生动,也未着力刻画人物,但作品情节包含着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揭示了那一代阶级斗争的严酷性。它和《三封电报》只注重编故事,忽视作品的人物面貌和思想性是不一样的
㈣ 小小说的特点什么。
小小说,又称为微型小说。
小小说体现出“以小见大”特征。
它“篇幅短小”、“单一性原则”、“人物单纯”、“细节精简”、“情绪简单”、“时距简短”、“风格单纯”、“语言简约”。其中,篇幅短小,千字左右,是它的外部特征;选材精、结构巧、含意深,是它的本质特点。
①较之短篇小说篇幅更短的一种小说文体,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般2000字左右,以简短的篇幅写出一个故事,一个场景或一个片断,但与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具有同样的文学审美价值,这是其与故事、速写的本质区别。讲究以小见大,其简约、含蓄、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当代小小说代表作家有芦芙荭、刘国芳、王海椿、秦德龙、于德北等。
②又称微型小说,在当代文学体裁分类中尚无完全统一的说法。《现代汉语词典》“小说”词条也没有提及,网络“小说”词条增补了“小小说”。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过去它作为短篇小说的一个品种而存在, 后来的发展使它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其性质被界定为“介于边缘短篇小说和散文之 间的一种边缘性的现代新兴文学体裁”。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 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 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麦琪的礼物》脍炙人口。可以 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即在1500字以内,要概 括出普通小说应具有的一切。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 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 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一千五百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 凝炼,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帐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 行字,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 “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Short-Short)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 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依靠,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 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 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 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的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如他的《保 修》。 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它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 非一个,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 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 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 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 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 人意料。
㈤ 契科夫短篇小说的特点
1、短片小说特点
(一)朴素、自然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截取日常生活中的片段,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在平淡无奇的故事中透视生活的真理,在平凡琐事的描绘中揭示出某些重大的社会问题,使得其作品朴素得跟现实生活一样真实而自然。如《苦恼》中写一位马夫姚纳,在儿子夭折的一星期里,几次想跟别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都遭到各怀心事的乘客的冷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有向老马倾诉自己的不幸与悲哀。作者借助这一平淡无奇的故事,揭示出黑暗社会中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漠和小人物孤苦无告的悲惨遭遇,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二)含蓄、冷峻
契诃夫从不轻易在小说中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倾向和主观议论,而把这种主观倾向寓含于客观冷静的艺术描写之中,让生活本身来说话,做到含而不露、耐人寻味。如《瞌睡》写13岁的小女孩瓦尔卡白天不停地为主人干活,晚上还得整夜地给主人的小孩摇摇篮。她困极了,可小孩总是哭哭啼啼,使她根本无法入睡。最后她捏死了摇篮中的小孩,倒在地上酣然睡着了。作者在冷峻的描绘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瓦尔卡的命运究竟将会如何?对此作者留给了读者自己去思考。
(三)简洁、凝练
契诃夫主张“简洁是才能的姊妹”、“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其小说大多是速写式的,既没有冗长的景物描写和背景交代,也很少大起大落、曲折离奇的情节和急剧变化的紧张场面;而是情节简单、发展迅速、人物不多、主次分明,语言精练明快,善于运用白描式的个性化语言刻化人物性格、塑造典型。比如《变色龙》中仅仅写了狗咬人一件事,警察断案一个场面,四个人物,故事情节发展极其简单,作者仅仅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审案过程中的五次“变色”加以描绘、便收到极其强烈的讽刺效果。
2、人物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qì)诃(hē)夫(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是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是一个有强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其剧作对20世纪戏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他被认为19世纪末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㈥ 怎样写好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最流行的小说品种。它篇幅短小,情节精练,人物集中,往往截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段或侧面,围绕一组矛盾,一两个主要人物展开故事,集中地突出人物性格和鲜明地表达主题,具有“借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的艺术力量。我国历史上的短篇小说十分发达和丰富。宋代李氏的《太平广记》、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冯梦龙的《三言两拍》,现代鲁迅的《呐喊》和《仿徨》,都是优秀的短篇小说。俄国的契柯夫,法国的莫泊桑等,都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
短篇小说的基本特征
对于这个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回答:短篇小说篇幅短,人物少,情节单,要以有限的形象画面表达深刻的思想内容,揭示生活的本质意义。也就是说,作者在结构短篇小说时,首先要把握住“短”字。无论对人物的设置,还是对故事情节的处理,都要从“短”字出发,做到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轻举重。
这是因为。短篇小说不能象长篇小说那样,把许多事情正面铺展开来,去写一幅雄伟、复杂的历史画卷;短篇小说也不能象中篇小说那样,去记录生活长河中的一个段落。而短篇小说必须从生活中截取一些富有特征性的横断面,或是生活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小镜头”,经过作者精心的剪裁,把不必要的人物和情节删去,把能放在暗场处理的人物决不能放在正面去描写。努力做到结构清晰、合理、完整、严谨。
以上说的是以篇幅长短外部表象所确立的短篇小说的特征。那么,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
一、在立意上,要以小见大。
短篇小说的立意,往往是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的,这是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之一。我们知道,尽管短篇小说选取了生活中的一朵浪花、一个侧面、一个闪光点,使读者看到了生活中的五光十色,感受到了时代变幻的折光,这就是以小见大的立意所在。
鲁迅的《一件小事》,只切取了一个场景,便通过淋漓尽致地描写人力车夫全力救护跌倒的老女人,表现了正在成长壮大的中国工人的优秀品质。都德的《最后一课》,则通过一堂法文课,就把法国沦陷区人民强烈、深沉的亡国之痛、爱国之情表现得非常生动饱满。
可见,立意关键在于揭示出了生活的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以小见大的作用。
二、在结构上,要以轻举重
短篇小说的结构安排,要求情节比较简单,人物设置要少,不能过分的铺垫、渲染和交待背景,不然就会形成短篇小说长篇化了。因此,短篇小说一般都采取单线发展的结构,以达到线单意不薄,以轻举重的目的。
如鲁迅的《故乡》《祝福》等短篇小说,线索单一,故事情节跟随主人公的性格发展向前推进。从一开始,就把读者引入艺术境界。接着,又将读者紧紧引向矛盾的焦点(高潮),使小说更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当然,短篇小说也可以写成两条线索。但在写作时,一定要使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虚实结合,最后使两条线索交融在一起。这样的结构,既节省笔墨,又能一箭双雕地刻画人物。如果两条线索平行发展,都从正面描绘,就必然要拖长篇幅,使得结构松散。那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做法,不仅线索繁杂,而且矛盾纷繁,使人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因而以松散拖沓而导致失败。
三、在手法上,要以少胜多
短篇小说又一特征是:要提高节省的笔墨去开拓深而广的思想内涵,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作用。
短篇小说的结构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1、横切的手法
横切就是切取一个生活横断面,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集中情节,集中场景,集中刻画人物,精雕细刻,突出主题。在运用横切的手法时,作者不仅要善于从社会矛盾焦点上切取生活断面,而且要努力经营,精雕细镂,把生活断面所包含的矛盾冲突充分利用起来,把艺术必须力最大限度发挥出来,构成足以揭示作品主题和人物性格的情节、画面,这是横切的重要功夫。
2、直缀的手法
运用直缀的手法,可以较完整地展示生活的一个阶段,其容量较横切大一些,但篇幅较横切手法要长一些。这就要求作者严格控制展开面,不要大铺大展而要用浓缩的手法,去描绘、勾勒,粗线条的表现人物的生活和思想。
3、含蓄的手法
㈦ 短篇小说的特点是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其特点是篇幅比较短小,情节比较简洁,人物比较集中。它通常选取和描绘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极力刻画主要人物的 性格特征,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某一侧面或生活内容,做到了 以小见大,使读者能“借一斑略知全豹”。正如茅盾所说:“短篇小说主要是抓住一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生活片断,来说明一个问题或表现比它本身广阔得 多、也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所以他在《试谈短篇小说》中得出这样的结 论,虽然“它的篇幅不可能长,它的故事不可能发生于长年累月(有些短篇小说的故事只发生于几天或几小时之内),它的人物不可能太多,而人物也不可 能一定要有性格的发展”。短篇小说所反映的生活范围虽不像中篇小说那样广阔,但是它善于抓住典型的生活片段,来说明复杂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中,自唐宋以来,短 篇小说就日趋发展、丰富。特别是到了清代,文言短篇小说取得了长足的发 展,如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等,就是非常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现代文学史上,短篇小说更加蓬勃发展,鲁迅的《狂人 日记》、《药》、《祝福》,茅盾的《春蚕丁玲的《沙菲女士日记》,叶 紫的《丰收》等,都是著名的短篇小说。
㈧ 如何写短篇小说 如何写出成功的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整个文学殿堂里的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有其独特的写作规范和写作技巧。
1、“理论准备”分六章:短篇小说的界定和特征、主题的确定、人物的塑造、情节的展开、场景的设置、视角的选择,从理论上阐述短篇小说的特征和组成要素。
首先,短篇小说应该塑造令人信服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包括开篇、冲突、高潮和结局等因素,设置与人物性格相协调的场景,传达一个特定的主题,遵循始终一致的叙述视角,运用与人物性格相符的对话,通过简练精确的描写来展示人物、主题和冲突,运用富有想象的语言和文学手段,保持一贯的语气和情调,长度适当,并产生唯一的文学效果。
2、主题是小说要传达的主旨,也是短篇小说的灵魂,没有主题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小说创作。
短篇小说为读者提供阅读娱乐的同时,也激起读者的某些情感,传达某个主题。
这一主题并不总是一个清楚表达出来的寓意,有时是寓于小说字里行间的对生活或人类本质的一种洞识。
主题一般来源于作家生活中的具体经历,如周围的偶然事情,自身的困境或困扰着自己的社会问题。
为了传达一个清晰的主题,短篇小说要避免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
3、小说创作的成败取决于人物的塑造,因为正是人物的行为传达了小说的主题。
人物的塑造需要集中于刻画“圆形”人物,即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一般有三种:描写、行为和对话。
具体地包括人物的身份、外部特征、所处环境、内心活动、行为方式、语言特征、他人对人物的反应等。
当然,在人物刻画中性格特征的描写比外部特征的描写更重要。
要想塑造出清晰的人物形象,作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人物的各个方面,以便塑造出始终如一、栩栩如生的人物。
4、情节是由于主要冲突而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展示部分、开场的偶发事件、渐渐激烈的行为、高潮、渐渐平缓的行为、结局等。
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作家会在整个的时间安排中运用倒叙的手法,还会运用伏笔的手段造成一种悬念。
场景在情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作家在写作中往往让读者通过推理、暗示来了解场景,而不是用成段的描写来阐明场景。
5、短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决定小说的主题,因此视角的选择至关重要。
短篇小说的传统写作方法是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第三人称视角又有三种不同的角度:第三人称、受限的第三人称和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
受限第三人称视角的叙述者不是小说的组成部分,不能了解任何人物的思想。
全知全觉的第三人称视角几乎总是作者就是叙述者的视角,作者知晓一切,目睹一切,也了解一切。
无论采用哪种视角,小说的叙述视角必须保持一以贯之,前后一致。
6、“形诸笔端”共五章,主要论述了对话的写作、描写的运用和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首先,对话是短篇小说的必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人物的刻画,而且人物在采用对话表达观点或讲述故事时也推进了冲突的发展。
对话可以是人物相互之间的谈话,也可以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即内心的独白。
要想写出真实可信的人物对话,就必须用心去聆听,留心观察;
再者,描写是短篇小说中经常使用的文学手法,逼真的描写依赖于五官感觉,也是能够准确传达信息的前提。
描写是支撑短篇小说语气情调的细节,为了使描写生动形象,有些作家会大量使用修辞格。
描写中要使用适合题材的词汇,运用丰富多彩的语言,避免导致词藻华丽或过多修饰语,句子结构要变化多样。
总之,描写要干净利落,简洁有力,直截了当,运用展示的方式;
第三,短篇小说创作的最高要求之一是写一个给人深刻印象的开头,使读者很快融入小说之中,也能迅速抓住编辑的注意力。
短篇小说的开头可以考虑三种可能的方式: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和场景,并引入初始冲突;
让主要人物开始实施行为,进而引向初始冲突;
确定场景,提供足够的细节以营造出气氛。
小说的结尾应该完成小说的情节构思,展示主要人物由于冲突而经历的任何变化,并使读者获得阅读上的满足。
结束一篇短篇小说的方式多种多样,如简单地消解冲突、向读者稍作透露、提供一个出乎意料的结尾。
第二部分还以短篇小说《土豆》为范例,分析了短篇小说的全部基本要素。
最后一章是“创作小说的检查z,叙述了对小说初稿进行检查时可以提出的各种问题,而通过检查可以发现小说初稿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作出适当的修改和润饰,直至小说通顺流畅,有趣易读,真实可信。
此外,在小说定稿时还要进行仔细的校对,涉及标点符号、段落划分、大小写字母、拼写、语法和惯用法等。
㈨ 微型小说的写作特点
(一)以微知著,以近知远。人物少,情节简单。但小而精,微而妙,以少胜多,以微观反映宏观。现实感强,迅速轻便,充满生活气息,但要写出艺术境界的“远”,使人联想无穷。
(二)博采众长,不拘一格。广泛吸取其它文章和艺术体裁的长处,可以称为“模糊小说”。
(三)取材精确,镜头小说。微型小说写的是面上的一点,这个点是运动展开的,可以称作影视中的“镜头”。一般短篇小说中的倒叙和补叙,在微型小说中要成为瞬间镜头的描写和串连,以免冗长叙述和说明。
(四)写特殊点,重情绪化。微型小说人物描写的特点是,写主要人物的性格的某一侧面,或写主要人物的情绪心态。
微型小说容量
作家袁炳发1984年开始创作.至今已在国内外报刊发表短篇小说、小小说300余篇,其中多篇被各种报刊选载和收入多种选集。小小说《弯弯的月亮》被陕西一高考生在参加2000年的高考作文时抄袭,并得满分,引起国内20多家媒体的关注和讨论。
袁炳发认为小小说的“小”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分量。一篇好的小小说只要容量厚重。它的份量就决不低于一部长篇小说。
一篇小小说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它本身的容量。小小说的这种独特方式,就限制你在选材上不能选取生活中的大场景,只能在大场景中取小场景来概括叙述。小场景中的事自然小,事小容量再不大,这就很难产生以小见大,以一当十的功效,也绝对不会存在人生的哲理、教育意义等给读者启迪了。
所说的容量,也就是指一篇小小说的蕴含量大小。小小说容量的把握关键是选取生活小场景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虽是一片断,却有其深达意蕴的内涵。再就是语言的简约凝练,能微言大义,用最经济的语言,来表达生活中最精彩、最生动。最感人的片断。这就要求小小说的语言要牢牢有音.字字有力度和硬度。
㈩ 什么叫短篇小说,短篇小说的要求和基本是
按字数来分的
短篇小说 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在它的特色中有所谓三一律——一人一地一时,也就是减少角色、缩小舞台、短化故事中流动的时间。另外,虽然它们时常惜墨如金,但一般认为短篇小说仍应符合小说的原始定义、也就是对细节有足够的刻划,绝非长篇故事的节略或纲要。(感谢伟大的网络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