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西方短篇小说
⑴ 求18到20世纪欧美著名小说
.费兹杰罗(F. S. Fitzgerald)美国 《大亨小传》(了不起的盖比茨)(The Great Gatsby)19252.4.纳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洛莉塔》(Lolita)19553.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声嚣与愤怒》(The Sound and Fury)19294.海勒(Joseph Heller)美国 《第22条军规》(Catch-22)19615.史坦贝克(John Steinbeck)美国 《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6.16.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美国 《美国悲剧》(An American Tragedy)1925 7.玛克勒丝(Carson McCullers)美国 《同是天涯沦落人》(The Heart Is a Longly Heart)19408.冯内果(Kurt Vonnegut)美国 《第五号屠宰场》(Slaughterhouse-Five)19699.埃利森(Ralph Ellison)美国 《隐形人》(Invisible Man)195210.莱特(Richard Wright)美国 《土生子》(NativeSon)194011.贝娄(Saul Bellow)美国 《雨王韩德森》(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12.奥哈拉(John O"Hara)美国 《在萨马拉的会合》(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1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国 《美国》1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国 《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191915.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鸽翼》(The Wingsof the Dove)190216.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奉使记》(TheAmbassadors)190317.费兹杰罗(F. S. Fitzgerald)美国 《夜未央》(Tender Is the Night)193418.法雷尔(James T. Farrell)美国 《「斯塔兹.朗尼根」叁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19.詹姆斯(Henry James)美国 《金碗》(TheGolden Bowl)190420.德莱赛(Theodore Dreiser)美国 《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21.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出殡现形记》(As I Lay Dying)193022.华伦(Robert Penn Warren)美国 《国王供奉的人们》(All the King"s Men)194623.威尔德(Thornton Wilder)美国 《圣路易.莱之桥》(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24.包德温(James Baldwin)美国 《向苍天呼吁》(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25.迪基(James Dickey)美国 《解救》(Deliverance)197026.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太欧阳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27.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彩虹》(Rainbow)191528.劳伦斯(D. H. Lawrence)英国 《恋爱中的女人》(Women in Love)192029.米勒(Henry Miller)美国 《北回归线》(Tropic of Cancer)193430.梅勒(Norman Mailer)美国 《裸者和死者》(The Naked and Dead)194831.罗斯(Philp Roth)美国 《波特诺伊的抱怨》(Portnoy"s Complaint)196932.纳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苍白的火》(Pale Fire)196233.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美国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193234.克洛厄(Jack Kerouac)美国 《在路上》(Onthe Road)195735.汉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国 《马尔他之鹰》(The Maltese Falcon)193036.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纯真年代》(TheAge of Innocence)192037.柏西(Walker Percy)美国 《热爱电影的人》(The Moviegoer)196138.凯赛(Willa Cather)美国 《总主教之死》(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39.锺斯(James Jones)美国 《乱世忠魂》(FromHere to Eternity)195140.奇佛(John Cheever)美国 《丰普肖特纪事》(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41.塞林格(J. D. Salinger)美国 《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42.刘易士(Sinclair Lewis)美国 《大街》(MainStreet)192043.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 《欢乐之家》(TheHouse of Mirth)190544.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国 《蝗虫的日子》(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国 《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192946.贝娄(Saul Bellow)美国 《阿奇正传》(The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47.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美国 《安眠的天使》(Angle of Repose)197148.达特罗(E. L. Doctorow)美国 《爵士乐》(Ragtime)197549.考德威尔(Erskine Caldwell)美国 《菸草路》(Tobacco Road)193250.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国 《紫苑草》(Ironweed)198351.斯蒂隆(William Styron)美国 《苏菲亚的抉择》(Sophie"s Choice)197952.鲍尔斯(Paul Bowles)美国 《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194953.凯恩(James M. Cain)美国 《邮差总按两次铃》(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54.唐利维(J. P. Donleavy)美国 《眼线》(TheGinger Man)195555.塔金顿(Booth Tarkington)美国《伟大的安伯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
⑵ 有没有那些经典的1819世纪的中短篇小说推荐最好匹配文本。。在线求
短篇小说通常是用来练习写作技巧的,所以很多短篇小说不成系统,但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出现了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他们的短篇小说都堪称一流。
法国的莫迫桑
美国的欧亨利
俄国的契科夫
莫泊桑(Maupassant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年仅43年生命历程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精巧合理。典型细节选用真实可信、叙事抒情的手法如行云流水,充分体现了这种的文学传统。莫泊桑的最出色的短篇代表作是《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其作品在我国影响很大,近几年来,一直被作为中学生必课的文学作品.
欧~亨利(1862~1910)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欧~亨利一生创作了270多个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还有数量很少的诗歌他颇善情节设计,处处留下玄机,结局常常以出人意料出外而收场。读后使人不禁使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网络全书”.黑色幽默,“含泪水的微笑”。代表作有《爱的牺牲》、《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叶子》等.
契诃夫(1860-1904)他常以十九世界俄国社会中所常见的凡人小事为素材,用语言简练、讽刺尖刻笔触描写小人物和知识分子两类人的命运。代表作有《小职员之死》《变色龙》。《套中人》等。契河夫是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剧作家和短篇小说家,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杰出代表
⑶ 亲们帮我找一些外国的18、19世纪的那种小说名著之类的
哈代的小说以他所生长生活的英格兰西南部地区为背景,富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他将这些小说大体分为3类: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和精于结构的小说。其中以第一类最为重要。属于此类的长篇小说有《绿林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居人》、《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一般认为它们是哈代思想、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其中又以悲剧故事《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最为杰出。前者写贫苦美丽的挤奶女工苔丝因年轻无知而失身于富家恶少亚雷·德伯,受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煎熬,最后失去自己真心爱恋的安玑·克莱,悲愤绝望之中,杀死亚雷,坦然走上绞架。后一部小说写贫苦善良的孤儿裘德·范立奋发自学欲赴高等学府深造,但无入门之道。他与志趣相投的表妹淑·布莱德赫双双摆脱法定配偶而自由结合,但为社会所排斥,流浪街头,最后家破人亡。这些作品表现了时代的先进思想,向维多利亚时代旧有习俗观念和制度提出严正挑战,在当时遭到非议。他的性格与环境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描述男女主人公一生的奋斗、追求、幻灭,反映人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与环境(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剧烈冲突,因而富有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属于罗曼史与幻想的小说,大致包括《一双湛蓝的秋波》、《司号长》、《塔中恋人》、《意中人》,侧重描绘以浪漫爱情为主要内容的人生图景。精于结构的小说有《计出无奈》、《埃塞贝妲的婚事》、《冷淡女子》等。在这类作品中,哈代着意进行了小说结构技巧方面的实验,从中可以看出哈代在小说创作过程中所作的多方面探索和尝试,以及他与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新浪漫主义潮流的联系。后两类作品的思想主题往往也与性格与环境的小说相通,而且更加富有理想主义色彩,其中也不乏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的佳作。他的中短篇小说,或嘲讽世事人生,或探索心理活动,或记述浪漫传奇。其中如《三怪客》等,已跻入世界中短篇小说佳作之林。哈代小说风格多变,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因在小说创作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而成为英国19世纪后期的代表作家。
⑷ 哪位高手知道英国18世纪有哪些现实主义小说家,各自有何作品及特色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代表作《鲁宾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斯威夫特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刺传统。
菲尔丁是英国现代小说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汤姆琼斯》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⑸ 18世纪和19世纪英国文学代表作品分别有什么
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迪福是这种新型小说的奠基人,他的《鲁宾逊漂流记》为小说的发展开辟了新路。斯威夫特的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是当时的一部重要作品。四五十年代后,理查逊、斯莫莱特的作品取材日常生活,结构完整,语言通俗,把现实现实主义小说推进了一步。菲尔丁集各家大成,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作家。他的代表作《汤姆 琼斯》是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9世纪初期,英国浪漫主义成就卓著,拜伦的《唐璜》,雪莱的《西风颂》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都表达了乐观主义信念。
19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姐妹等一批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是狄更斯的《双城记》。
⑹ 可以给我介绍一下18世纪英国的著名作家及其作品,文学流派,文学思潮吗
《鲁滨逊飘流记》是18世纪英国著名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品,小说主要描写人对自然的挑战。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强调的主要是西方18世纪启蒙主义的观点,歌颂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冒险进取精神。
其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还著有《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大疫年日记》等。
亨利·菲尔丁 “英国小说之父”,再现18世纪英国社会的流浪汉小说。
《弃儿汤姆·琼斯》是围绕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世和恋爱波折,通过他们的流浪经历,极广泛地描绘了英国城乡社会生活的真实画面。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是《约瑟·安德鲁传》和《弃儿汤姆·琼斯》。
乔纳森·斯威夫特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作家。
作为典型的讽刺作家,在斯威夫特笔下,丑恶人性的表现不胜枚举:背信弃义、无知浅薄、为非作歹、懒散腐败……这一切的症结皆在于人类道德的堕落。他通过对慧骃的描绘,就是寄托了自己对理想的人性和道德的追求。
代表作是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作者借托船长格列佛之口逼真地描述了在四次航海中的奇异经历,通过这种幻想旅行的方式来影射现实,极尽讽刺之能事,对英国的君主政体、司法制度、殖民政策和社会风尚进行了揭露。
⑺ 欧洲小说发展的三个阶段有哪三个,分别的代表作有哪些急需,谢谢。
第一阶段: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欧美发展
从文学的角度说,19世纪是小说的时代;而欧洲小说在这个世纪有长足的发展,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在 人间喜剧很大程度上又要归功于现实主义文学运动的推动。
现实主义作家对反映复杂的现实生活怀有巨大的兴趣和自觉性。不论他们的创作侧重于生活的那一个侧面,选取什么题材,他们的注意力都不限于个别的人物或事件,而是力图通过主人公们曲折坎坷的命运概括时代的面貌,描绘它的“风俗”、社会各个阶层和错综复杂的现实关系。
19世纪,在已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的长篇小说中,从题材类型说,家庭小说和以年轻人的追求、命运为主题的小说最为突出。但对现实主义作家而言,家庭决未孤立于社会生活之外,而是人类生活的一个十分重要而特殊的领域。家庭小说描写在这个领域中发生的各种冲突,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和莫泊桑的《一生》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家庭生活小说在19世纪的广为流行并非是作家们要逃进家庭生活的避风港中寻求心理上的暂时的平静;恰恰相反,而是因为,在一向温情脉脉的家庭生活中发生的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戏剧”最能反映道德伦理、社会价值标准的巨变,从而成为作家描绘社会生活的一个绝好的视角。在这些小说中,社会生活不但是家庭生活的大背景,而且是家庭内部各种矛盾冲突的根源。
现实主义小说中年轻的主人公们更不是远离社会的荒漠英雄,以他们的命运为主题的小说甚至比家庭生活小说更引人注目。司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许多作品(如《幻灭》)、萨克雷的《名利场》、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福楼拜的《情感教育》(它的副标题就叫“一个年轻人的故事”)等可称为这方面的杰作。作者们在这些小说中或者通过主人公的遭遇和人生道路的抉择,极其深刻地揭示了那个社会的道德真象以及它如何扭曲、毁灭了年轻一代,或者突出年轻人和社会的对立以反映社会的黑暗和对人的压抑;追求出路和幸福的青年要么擦干他们最后一滴纯洁的眼泪,顺应社会的道德而飞黄腾达,要么不屈服于社会而被社会所窒息、扼杀。
《卡门》剧照
可以说,在现实主义小说中,从最真实、最平常的日常家庭生活、一个人的命运,到巨大的社会历史变革、处在各种社会漩涡中的主人公们的感情世界和心理秘密,无一不得到清晰的反映。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强烈关注、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的关系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深刻理解、内容的丰富性等等,使得19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从根本性质上成为了社会小说,在这方面,托尔斯泰等的不朽作品堪称典范。
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法国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司汤达(1783一1842)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他善于从政治角度把握社会。他20年代发表的《拉辛与莎士比亚》(1825)第一次阐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1830年出版的小说《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法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大都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转变过程,如雨果、司汤达、梅里美、巴尔扎克。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以其广阔的社会画面、独特的艺术形象和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等特征而著称。 卡门剧照内容上,主要写城市富裕平民和没落贵族的矛盾,以及小市民的虚荣。
巴尔扎克(1799—1850)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他善于从经济角度把握社会。他的浩大的系统工程《人间喜剧》是世界文学史上一座高耸入云的丰碑。
司汤达(原名亨利·贝尔)于1783年出生在格勒诺布尔。司汤达的作品不多,写有长篇小说《阿尔芒斯》、《红与黑》、《吕西安·娄凡《(又名《红与白》)和《巴玛修道院》,以及为数不多的中短篇小说。其中《红与黑》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第一部成熟的作品。
《简·爱》
梅里美(1803—1870)是19世纪法国文学史上最富于艺术魅力的作家之一,是莫泊桑以前法国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他的主要创作成就是为数不多的20来篇中短篇小说,这些小说几乎每篇都是精品,都是杰作。其中最著名的是《卡门》和《高龙巴》。
福楼拜(1821—1880)是19世纪中期继巴尔扎克之后法国最重要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以其“客观而无动于衷”的美学原则和严谨精致的艺术风格,在法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为后来的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开辟了道路。
福楼拜一生创作了8部长篇小说。主要作品有:《包法利夫人》(1856)、《萨朗波》(1862)、《情感教育》(1869)、《圣安东的诱惑》(1874)等。他是一位创作态度极为严谨的作家,信奉古典主义理论家布瓦洛的格言:“流畅的诗,艰苦地写”。他对作品宇斟句酌,苦心推敲,力求在结构、语言、意境等方面臻于完美。外科医生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的实验主义倾向;对艺术美的刻意追求,形成了他精湛、严谨、清澈的艺术风格。
莫泊桑是19世纪后期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文坛上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聚集在左拉周围的几个自然主义作家,以普法战争为题,结集出版《梅塘之夜》,《羊脂球》是其中最优秀的一篇,福楼拜称之为“布局、喜剧性和观察的杰作”。成名以后,莫泊桑有机会涉足上流社会,扩大了他的视野。从1883年开始,他写作以上层社会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一生》(1883)、《漂亮朋友》(1885)、《温泉》(1887)、《皮埃尔和让》(1888)、《如死一般强》(1889)和《我们的心》(1890)。
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英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于30年代,40—50年代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等一派出色的小说家。除此之外,还有奥斯丁、爱米丽·勃朗特、乔治·爱略特等有影响的作家,他们的创作共同促成了19世纪中期英国文学的繁荣。
查尔斯·狄更斯生于英格兰南部海港朴茨茅斯。查尔斯·狄更斯出生两年后,全家被调往伦敦。全家在伦敦住了三年后,又迁往查特姆。就是在查特姆,狄更斯开始上学读书。他父亲有一些藏书,虽然数量不多,但其中有像《汤姆·琼斯》、《威克菲牧师传》、《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蓝登传》和《小癞子》这样的好书。这些书,年幼的狄更斯不止读过一遍。至于这些书对他的巨大影响,可以从他后来的小说创作中分明看出。
1857年,查尔斯·狄更斯已年满45岁,这10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也是他社会活动的高峰时期。他几乎每隔两年就出版一部有影响的长篇小说,如《董贝父子》(DombeyandSon1848)、《大卫·科波菲尔》(DavidCopperfield,1850)、《荒凉山庄》(BleakHouse,1853)、《艰难时世》(HardTimes,1854)和《小杜丽》(LittleDorrit,1857),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简·奥斯丁(1775—1817)是18世纪向19世纪过渡的一位现实主义小说女作家。在她42个人生岁月中,留下6部长篇小说:《傲慢与偏见》(1813)、《爱玛》(1815)、《理智与情感》(1811)、《诺桑觉寺》(1818年出版)、《曼斯菲尔德庄园》(1814)、《劝寻》(1818年出版)。这些小说的题材均来自英国乡村中产阶级的家庭生活。但作者善于从这些平淡无奇的生活琐事和世态人情中发掘出严肃的道德主题。幽默反讽的艺术手法使作品清新深邃,回味无穷。这是奥斯丁对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突出贡献。奥斯丁的代表作是《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都写爱情和婚姻,生动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揭示出 简爱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乡村生活的闭塞。
萨克雷(1811—1863)是与狄更斯齐名的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继承了斯威夫特、菲尔丁的现实主义传统,在为数不多的小说创作中,运用讽刺等艺术手法,塑造了为数众多、绚丽多姿的人物形象,成为“当代欧洲作家里的第一流的大天才”,“一位犀利而无情的讽刺家”。他出色的讽刺才能,对社会丑恶的辛辣抨击以及挖苦嘲笑的幽默风格,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特殊的地位。
夏洛蒂·勃朗特(1816一1855)是英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是一位富于文学才华和艺术魅力的女作家。她一生创作了4部长篇小说:《教师》(1846)、《简·爱》(1847)、《雪利》(1849)、《维莱特》(1853),描写了小市民知识妇女的命运与抗争。
艾米丽·勃朗特(1818—1848)是夏洛蒂·勃朗特之妹,以唯一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1847)而饮誉文坛。小说写希剌克厉夫与女友卡瑟琳生生死死的奇特爱情和他变态复仇的性格,通过希克厉和卡瑟琳之间痛苦而曲折的爱情经历,展现了人性的扭曲与复归,表现了爱情和复仇的主题。
肖伯纳(1856—1950)受易卜生的影响,坚决主张艺术应当反映迫切的社会问题,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他认为戏剧是“思想工厂”,舞台是“宣传讲台”,并由此开始他的戏剧创作。从1892年开始发表第一个剧本,到1950年去世,他一共写了51个剧本。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拿破仑战争之后,西方民主思潮、西方文化吸引了俄国人,俄国的文学开始繁荣。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出现了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别林斯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奥斯特洛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等被誉为“灿若星辰的伟大名字”的文学大师。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较之西欧各国形成稍晚,但发展迅速,成绩突然。40年代,当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到高潮时,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却刚刚形成,而在50—60年代法国文学批判力量开始减弱时,俄国文学却迅速发展,蔚为壮观,并在60年代达到顶峰。
普希金(1799一1837)是俄国传统进步文学的集大成者,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抒情诗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俄罗斯民族生活的情调。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开俄国文学史上“多余人”形象的先河。其作品的俄罗斯文学民族特色和语言风格,开创了俄国文学的新时代。
莱蒙托夫(1814—1841)是十二月党诗人和普希金的直接继承者。在他短促的27年中创作了400多首抒情诗和一部长篇小说——《当代英雄》(1840)。小说主人公毕巧林对贵族社会空虚的生活深感不满,但又徒有 油画反映的十九世纪欧洲社会状况过人的才华,缺乏生活目标,于是玩弄人生,浪费生命。莱蒙托夫借毕巧林的日记写出了俄国文学史上又一个“多余人”的自我认识,开了俄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的先河。
美国现实主义代表马克·吐温
费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是19世纪中后期杰出的俄国作家,1866年发表的《罪与罚》,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1880年发表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或译《卡拉马助夫兄弟们》),更是作者哲学思考的总结,被称为人类有文明历史以来最为伟大的小说。有作家点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执著于研讨人与上帝的关系,经常摆荡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穿梭于神性与魔性的两极,直到他年届六十,终于写下《卡拉马助夫兄弟们》,在人类精神领域中,竖立了一座高峰。”
托尔斯泰1828年9月9日出生于图拉省克拉皮文县的亚斯纳亚·波利亚纳(今属图拉省晓金区)。他家是名门贵族,其谱系可以追溯到16世纪,远祖从彼得一世时获得封爵。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1855)、《少年》(1857),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1820年之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1812年库图佐夫领导的反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歌颂了俄国人民的爱国热忱和英勇斗争精神,主要探讨俄国前途和命运,特别是贵族的地位和出路问题。小说结构宏大,人物众多,典型形象鲜活饱满,是一部具有史诗和编年史特色的鸿篇巨制。1873~1877年他经12次修改,完成其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小说艺术已达炉火纯青。
美国现实主义文学
1865年至1914年间的美国文学在美国文学史上称为现实主义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文学是美国精神的表现,尤其是美国小说。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一种反动。正视现实,不尚空想。现实主义文学又为现代主义文学铺平了道路。
马克·吐温经过内战以后的美国社会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50年,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宗教。这一巨变彻底改造了美国社会的性质和观念。新一代作家不满意于老一代的浪漫主义思想,生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企图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他们的解释,主张客观现实,摒弃主观偏颇、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人们的兴趣现在已转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到现实的野蛮、肮脏,直接公开描写阶级斗争,这时的作家已能描写人物在各种条件或环境下的反映,描述远西(FarWest)、新移民和劳动阶级的斗争,这些作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注意现实生活的创作倾向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这一时期的三个代表作家是豪威尔斯(WilliamDeanHoweils),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和马克·吐温。们真实地描写了美国本地风土人情,带有浓厚乡土气息,挖掘了人们的内心生活。他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东部地区十九世纪后半叶的生活,有行将消失的边疆地区、有农村、有小镇、还有噪动的都市。有本土的主人公、有,美国式的姑娘,、有为生活所迫的中产阶级家庭、有商人、有心理复杂的市民。总之,他们为后来的现实文学在题材、技巧和风格上都树立了典范。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欧美发展
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在二十世纪产生过许多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世纪,欧美各国的现实主义文学普遍得到较大发展,而且在整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呈基本平衡态势,而不再像19世纪那样,有一两个国家的成就在某个时期处于领先地位。总体上,在19世纪已经取得长足发展的法国、英国、美国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国一改原来的滞后面貌,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东欧、南欧和北欧涌现出众多著名作家;在拉丁美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学的第一道曙光就出自现实主义文学,而且60年代以后在世界文坛引起巨大轰动的“文学爆炸”,也是源于现实主义文学奠定的基础。
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
东欧的现实主义文学跟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捷克作家雅罗斯拉夫.哈谢克(1883—1923)在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1920--1923)中抨击奥匈帝国穷兵默武的行径,塑造了帅克这个善良乐观而威武不屈的、代表着捷克民族精神的普通人形象;另一位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系列风格独特的小说,表现捷克人民丧失生存自由、丧失国家主权的极度悲哀和痛苦。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1923一)擅长寓深刻哲理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她的诗作从《呼唤雪人》(1953)到《结束与开始》(1993),都着力表现人在自然与历史中的内涵。
南欧与北欧的现实主义文学
以描写古老家族盛衰的史诗性作品和表现反法西斯题材的作品最为成功。挪威作家克努特.哈姆生(1859-1952)的《大地硕果》(1917)和西格里德.温塞特(188—1949)的《克丽丝丁》(1920―l922)都是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反映民族生活和斗争历程的史诗性作品。
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
拉丁美洲的现实主义文学,与该地区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同步发展,从20世纪初期至中叶蓬蓬勃勃、欣欣向荣,成就斐然。墨西哥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有马里亚诺.阿苏埃拉(1873—1952)和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一1998)。前者的《底层的人们》(1915)再现墨西哥的民主革命历史,描写了受压迫的农民为土地和自由而进行的斗争;后者的《太阳石》(195)赞叹古代文化的辉煌,抒发了对祖国河山的挚爱激情。
智利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伟大的民族诗人巴勃罗.聂鲁达(1904-1973)是拉丁美洲诗坛最为璀璨的明星之一,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于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米兰。昆德拉
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1929一)的小说把幽默作为表现荒诞的一种形式,以反讽作为解剖人生的有力武器,以轻松、随意而且常常带有戏谑、幽默、嘲弄的笔调来写悲剧性内容,表现出一种超越了狭隘的对人类生存绝对无条件肯定之后的智者的彻悟。他的小说曾经在20世纪20年代初引起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当时的文坛出现过被称为“昆德拉现象”的热潮。
现实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概括
这个术语及其定义是在1932至1934年苏联文艺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讨论过程中,由作家和理论家提出、经斯大林同意后确定下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在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 静静的顿河作家协会章程里作了如下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
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直接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文学。自从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世界历史舞台起,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就开始了。英国宪章派诗歌、德国无产阶级诗歌及法国巴黎公社文学就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端。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一般认为形成于20世纪初,即俄国1905年革命之后,是从高尔基的《母亲》和《敌人》的创作开始的。19世纪无产阶级诗歌,包括鲍狄埃等的巴黎公社文学,只是无产阶级文学的萌芽,不能看作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虽然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中期已经形成,它能够从理论上科学地论证社会主义必然要获得胜利的历史规律性,但是,这个时期的工人运动还刚刚开始。那些与工人运动有联系的作家、艺术家由于工人运动本身尚不成熟,他们还不能描绘出与工人运动有联系的整个时代和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现实主义图画。要做到这一点,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思想团结一致的千百万人民群众行动起来之后。换句话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同无产阶级革命的成熟阶段相联系的。只有到了第一次俄国革命时期,才具有这种革命的形势和特点。高尔基的小说《母亲》正是在第一次俄国革命的高涨时期酝酿成熟的。这部作品具有深厚的现实基础。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展现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广阔画面,明确展示出这一革命的未来前景,通过对革命者的艺术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在整个社会生活中运行着的革命洪流,并为工人群众树立了社会主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在这里,高尔基运用与过去艺术家不同的方法解决了新时代给艺术提出的新课题。《母亲》的产生标志着世界艺术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高尔基被公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艺术沿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尽管在革命胜利初期,苏联文艺界出现过许多具有各种不同思想倾向的文学流派和团体,但至2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文学中已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共同思想艺术倾向的重要作品,如绥拉菲莫维奇的《铁流》、富尔曼诺夫的《恰巴耶夫》、革拉特科夫的《水泥》、马雅可夫斯基的《列宁》与《好!》、法捷耶夫的《毁灭》、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第一、二部)、潘菲罗夫的《磨刀石农庄》以及阿·托尔斯泰、列昂诺夫、费定等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继承并发展了高尔基在《母亲》创作中的基本原则。它们在忠于现实的基础上,力求对现实事件作出历史的全面的描写,对新生事物表现出满腔的热忱,而且这些特点已成了苏联文学中的主导倾向。绥拉菲莫维奇的作品《铁流》中译本封面。从20年代后半期起,许多苏联作家、理论家开始注意创作实践中这些日趋成熟的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许多不同的创作方法的口号,如“无产阶级现实主义”,“有倾向的现实主义”,“社会的现实主义”,“英雄的现实主义”等。其中“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合会)的理论家竭力主张“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这是把哲学上的概念直接搬用于艺术创作。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在已成为全世界一切进步作家的旗帜,中国人民的文学正在这个旗帜之下前进。正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一样,中国人民的文学也是世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现实主义文学-新现实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意大利电影、文学领域出现的流派。新现实主义是抵抗运动的产物,反映了这一运动的理想和要求。它是一群经过反法西斯斗争洗礼的进步作家、艺术家的组合,以争取社会进步、民主、平等为思想旗帜,以忠实地反映历史的真实和面临的现实为艺术纲领。新现实主义文学从诞生到衰退,前后持续了十余年。
它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反映抵抗运动和南方问题,象一根红线贯串在早期新现实主义文学中。作家们以经历墨索里尼统治的“黑暗的二十年”或参加反法西斯斗争的亲身体验,热情地描写意大利人民反对法西斯和德国纳粹侵略者的可歌可泣的斗争(维加诺:《安妮丝之死》,1949),对法西斯残害善良人民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予以无情的揭发和鞭笞(普里莫·莱维:《如果这是人》,1947);以巨大的现实主义力量,暴露意大利南方惊人的贫困、落后(卡尔洛·莱维:《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45);反映南方农民争取土地的斗争和他们政治上的觉悟(约维内:《神圣的土地》,1950;贝尔托:《满天红》,1947;《强盗》,1951)。但另一方面,早期新现实主义作品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陷。作家们不能正确、深刻理解自己描绘的事实,缺乏对事实本身的艺术概括和揭示。他们尖锐地提出了问题,但挖掘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更不清楚解决问题的办法,因而常常流露出小资产阶级意识和哀伤情调。
这些作品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人道主义思想和写真实的创作原则。新现实主义者满怀诚挚的爱怜,描写善良而软弱的小人物,如失业者、流浪汉、贫苦农民、公务员,他们为了获得一块面包、一片土地而同命运搏斗,但都以失败告终,美好的追求都成泡影。作家们为小人物的遭遇发出愤怒的呼喊和抗议。这些洋溢着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广大劳苦群众同严峻现实的深刻冲突和对立,揭露了整个社会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的阴暗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