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微小说 » 短篇小说第五期作品版中

短篇小说第五期作品版中

发布时间: 2022-07-31 01:17:10

❶ 莫言获奖图书有哪些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莫言所写作品进行评比,他的作品有《檀香刑》《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透明的红萝卜》《丰乳肥臀-增补版》《藏宝图》《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铐》《白狗秋千架》《莫言精选集》《莫言作品精选》《酒国》《食草家族》《白棉花》《红树林》《月光斩》《老枪·宝刀》《会唱歌的墙》《司令的女人》《良心作证》《锁孔里的房间》《什么气味最美好》《传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篇小说选》《莫言王尧对话录》《战友重逢》《蛙》等。

❷ 求当代作家罗望子 <<旋转木马>>一文,最好还有他的其它作品.

漫步在小说中的马拉松选手
晓华 汪政

罗望子是一位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并重的作家,这使他在单边主义盛行的新时期小说思潮中总是常常越出人们的视野而又在蓦然回首时留给人们丰富的阐释空间。
罗望子是在八十年代中期从事小说创作的,他以《橄榄镜子》开始了他最早的回忆系列。这些作品有着成长小说的味道,大都是对少年往事的追怀,许多作品充满了诗性的意象。《南方》是罗望子这一风格的代表与总结:“我想我们这一代,生活在幻觉之中或者说依赖于幻觉生活的人,绝对不止我一个,我们一般都以童年为支点,向上追溯……”作为中篇的《南方》,其语义是相当丰富的,有着许多“原型”的叙述基因,如恋母情结,如出走、寻找等母题,但让读者怦然心动的依然是作家从童年视角所忆及的女性/南方情愫,充满水气与烟雾的南方与愈走愈远的发黄而凄迷的女性背影,使《南方》成为一首抒情诗。但要注意的是,《南方》的后半部实际上是对“南方”的消解和背叛,也就是说它同时暗喻了这一模式在罗望子手中的终结。此后,回忆由过去时态变为现在时态,转述也部分地变为呈现,这就是《红色消防车》、《望风》、《握着刀片溜达》、《被俘》、《假定约会》等作品。从外观上讲,它们好像已不能归为回忆,似乎应看作少年小说,因为这些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少年,它们显然有着作家童年的记忆与经验。因为受到塞林格、贝娄以及“迷惘的一代”等作家的影响,作品的主人公都是一群不安分的学生或待业青年,其实,社会身份与角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少年心理”。与前面的作品突出的区别是,少年心理不再是长大后回首往事的伤感,也不再是虚拟的童年视角,而是正在进行中的少年人生之路。这里面有罗望子对人性的假定与剖析,罗望子一方面看到了少年们那种不安分的青春骚动所凸现出的呈“中性”色彩的行为观念与行为方式,如高明对红色消防车(《红色消防车》)的迷恋,如唐突的“初恋”(《假定约会》),他们在成人生活背景的衬托下划出的流畅、简单的行为线条是那么的诱人和美丽,让人怀想和感叹不已,但另一方面更多的是罗望子对少年心理中某种可能性的分析与观望,这种分析与观望显然令罗望子感到恐惧,如《被俘》与《望风》在这方面就较为典型。
在回忆系列中,与上述“少年行”对等的是罗望子的“好汉庄”,它们已经超出了作家的有限经验,那实际上是对“历史”的书写。罗望子的“好汉庄”系列小说写得非常结实有力,没有半点张扬与飞动,在故事的戏剧性处理上也显得相当成功,其中的代表作首推《识字课本》。这是一篇以人物作为结构分层的作品,从表层看,这是一篇有关抗日的战争小说。苏北的好汉庄迎来一批有志抗日的青年,而作为双方拉锯要冲的好汉庄则充塞着立场各异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再往深里看,这又是一篇对历史必然性予以解构的作品,因为它没有以惯常的抗日战争小说去处理它,这是作者的立场所在,但也不妨是作者技术上的一种狡黠,它极大地挑逗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样,我们就顺利地进入到了作品的最里层,从人物或事件的角度看,用叙事学的概念讲,其“核心功能”,即促使人物行动,促使事件出乎人们乃至人物自己的预料从而也改变了人物性格的因素是人物自身隐然不现而在非常情境之下被“催化”出来的潜在意识。什么是历史之魂?是历史的偶然性。什么又是历史的偶然性?如果联系到好汉庄系列的另一篇《1988》中九弹、蛐蛐与小鹿的遭遇和经历,那就是这些在正常情境中无法解释而在突然之中出现的动因。《识字课本》中刻划最出色的三个人物是铁、阿真与月隐,而故事的最终结局便是月隐对简超常的谋杀,罗望子以高潮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一点在精致的短篇《流放》中也得到了发挥。
罗望子后来喜欢将自己的一些作品列入“词语梳理”的名下,这是一种令人饶有兴趣的做法,这种兴趣一直延续到他的第一个长篇《在腼腆的桥上求爱》。他在构思这部长篇的时候,试图靠近他的人物,靠近人物生活态度的根本,最后罗望子抓住了一个词――腼腆,这个词是一个核心,它是人物“存在编码”(昆德拉语)的关键词,人物的行动往往受这个核心的牵制。主人公就是直接命名为腼腆的人,他是一个教员。妻子因为他的平庸几乎不拿正眼瞧他,以至于最终离婚,儿子也对他有着极大的不信任,他还是周围同事背后取笑的对象,而他自己每做一件事哪怕是极小的事情也要常常考虑再三,犹犹豫豫,欲行又止,只有一个叫阎小红的女人把他作为陌生的精神恋人,但当她真正走进了他的时候,却感到了厌烦,只剩下悲悯。随着情节的展开和人物境况的变化,小说中“腼腆”的深意不断地被揭示出来,罗望子想告诉读者的是,腼腆也许并不一个是一种个人行为,而是一种带有某种共性的东西,不只是腼腆的人,在他的周围的那些男人们,无论他们是怎样的身份、地位,无论是怎样的性格,有着怎样不同的经历,他们的内心深处都会有柔软的、腼腆的、惧怕的一面。罗望子对男性内心的剖析往往又来自于对女性内心的刻划,女性作为社会生活的另一面,作为男性的一面镜子,在折射出他们的同时,也展示着自己。作品中阎小红和杜婵是作者着力描写的两个女性,一个是风韵犹存的少妇,一个是充满活力的新新人类,她们的美丽是不同质的,她们的生活观念和对世界的认识也截然不同。如果说古典、幽闭、渴望精神世界的富有的阎小红时时流露出害羞与腼腆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新潮、时尚、充满激情的杜婵的腼腆则似乎让人不可思议。作为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杜婵对爱的理解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传统的伦理道德对她来说也许就是一张废纸,她不在乎朝三暮四、水性杨花,她的大胆、直接、主动进攻,让男人们无不俯首称臣,但当她遇到阎小红的男人的时候,情况突然有了改变,“杜婵天生不会腼腆……可事实是,面对这个成熟的男人,她越来越腼腆,腼腆得有些过分”。罗望子也许正是想通过这个极端的例子来揭示他对人的本质的一种理解,他这样解释:“‘腼腆’不仅仅源于自我保护,更主要的还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女性的一面。”“腼腆”是小说的支撑点,作者意欲表达的是,一些东西是人类所共有的,无论是显现的,还是隐密的,它都与生俱来无法回避。从语文学的角度讲,词语的梳理当属辞典学与训诂学的范畴,人们企图拨开经验的重重遮盖找到语言的最初源头,而用叙述去梳理词语将会使词语继续衍生和增殖,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接近语言呢?如果这样去思考,那么接近的并不是语词,而是作家不愿被有限的语词拦截与限制的经验与人性之河。
1990年代以后,罗望子走上了更加接近现实的尝试之路。他在这时期的一些小说中,对人物潜在意识的挖掘和对人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成为主体,从而在人类精神生活的意义上进入了真正的“现代性”写作。《黑色甜蜜》自然是与这类作品一脉相承的,而事实上,在此之前,《婚姻生活的侧面》、《游走城市的人》、《裸女物语》、《另一时间》以及后来的三篇同题小说《老相好》,都可以看作是对现代人精神层面的探寻。现代人相互接纳而又相互推拒,互为依存又互为排斥,人们在城市中游走,不断地走出自己的家庭,不断地进入别人的家庭,同时又不断地被他人所入侵。推拒与诱惑同在,真实与虚假变幻,罗望子对现代人的角色心理作了深刻的剖析。《老相好》三篇是在这种观念下的颇具游戏性的尝试,罗望子在与张钧的访谈中谈到:“这种方式我觉得是我对于生活的一种比较准确的表达,它们是一种虚拟的真实的生活。至于你说我是危险的叙述,还不如说是一种冒险式的叙述。当时我确实是想产生一种互文性的效果,一方面是从语言感觉上的互文性,每一篇换一种语感,但又互相渗透;再一方面就是故事的互文性,三篇小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老相好》借助的是旧得不能再旧的“三角关系”,但表达的却是罗望子对人与人、人与世界的新的看法。那种人对世界的担心,对来自身边的威胁的恐惧,以及纠缠于其中的空虚与荒谬构成了罗望子现代写作的核心语义,同时,我们透过小说也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善良和希望,体会到他对“小人物”同情与悲悯的叙述立场。这种“弱恐惧” 构成了罗望子现代写作的核心话义。罗望子在小说中理埋藏了许多的善良,许多的努力与希望,包括在前期少年小说中,即使他们的人性真有了令人惊讶的先天性的扭曲,即使他们游荡在社会学与刑法学意义上“犯罪”的边缘,但依然给予种救赎的努力,显现出一种与扭曲同在的同样令人惊讶的“道义”。所以,重要的是叙述人的立场,一种同情与悲悯。当罗望子发现了这一点时,他就必然地重新发现并认同了契诃夫,罗望子写道,“这几天,我在重读契诃夫的小说,不断地表现出一种非常幼稚的惊讶,因为这种惊讶不应该发生在我这样一个写作者身上的,我为此而羞愧。我对契诃夫这样的作家,了解得太少了,但我也终于明白,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追随他的原因。大家,一百年后还是个大家。同时,我也得承认,正因为我还有惊讶和发现,我才能确信自己还有继续写作的激情。”有此种人文情杯的作家是应当庆幸的。
由于有了《旋转木马》、《漫步月球的马拉松选手》,罗望子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个寓言作家。其实,早在罗望子的回忆小说阶段,他就已流露出一定的寓言主义倾向,如对历史的重写与虚构,在那些作品中,历史只不过是一个载体,所寓之义却完全是作家对世界对生活的感悟。《老相好》系列属不属寓言小说呢?我们觉得也有这种味道。正如前文所言,三角关系是一个老得不能再老的旧的叙事模式了,但罗望子通过对这个叙事模式的戏仿,表达了他对人与人、人与自身、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如果仔细搜寻,标题与细节的象征在罗望子的小说中是普遍存在时,比如《小雷鸟》中的小雷鸟,实际上是一个诗意的过去的精灵,它的真实与虚幻的飘忽不定的影子实际上标明了过往岁月的碎片般的隐现,因此,它与主人公构成的关系其寓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我们在一篇有关罗望子的评论里,曾经就《旋转木马》概略地说过:“寓言化的方式是罗望子潜心多年的收获,上佳的表演是近作《旋转木马》,我们认为,这是一部值得郑重推荐的作品,说得过分一点,即使放在整个新时期小说史上,它也是要给予留心的。罗望子显然从传统小说模式和后现代主义文学那里受到启发,他以童话和寓言的方式写出了他对人类生存的忧虑和批判。”这话过去已经多年,今天再看依然充满信心。作品通过视角(TAMEN/NIMEN/WOMEN)的转换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木马的遭遇,写出“人”对“物”(玩具)(但这时的物已在拟童话中获得了生命)的蹂躏;第二部分是人对木马的异化了的寻找,但当中不乏温情与希冀;到了第三部分,主体又回到了木马,这时的木马完全拟人化了,它们构成一个大逃亡的故事,然而,逃亡失败了,虽然,这其中曾经经历诗意和牧歌般的生活,但这诗意与牧歌很快就被撕得粉碎。在谈到此作的写作过程时,罗望子曾说他原想只写第一部分,但第一部分未能尽兴,于是就有了第二部分,尤其是第三部分,他写得最为顺手,他认为,“这一部分的场景,每一幅都可以绘成超现实主义的作品。”他这样理解自己作品的寓意:“彼时的我,对人类世界的图景是那么绝望,我无法愤怒,但是我可以忧虑……。”这是罗望子最好的中篇之一,视野开阔大气,风格奇崛华丽,童话、寓言、流行语、新闻体以及对古典牧歌文本的模仿,使之成为一个“拼贴”的文本,一次语言的狂欢,我们在那篇短论里这样结论道:“透过话言的喧闹和文本的狂欢,是作者几近绝望的呼告。”
《旋转本马》的风格在《漫步月球的马拉松选手》中又得到了发展,这也是一个拼贴的戏拟的文本,同样是寓言化的成功之作,科学报告的真实性与商业广告的虚假性,人的生活的真实与欲望带来的虚幻性构成对比。不过,在这里,人不再是木马,人直接登场,故事的结局也由此相应地变为人的出逃与失败。不过,要指出的是,《漫步月球的马拉松选手》虽较《旋转木马》有所发展,但从叙述上却不是最好的,它应该更节制些。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对于一个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并重的作家来说,谈论他是困难的,总觉得左右不得逢源,并且时不时要亮出自己的判断:你到底更看重哪一点?而作为一个作家,支持自己的这种理想显然也很不轻松,也许正因为这一点,罗望子一直被不少人判断为一个执拗的、晦涩的、负担过重的、似乎总也写不出“好看的”小说的作家。
但罗望子的意义恰恰在于此。从近作《美杜莎》、《灰姑娘》、《睡觉的哲学》看来,罗望子依然跋涉在他认定的小说之路上,这些作品对现实与人的介入更深了,这种深体现在他对现实的每一种变化对人所产生的压迫,体现在他对人的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细微的生命体验的体察与关怀。《美杜莎》看上去好象很单纯,但却构成了许多的错位关系,高桥与美杜莎、高桥与系主任、“我们”与高桥、高桥与可可、美杜莎与厨师……由于技术的支持,使得这种关系如排列组合一样几乎没有穷尽,而每种关系又都呈示出某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错位与尴尬。《灰姑娘》从改制、拆迁等普遍的社会问题起笔,经由一个滑稽情节的过渡而具体到小科员陶幸福、花枝与保姆臧红花之间的故事,在一种无以言说的氛围的压迫或者说推动下,人物不由自主地向着不可思议的前方奔去,终于导致了全面的崩溃。《睡觉的哲学》也将故事框在家庭内部,借由儿子是否寄宿学校这一小事的推动,在那种煞有介事的认真与繁复的动作中,呈现出的是人的空虚、无聊与相互间的渐行渐远。这些作品较之他前期的同类作品有了一种“放大”的感觉,“显微”的感觉,因为这种放大与显微,使作品似乎有一种不真实的、陌生的效果,而这一切又是以写实的手法并且是在现实的语境下叙述的,这样的对比使得小说产生了怪诞的美学效果。
这是人文的,又是技术的。罗望子已经越来越使这两者超越我们常说的内容与形式的二元对立而融合成一种小说的精神。即使依然是从两分法的角度讲,对目前的小说创作来说,这都是应该反复申说与强调的。自新生代小说式微以后,这些东西早已成了小说最严重的失落。对现实的恋癖式的趣味,对视听娱乐以及传媒技术的屈从,使得小说越来越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们的意思绝不是说小说不应该发展,而是说小说的发展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道路,应该体现自己的传统与积累。如果这样来认识的话,从现代小说历史看,任何人也不能否定小说的人文精神与技术演进这两个方面,只有当小说在生长中不失自己的面貌,即使它与这个世界形成了对抗,那这种对抗也是这个世界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动力之一。
我们套用罗望子的小说,将这篇短论取题为“漫步在小说中的马拉松选手”,以表达对坚持而超迈中的小说家的敬意。

❸ 莫言的小说出名的有哪几本

《 红高粱 》,《 酒国 》及《 丰乳肥臀 》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br> 2000年《红高粱家族》获亚洲周刊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br> 2006年出版第一部章回小说《 生死疲劳 》获颂福冈亚洲文化大奖。<br>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创作手法别具一格,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表现一个时代的难和痛。<br> 迄今有长篇小说《 红高梁家族 》、《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br>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br>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br> 1983年春,在《莲池》二期发表短篇小说《售棉大路》并被《 小说月报 》转载。<br> 秋,在《莲池》五期发表短篇小说《民间音乐》,此文得到老作家孙犁赏识。<br> 1984年春,在《 长城 》双月刊二期发表小说《岛上的风》、五期发表《雨中的河》。<br> 1985年春,在《 中国作家 》二期上发表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反响,《中国作家》组织在京的作家与评论家在华侨大厦举行讨论会讨论该作。<br> 是年,在多家刊物上同时推出中篇小说《球状闪电》(收获)、《金发婴儿》(钟山)、《爆炸》(人民文学)、及短篇小说《枯河》(北京文学)、《老枪》(昆仑)、《白狗秋千架》(中国作家)、《大风》(小说创作)、《三匹马》(奔流)、《秋水》(奔流)、等。<br> 1986年春,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由作家出版社出版。<br> 在《 人民文学 》第三期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br> 随即发表系列中篇《高粱酒》(解放军文艺)、《高粱殡》(北京文学)、《狗道》(十月)、《奇死》(昆仑),同时还发表中篇《筑路》(中国作家),短篇小说《草鞋窨子》(青年文学)、《苍蝇、门牙》(解放军文艺)等。<br> 在《十月》杂志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同年四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单行本。<br> 1989年三月,小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报小说奖。<br> 四月,中短篇小说集《欢乐十三章》由作家出版社出版。<br> 六月,在《人民文学》发表中篇小说《你的行为使我恐惧》。<br> 冬天,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酒国》。<br> 1991年春,在高密家中创作中篇小说《 白棉花 》(花城)、《战友重逢》(长城)、《 怀抱鲜花的女人 》(人民文学)、《红耳朵》(小说林),夏天,创作《神嫖》、《夜渔》、《鱼市》、《翱翔》等短篇小说十二篇。<br> 秋,中短篇小说集《白棉花》由华艺出版社出版。<br> 1992年,创作中篇小说《幽默与趣味》(天津小说家)、《模式与原形》、《梦境与杂种》(钟山)。<br> 三月,中篇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由社科出版社出版。<br> 十二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神聊》。<br> 1995年春节,在高密创作长篇小说《 丰乳肥臀 》。<br> 1998年,发表中篇小说《牛》([东海]六期,[小说月报]九期、[小说选刊]九期转载)、《三十年前的一场长跑比赛》([收获六期]短篇小说《拇指铐》([钟山]一期,[小说选刊]转协)、《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钟山]五期)、《白杨林里的战斗》([北京文学]七期)、《一匹倒挂在杏树上的狼》([北京文学]十期)、《蝗虫奇谈》([山花][小说选刊]五期选载)。<br> 1999年,发表中篇小说《 师傅越来越幽默 》([收获]二期)。<br> 小说集《师傅越来越来越幽默》由解放军文艺社出版。<br> 三月,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红树林》。<br> 十二月小说集《长安大道上的骑驴美》人由海天出版社出版。<br> 作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莫言在国际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获得过很多重要的奖项,比如:1987年《红高粱》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根据此小说改编并参加编剧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br> 1988年《白狗秋千架》获台湾联合文学奖,根据此小说改编的电影《暖》获第16届东京电影节金麒麟奖;2001年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2001年《酒国》(法文版)获法国“LaureBataillin”?<br> 翻译长篇小说《红高粱》而将莫言最早介绍到日本的是井口晃,他翻译的是《红高粱》(1989年)和《红高粱(续)》(1990年),均被收入日本最早的“新时期文学”集大成的《现代中国文学选集》系列(德间书店)。<br> 1992年出版了藤井省三翻译的小说集《怀抱鲜花的女人》(JICC出版局)。<br>

❹ 杜鸿的作品目录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及小说创作年表 80年代
散文《琴声》,《中学生之友》1984年1月第一二合期;广东人民出版社。
短篇小说《爱……》,《晓曦》,1984年第三期。
诗《山的故事》,《晓曦》,1985年第四期。
诗《老人的故事》,《晓曦》,1985年第四期。
诗《奶奶·星星》,《宜昌市报》,1986年3月10日。
诗《山里人》,《诗风》,1987年8月5日。
诗《情人的眼睛》,《青年自选短诗集》湖北省诗歌学会主编,1987年10月。
报告文学《一小人》,《宜昌日报》,88年8月2日并获该本“改革十年报告文学征文一等奖”。
散文《台球风透视》,《宜日日报》,1988年12月17日。
散文《信奉》,《宜昌日报》,1989年9月10日。
报告文学《燃烧光明的情怀》,《夷陵老一辈》,1989年10月。
评论《诱发学生作文四法》,《宜昌日报》,1990年2月21日。
1991年
报告文学《烛泪情》,《宜昌日报》,1月14日。
散文《中堡岛重游》,《湖北日报》,4月12日。
散文《桔趣与柑橘节》,《绿色大世界》,第四期。
散文《待到橙红桔绿时》,《长江开发报》,7月5日。
散文《待到橙红桔绿时》,《科技今年快报》,7月19日。
散文《最是橙红桔绿时》,《湖北市场》,8月5日。
散文《桔趣与柑橘节》,《宜昌日报》,9月2日。
散文《绿丛红桔最宜秋》,《湖北市场》,9月30日。
散文《柑桔与桔文化》,《长江开发报》副刊,10月11日。
报告文学《绿从红桔最宜秋》,《甜密的西陵峡》,10月版。
报告文学《永远向上的人》,《西陵风情》,香港天马出版社10月版。
报告文学《普通女性》,《西陵风情》,香港天马出版社10月版。
1992年
散文《中堡岛重游》,《光明日报·东风版》(头条)1992年4月21日。
散文《中堡岛重游》,《中国市场时报》副刊,1992年5月4日。
评论《触探民族脊梁的感慨·元辰评〈中堡岛重游〉》,《中国市场时报副刊》1992年6月29日。
评论《山坡羊·潼关怀西》,《古代诗文例说》,武汉出版社1992年8月。
评论《焚书坑》,《古代诗文例说》,武汉出版社1992年8月。
散文《中堡岛重游》,《三峡现代散文赏析》(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10月。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散文《绿丛红桔最宜秋》,《农村成人教育》杂志,1992年第10期。
报告文学《大鹏三故事》,《洞庭骄子》,1992年10月香港文艺出版社。
报告文学《风流黄金卡》,《首富村壮歌》,1992年10月内蒙古出版社。
报告文学《王仁林上中下》,《中国包装报》,1992年11月2日。
1993年
散文《温暖如家》,《人民日报·大地》,1993年10月14日。
散文《古镇乡情》,《中国环境报·绿地》,1993年1月28日。散文《古镇将被淹没》,《长江航运报》,1993年1月30日。
散文《朴实的古镇》,《中国人口报·苍生》,1993年2月12日。
散文《儿子的启示》,《青年人报》,1993年2月19日。
散文《温馨的摇滚》,《中国妇女报》,1993年3月1日。
散文《儿子》,《市场时报》,1993年3月15日。
散文《朴实的古镇》,《西楚文学》,1993年第三期。
散文《朴实的古镇》,《光明日报·东风版》,1993年4月15日
短篇小说《城市里破碎的夜晚》,《西陵峡》,1993年第四期。
报告文学《中国石材城忧思录》,《香港九七杂志》,1993年第四期。
散文《朴实的古镇》,《阅读与写作》,1993年第六期;附吴一干教授评论〈历史忧思的眼睛。
散文《朴实的古镇》,《宜昌日报》,1993年7月22日。
报告文学《挥泪别家园》,《中国城乡金融报》,1993年9月18日。
报告文学《泪别家园》,《中国建设报》,1993年9月21日。
散文《儿子的启示》,《宜昌文化报》,1993年9月。
散文《喜迁》,《长江开发报》,1993年10月6日。
报告文学《新时代崇高的人》(上下连载),《经济信息时报》,1993年10月9日和12日。
散文《胜似爹娘疼儿心》,《中国水利报》,1993年10月9日。
报告文学《三峡情,赤子心》,《三峡经济报》,1993年10月15日。
报告文学《泪别故土》,《东方时报》,1993年10月20日。
报告文学《序幕》,《人民长江报》副刊,1993年10月25日。
报告文学《三峡百万移民大迁徙》,《城市导报》,1993年10月25日。
报告文学《三峡首批移民记》,《辽宁科技报》,1993年10月29日。
报告文学《在巧字上做文章》,《中小学校长风采》,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
报告文学《三峡百万移民开始行动》,《现代家庭报》,1993年11月2日
散文《毛主席故居抒怀》,《三峡晚报》,1993年11月11日。
散文《在主席故土》,《中国老区报》,1993年11月25日。
报告文学《三峡百万大移民》,《三峡发展导刊》,1993年第十一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中国人口报·苍生》,1993年12月17日。
报告文学《三峡在移民》,《经贸时代报》,1993年12月20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宜昌日报》,1993年12月21日。
散文《在毛主席故居》,《长江开发报》,1993年12月21日。
散文《故物感心深》,《三峡经济报》,1993年12月26日。
1994年
散文《长江青苔的老屋》,《花溪》文学月刊头条,1994年第十一期。
散文《告别家园却情愿》,《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学副刊,1994年1月25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学副刊,1994年12月26日。
散文《宁静的宁河》,《环境保护导报》,1994年1月5日。
报告文学《三峡大迁徙》,《深圳商报》,1994年1月24日。
报告文学《三峡移民》,《农村青年》,1994年第一期。
报告文学《三峡坝区的女移民》,《中国妇女》,1994年第一期。
散文《宁静的宁河》,《希望导报》,1994年2月5日。
散文《三峡树》,《西楚文学》文学月刊,1994年第三期。
散文《长江青苔的老屋》,《青海日报》文学副刊,1994年8月23日。
散文《宁河幽思》,《中国环境报》文艺副刊头条,1994年4月2日。
散文《宁静的宁河》,《特区时报》副刊,1994年4月5日。
散文《故乡的树》,《三峡经济报》三峡风副刊,1994年4月9日。
散文《三峡树》,《中国环境报》绿地副刊,1994年4月21日。
散文《花栗树》,《长江开发报》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峡树》,《海南日报》副刊,1994年4月25日。
散文《三峡树》,《市场时报》副刊,1994年4月27日。
散文《入园》,《三峡希望报》副刊,1994年5月4日。
散文《三峡树》,《中国城市导报》副刊,1994年5月5日。
散文《三峡树》,《中国三峡工程报》副刊,1994年5月19日。
散文《眼神》,《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4年6月4日。
散文《儿子与树》,《家庭教育报》副刊,1994年6月9日。
散文《儿子与树》,《中国人口报》苍生副刊,1994年6月10日。
散文《三峡树》,《中国红十字报》博爱·人群副刊,1994年6月17日。
报告文学《泪别家园》,《三峡文学》文学月刊,1994年第六期。
散文《老屋·乡情》,《经济信息报》副刊,1994年7月3日。
散文《宁静的交响》,《三峡经济报》副刊,1994年7月9日。
散文《宁静的宁河》,《海南日报》椰风副刊,1994年8月15日。
散文《长满青苔的老屋》,《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1995年8月28日。
散文《长满青苔的老屋》,《三峡经济报》副刊,1994年9月17日。
散文《长江青苔的老屋》,《脱贫与致富》月刊并获该刊年度好作品品一等奖,1994年第九期。
散文《神农溪散记》,《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4年第1090期。
散文《送儿子》,《辽宁科技报》副刊,1994年10月13日。
报告文学《三峡百万大移民》,《旅游》杂志,1994年第十期
散文《神农溪散记》,《中国水利报》副刊,1994年11月8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海南日报》椰风副刊,1994年11月14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科技信息快报》副刊,1994年11月18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新华日报》新潮副刊,1994年11月20日。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散文《书房听西》,《经济信息时报》文学副刊,1994年12月20日。
1994年,获青岛第二届副刊文学奖。 1995年
散文《大海与人生》,《宜昌日报》副刊,1995年12月5日。
散文《眼神》,《中国东方时报》副刊,1995年1月13日。
散文《书房听雨》,《青海日报》副刊,1995年1月22日。
散文《斜雨满天的日子》,《宜昌日报》副刊,1995年2月8日。
散文《书房听雨》,《中国环境报》副刊,1995年2月9日。
散文《浮想往事》,《经济信息时报》,1995年2月9日。
散文《斜雨满天的日子》,《市场时报》副刊,1995年2月22日。
散文《斜雨满天的日子》,《三峡晚报》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斜雨满天》,《青年导报》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书房听雨》,《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5年2月24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市场时报》副刊,1995年2月28日。
散文《书记听雨》,《脱贫与致富》杂志,1995年第三期。
散文《斜雨满天的日子》,《中国三峡工程报》副刊,1995年3月9日。
散文《三峡树》,《环境报》副刊,1995年3月10日。
散文《神农溪散记》,《青海日报》江河源副刊,1995年3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之友》副刊,1995年3月23日。
散文《儿子与树》,《希望导报》副刊,1995年4月19日。
散文《身染小疾时》,《市场时报》副刊,1995年5月3日。
散文《长满青苔的老屋》,《青岛日报》副刊,1995年7月5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国卫生信息报》副刊,1995年7月26日。
散文《身染小疾》,《健康时报》山茶花副刊,1995年8月2日。
序《企业要向真广告靠拢》,《三峡坝区企业名录》,1995年8月8日。
散文《三峡风》,《中国水利报》副刊,1995年8月24日。
散文《三峡风》,《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5年8月26日。
散文《嬉戏八与发》,《长江开发报》副刊,1995年9月18日。
散文《黄花三记》,《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5年9月23日。
散文《三峡风》,《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5年10月6日。
散文《关于八与发》,《特区时报》副刊,1995年10月31日。
散文《三峡风》,《脱贫与致富》杂志,1995年第十期。
散文《在主席故居》,《阅读与写作》杂志,1995年第十一期。
评论《把握好历史感——读〈在主席故居〉(吴江)》,《阅读与写作》杂志,1995年第十一期。
散文《三峡的山》,《长江开发报》江天副刊,1995年12月11日。
散文《三峡的风》,《特区时报》蓝海洋副刊,1995年12月7日。
散文《呵,黑岩子》,《亚太经济时报》副刊,1995年12月16日。
散文《银杏沱的钟声》,《特区时报》副刊,1995年12月21日。
散文《呵,黑岩子》,《农民日报》大地周刊,1995年12月24日。
散文《三峡的山》,《经济信息时报》副刊,1995年12月26日。
1996年
散文《书记听雨》,《花溪》文学月刊,1996年第一期。
附:评论《书房听雨序·甘茂华》,《青海日报》,1996年10月20日。
散文《呵,黑岩子》,《宜昌文化报》,1996年4月。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峡》文学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荷塘鸣琴》,《西陵峡》文学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胡叫乱想》,《西陵峡》文学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峡》文学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西陵峡》文学季刊,1996年第四期。
散文《听雨》,《通俗文艺报》,1996年5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宜昌日报》副刊,1996年5月26日。
散文《土家人的清江》,《河北日报》副刊,1996年5月29日。
散文《清江随笔》,《散文百家》文学月刊,1996年第六期。
散文《斜雨满天的日子》,《通俗文艺报》,1996年6月2日。
散文《身染小疾》,《中国文化报》,1996年7月8日。
散文《白果树瀑布》,《青岛日报》,1996年8月2日。
散文《荷塘鸣琴》,《三峡晚报》,1996年8月19日。
散文《清江随笔》,《中国林业报》,1996年8月8日。
散文《白果树瀑布》,《宜昌文化报》,1996年8月。
散文《在柴埠溪古道上》,《中国环境报》副刊,1996年8月26日。
散文《清江随笔》,《中国水利报》,1996年9月1日。
散文集《书房听雨》,十六万字,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年10月。
中篇小说《小康工作队》,《三峡文学》杂志,1996年第十一期。
中篇小说《夷陵闲墨》,《书房听雨》,中国三峡出版社1996年10月。
散文《银杏沱的钟声》,《新华日报》,1996年10月11日。
散文《远思近想》,《青海日报》,1996年10月21日。
散文《天籁》,《青岛日报》,1996年10月23日。
散文《我的十三湖》,《宜昌文化报》,1996年11月。
散文《清江随笔》,《宜昌文化报》,1996年12月。
散文《清江随笔》,《花溪》文学月刊,1996年第十二期。
散文《白果树瀑布》,《环境保护导报》,1996年12月21日。 1997年
散文《思绪尽飞翔》,《特区时报》,1997年1月16日。
评论《〈书房听雨〉序》(甘茂华),《宜昌文化报》,1997年4月12日。
散文《白果树瀑布》,《江河文学》,1997年第一期。
散文《我的十三湖》,《花溪》,1997年第三期。
散文《感悟石宝寨》,《三峡晚报》,1997年4月6日。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散文《清江随笔》,《中国环境报》头条,1997年5月22日。
散文《荷塘鸣琴》,《宜昌文化报》,1997年4月。
散文《白果树瀑布》,《经济信息时报》,1997年4月12日。
散文《杂树·电线·鸟》,《经济信息时报》,1997年5月31日。
散文《峡江行船》,《旅游导报》,1997年5月23日。
散文《人格的香港》,《宜昌日报》,1997年6月4日。
散文《久违了香港》,《三峡法制报》,1997年6月27日。
散文《春天的故事》,《经济信息时报》,1997年6月28日。
散文《在未来水世界》,《中国三峡工程报》,1997年7月4日。
散文《峡江行船》,《三峡法制报》,1997年7月15日。
散文《太阳山随想》,《三峡晚报》,1997年7月21日。
散文《荷塘鸣琴》,《青岛日报》,1997年7月29日。
散文《峡江行船》,《宜昌日报》,1997年8月19日。
散文《峡江禁忌》,《三峡法制报》,1997年11月11日。
散文《〈移民县长〉的文化感》,《宜昌文化报》,1997年10月。
散文《荷塘鸣琴》,《海南日报》,1997年9月8日。
散文《露天电影》,《青岛日报》,1997年8月12日。
散文《五哥》,《青岛日报》,1997年9月16日。
散文《车溪千瓣莲》,《宜昌文化报》,1997年10月。
报告文学《海派人物》,《统一战线》,1998年第九期。
1998年
散文《在水底世界过年》,《青岛日报》,1998年1月17日。
散文《最后的图腾》,《三峡晚报》,1998年1月30日。
散文《露天电影》,《花溪》,1998年第七期。
散文《坛子岭》获1998年湖北专业报刊好作品一等奖。
散文《奉节·石宝寨》,《三峡文学》,1998年第十二期。
创作谈《追求乐观的光芒》,《江河文学》,1998年第十二期。
散文《露天电影》,《阅读与写作》,1998年第十期。
1999年
散文《昭君台》,《青岛日报》,1999年1月26日。
中篇小说《困兽》,《芳草》,1999年第八期。
散文《昭君台》,《青岛日报》,1999年3月22日。
散文《感悟山水》,《青岛日报》,1999年4月5日。
散文《感悟山水》,《经济信息时报》,1999年1月26日。
散文《忠州的影子》,《江河文学》,1999年4月5日。
散文《那一双清澈的大眼睛》,《宜昌日报》,1999年4月16日。
散文《感悟忠州》,《中国文化报》,1999年7月16日。
散文《忠州遇忠魂》,《中国交通报》,1999年7月30日。
散文《感悟忠州》,《青岛日报》,1999年8月9日。
散文《感悟忠州》,《工人日报》,1999年8月15日。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2000年
大型文化散文《怀想三峡》及2部旅游文集《白果树瀑布》、《幽幽情人泉》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散文《感悟秋风亭》,《中国文物报》,2000年9月24日。
散文《盐道怀古》,《中国交通报》,2000年3月1日。
散文《人之轻重秋风量,江亭小巧蕴意长》,《中国文物报》,2000年11月12日。
2001年
中篇小说 《尔雅书院》发于《延安文学》第四期。评论《元辰杜鸿作品引起关注》,《三峡商报》(高秉喜),2001年11月22日。
2002年
长篇小说《一个白痴统治的村庄》,时代文艺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被评论界称为21世纪的《百年孤独》,杜鸿本人被称21世纪“新生代”代表作家之一。
中篇小说《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芳草》第五期,并获芳草2002年度文学奖。同时,《荆州晚报》劈出五个专版对小说进行讨论。樊星、钱鹏喜、黄大荣等对小说进行了专门评论。
散文《老屋补记》,《阅读与写作》,2002年第十期,并附评论。
2003年
散文集《永远的三峡》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黑痣》发于2003年《红岩》第四期。
小中篇《幻想中的树》发于《广西文学》第十期头条。
散文《平湖秋月》,《宜昌日报》,2003年8月28日。
评论《读杜大江的画》,《三峡晚报》,2003年10月20日。
2004年
中篇小说《一个故事的原形》,《延安文学》2004年第五期。
中篇小说《请你入画》,《长江文艺》2004年第八期。
评论《具体环境冲突中的毁灭——评<请你入画>》(赵郭明),《长江文艺》2004年第八期;《三峡商报》,2004年8月25日。
中篇小说《困兽》,《红岩》2004年第十期。同年收入2004年度先锋小说选《王小波门下走狗第三波》。
散文《百年陈香》,《长江文艺》,2004年第十期。
散文《春茶带露》,《宜昌日报》,2004年3月31日。
散文《卖镜子的和卖茶壶的》,《三峡商报》,2004年6月12日。
评论《走进小径分岔的后花园》,《三峡晚报》,2002年6月15日。
散文《百年陈香》,《三峡晚报》,2004年7月1日。
散文《来生茶为妻》,《三峡商报》,2004年7月6日。
书话《酷夏读凉书》,《三峡晚报》,2004年7月28日。
评论《月是故乡明——读冯绪旋<三峡小移民>》,《楚都市报》,2004年8月6日。
散文《我的历史老师》,《三峡商报》,2004年9月10日。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散文《古镇诗踪》,《三峡晚报》,2004年10月11日。
散文《僧树佛酒》,《三峡晚报》,2004年11月21日。
评论《<石牌保卫战>展银屏巨制》,《三峡日报》(刘洪进),10月14日。
2005年
中篇小说《耶利哥的玫瑰》,《延安》2005年第一期。
短篇小说《我爱蝶狼》,《芳草》2005年第六期。同年《我爱蝶狼》获2005年全国首届青春文学大奖赛佳作奖。
散文《饥饿》选入《博客》2005年试刊号。
散文《一棵包谷的命运》、《盐道》,《中学生网络》2005年第六期、第八期。
背景资料《石牌和石牌保卫战》《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8期。
散文《话山话水话夷陵》《游遍天下》2005年第8期。
散文《看山是山》、《泰山,中华图腾》,《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第10期。
中篇小说《怀孕的男人》选入知识出版社《王小波门下走狗第四波·贫乏时代最幽默的文字》。
短篇小说《马小树的爱情》选入漓江出版社版《2005中国网络文学》。
评论《马宁摄影作品赏读》,《三峡晚报》,1月4日。
散文《关公坊酒外话》,《三峡商报》,1月15日。
散文《小镇太平溪》,《三峡晚报》,1月16日。
散文《从仪狄说起》,《三峡晚报》,2月6日。
书话《我的读书之旅》,《三峡晚报》,2月22日。
评论《故事和细节的力量》,《三峡商报》,3月18日。
评论《洇染本无致》,《三峡商报》,2005年4月20日。
评论《给生命留个路标》,《楚天都市报》,2005年4月20日。
散文《柴埠溪向左,震撼也向左》,《三峡商报》,2005年6月3日。
散文《拜谒屈原祠》,《宜昌日报》,2005年6月6日。
散文《香山与茗水》,《宜昌报》,2005年6月10日。
散文《滴沏城堡》,《宜昌日报》,2005年7月1日。
散文《梦游幻虚》,《葛洲坝集团报》,2005年8月26日。
散文《读石欲忘言》,《三峡晚报》,2005年8月27日。
评论《网络文学宜昌印象》,《宜昌日报》,2005年9月1日
散文《即佛即画三峡石》,《宜昌日报》,2005年9月22日。
评论《人物形象的喧哗》,《三峡晚报》,2005年9月7日。
评论《人物形象的喧哗》,《宜昌日报》,2005年9月13日。
评论《鸟飞前面的天空》,《三峡晚报》,9月20日。
散文《眩晕向左,震憾再向左》,《长江日报》,2005年10月14日。
评论《触探中国式油画的可能性》,《三峡晚报》,2005年12月15日。
评论《触探中国式油画的可能性》,《宜昌日报》,2005年12月20日。
评论《一次爱的虚拟行程》,《宜昌日报》,2005年12月23日。
2006年
短篇小说《马小树的爱情》,《星火·中短篇小说》2006年7月号。
长篇散文《峡江号子》,《芳草》文学,2006年第四期。
杜鸿发表作品目录
短篇小说《那三个春花雪月夜》,《芳草》网络小说选刊,2006年第11期。
中篇小说《刁民李梦醒的家庭隐私》入选《绽放——红袖八年精选集之〈狼情〉》(2006年6月南海出版公司)
散文《泰山记宗》,2006年《旅游度假》第8期。
2007年
《杜鸿中篇小说精选》,2007年3月,长江出版社出版
中篇小说《丢手绢》,2007年5月,《长江文艺》第五期

❺ 写《智慧之花》的叫什么

赵丽宏
著有散文集《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❻ 莫言是谁

莫言(1955年2月17日- ),
1981年 开始创作生涯。迄今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苔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透明的红萝卜》、《爆炸》等。另有《莫言文集》五卷。

1981年秋,在河北保定市的双月刊《莲池》第5期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

1982年,在《莲池》第二期发表短篇小说《丑兵》、第五期发表短篇小说《为了孩子》。 《檀香刑》
《生死疲劳》
《丰乳肥臀》
《红高粱家族》
《透明的红萝卜》
《丰乳肥臀-增补版》
《藏宝图》
《四十一炮》
《天堂蒜薹之歌》
《拇指铐》
《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选集》
《莫言作品精选》
《酒国》

食草家族》
《白棉花》
《红树林》
《月光斩》
《老枪·宝刀》
《会唱歌的墙》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证》
《锁孔里的房间》
《什么气味最美好》
《传奇莫言》
《莫言散文》
《莫言中篇小说选》
《莫言王尧对话录》
《战友重逢》
《蛙》
其中《罗汉大爷》(节选于《红高粱》)收入到人教版高中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十八课

❼ 求《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集》全文免费下载百度网盘资源,谢谢~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集》网络网盘pdf最新全集下载:
链接:https://pan..com/s/1tQvEJviO7XShjNFR610e-w

?pwd=k1ig 提取码:k1ig
简介:《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彩插励志版)》由闻钟主编:莫泊桑的作品多是反映普法战争、小市民的生活状况及诺曼底风情。《羊脂球》是他的成名作,描写了一位在战争中保持着爱国情操的妓女,批判了上流社会与侵略者同流合污的丑恶和虚伪。《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伞》、《皮埃罗》等则揭示了生活中吝啬的、金钱至上的小市民形象。

❽ 谁看第五期科幻世界了

2008第二期的《科幻世界》中的《基因源》
2008第一期的《科幻世界》中的《蓝山》以及同系列更早的《世界》
2008第六期的《科幻世界》中的《人类的遗产》
2008第五期《科幻世界》中的《拆迁》
以上短篇小说均比较有故事情节,也不需要很多特技制作。
感觉2008增刊《第三点共识》也可以

❾ 莫言的长篇小说有哪些

《红高粱》,《红高粱家族》
《 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的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
。《十三步》
。《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是对自己的一大超越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所言:“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热点内容
刀剑神域小说大结局桐人和亚丝娜 发布:2025-07-14 11:05:54 浏览:371
十大巅峰虚拟网游小说小说 发布:2025-07-14 11:05:48 浏览:204
无限流请听话游戏小说 发布:2025-07-14 11:05:45 浏览:489
青春派小说结局解析 发布:2025-07-14 10:59:36 浏览:36
高冷男友的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4 10:51:38 浏览:578
最甜的几部小说都市 发布:2025-07-14 10:45:29 浏览:157
黑道总裁独宠妻无弹窗小说 发布:2025-07-14 10:42:27 浏览:443
春夏秋冬小说经典语录 发布:2025-07-14 10:40:15 浏览:390
电子书俏佳人言情小说 发布:2025-07-14 10:36:37 浏览:688
张天爱小说免费阅读大结局 发布:2025-07-14 10:35:52 浏览: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