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么
① 海明威短篇小说全集的内容简介
[上册] 内容简介
海明威把早年所写的49个短篇,加上剧本《第五纵队》于1938年一起结集出版。其中有的篇幅较大,例如以白种人到非洲狩猎为题材的《乞力马扎罗的雪》和《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后来都被搬上了银幕。另外有十多篇以尼克·亚当斯为主人公的短篇如《印第安人营地》、《杀人者》、《大双心河》等,反映作者本人青少年时期的成长过程,都是充分体现其“冰山理论”的名作。 [下册] 内容简介
本册收录“首辑四十九篇”后发表的十四个短篇,其中《最后一方清净地》长达五万多字,写尼克·亚当斯年轻时和妹妹共同的生活经历,风格清新可喜。另有七篇早先未发表过的作品,有些是未完成的长篇片断,题材极其广泛,可以从中看出:如果海明威能尽其天年,完全有可能给读者留下更多弥足珍贵的作品。最后有五篇是近年来才发现的,这次作为附录,一并收入,使这两册成为名副其实的《短篇小说全集》。
② 海明威的经典作品有几部,分别是什么
海明威有长篇小说十一部,其中较为经典的是《老人与海》、《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 武器》、《丧钟为谁而鸣》,非小说类推荐《流动的盛宴》,另外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很有意思,可以尝试看一下。
海明威作品的特点就是比较直白、直观,对事物进行直接的描写,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另外他的对话需要细心理解,因为他的创作理念是“冰山理论”,即说出一部分,另外的意思藏在对白里面让读者自己去理会,这点可以参考毕飞宇老师对海明威的短篇小说《杀手》的解析(链接如下:网页链接)。
③ 海明威有哪些作品
1、作品:
(1)《太阳照常升起》
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围绕一群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而展开,反映了这代人意识觉醒后却又感到无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2)《午后之死》
在书中对斗牛做了极为详尽而深入的介绍和论述,指出斗牛士在斗牛场上的生死表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死在午后》中通过对斗牛运动的介绍,阐述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书中,他除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各种表现手法上自由灵活的运用,还增加了名词术语注解、新闻采访等,形成了独特的文体现象:跨文体写作。
(3)《非洲的青山》
是海明威的四部随笔作品之一,是极有作家个人风格和魅力、并有强烈自传色彩的随笔杰作。海明威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人格魅力造就的,这四种随笔作品是感受海明威独特魅力的最佳门径。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4)《丧钟为谁而鸣》
讲述的是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里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他志愿参加西班牙政府军,在敌后搞爆破活动。他争取到游击队队长巴勃罗的妻子比拉尔和其他队员的拥护,孤立了已丧失斗志的巴勃罗,并按部就班地布置好各人的具体任务。在纷飞的战火中,他和比拉尔收留的被敌人糟蹋过的小姑娘玛丽亚坠入爱河,藉此抹平了玛丽亚心灵的创伤。
(5)《老人与海》
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该作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它奠定了海明威在世界文学中的突出地位,这篇小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2、生平简史:
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生于奥克帕克,他在瓦隆湖接受了洗礼仪式。海明威的童年时光大多在瓦隆湖的农舍中度过,小时候喜欢读图画书和动物漫画。高中毕业之后,拒绝入读大学的海明威,以18岁之龄到了在美国举足轻重的《堪城星报》(Kansas City Star)当记者,正式开始了他的写作生涯。在《堪城星报》工作了6个月的过程中,海明威受到了良好的训练。
1920年,海明威迁往安大略省多伦多,居于公寓。居住期间,在《多伦多星报》找到工作的海明威他成为自由作家、记者和海外特派员。1937年至1938年,他以战地记者的身份奔波于西班牙内战前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记者随军行动,并参加了解放巴黎的战斗。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海明威立即将自己的游艇改装成巡艇,侦察德国潜艇的行动,为消灭敌人提供情报。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3)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么扩展阅读
海明威作品的艺术风格:
他强调写作的客观性与主题思想的隐晦含蓄,反对作者直接出场对人物进行评说与暗示,他常用含蓄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用有限的形式表达无尽的内涵,因而,他的小说在外观不动声色,但内在情感却是丰厚炽热。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的创作原则,他坚持认为应该从繁杂的社会生活中撷取最有特征的情节,将自己的思想情感隐藏起来,按照“冰山原则”留下八分之七的空间让读者思考与揣摩。
④ 海明威的作品有哪些
1.《老人与海》。文章老渔夫桑提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却不肯认输,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非常庞大的马林鱼,大鱼一直拖着船走往大海里,经过艰辛搏斗,终于杀死了大鱼,却引来了其他鲨鱼吃了大鱼的尸体,最后只能拖着一副鱼骨回到岸边。
⑤ 海明威所有作品
作者作品:
·《非洲的青山》
·《太阳照常升起》
·《战地钟声》
·《永别了,武器》
·《第五纵队·西班牙大地》
·《曙光示真》
·《不固定的圣节》
·《过河入林》
·《丧钟为谁而鸣》
·《危险的夏天》
·《老人与海》
·《伊甸园》
·《丧钟为谁而鸣》
·《非洲的青山》
·《死在午后》
·《岛在湾流中》
·《有钱人和没钱》
·《乞力马扎罗的雪——海明威短篇小说精选集》
以后啊 楼主啊 这种问题你应该去网络搜搜 一搜就有了
⑥ 海明威都写过那些小说作品
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
《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胜者无所得》,WINNER TAKE NOTHING (1933).
《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丧钟为谁而呜》,For Whom The Bell Tolls
《死在午后》,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2),
《非洲的青山》,THE GREEN HILL OF AFRICA (1935),
《有的和没有的》,TO HAVE AND HAVE NOT (1937)
《过河入林》, 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0).
补充和归纳起来有:
小说
(1925)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7) Fiesta (Fiesta is the Spanish title for The Sun Also Rises)
(1929) 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
(1937) 虽有犹无(To Have and Have Not)
(1940) 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50) 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2)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70) 岛之恋(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6) 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1999) 初见即真(True At First Light)
(2005) Under Kilimanjaro
非小说
(1932) 午后之死(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5) 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2) 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1964) 流动的飨宴(A Moveable Feast)
(1967) 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70) 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81) 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1985) 危险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1985) Dateline: Toronto
短篇小说集
(1923) 三个故事和十首诗(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1925) 雨中的猫(Cat in the Rain)
(1925) 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
(1927) 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32) 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33) 胜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 Nothing)
(1938) 第五纵队(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72) 尼克·亚当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1987) 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1995) 海明威故事选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搬上萤幕的作品
(1932) 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Gary Cooper)
(1943) 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 (starring Gary Cooper and Ingrid Bergman)
(1944) 虽有犹无(To Have and Have Not) (starring Humphrey Bogart and Lauren Bacall)
(1946) 杀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Burt Lancaster)
(1952) 乞力马扎罗山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starring Gregory Peck)
(1957) 战地春梦(A Farewell to Arms) (starring Rock Hudson)
(1957)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starring Tyrone Power) (又译:妾似朝阳又照君)
(1958)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Spencer Tracy)
(1962) 一个年轻人的冒险(Adventures of a Young Man)
(1964) 杀人者(The Killers) (starring Lee Marvin)
(1965) 战地钟声(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77) 河流中群岛(Islands in the Stream) (starring George C. Scott)
(1984) 太阳照样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90)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starring Anthony Quinn)
(1996) 爱情与战争(In Love and War) (starring Chris O'Donnnell)
⑦ 海明威有哪些著作
你好。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主要作品如下:
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于1925年出版。40年代出版成名作《太阳照样升起》,描写战后一批流落欧洲的青年的迷惘、彷徨和幻灭感,小说被称为迷惘的一代代表作。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1927)和《胜者无所得》(193)塑造了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硬汉性格”,确立了他短篇小说大师的地位。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1929),以他在意大利战场的经历为背景,描写一对恋人的幸福被战争摧毁的悲剧;《丧钟为谁而呜》(1940)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描写一名美国志愿兵在西班牙内战中的英勇牺牲精神。这两部反战小说被誉为现代世界文学名著。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2)描写一个古巴渔民面对失败时的顽强拼搏精神,此书获得普利策奖。其他作品还有《死在午后》(1932)《非洲的青山》(1935)、《有的和没有的》(1937)《过河入林》(1950)
⑧ 海明威,一生大概写了好多小说
小说
1925年:《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
1926年:《太阳依旧升起》(The Sun Also Rises)
1929年:《永别了,武器》(A Farewell to Arms)
1937年:《有钱人与没钱人》(To Have and Have Not)
1940年:《丧钟为谁而鸣》,或译《丧钟为谁而鸣》(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50年:《渡河入林》(Across the River and Into the Trees)
1952年:《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970年:《岛之恋》(Islands in the Stream)
1985年:《伊甸园》(The Garden of Eden)
1999年:《曙光示真》(True At First Light)
2005年:《乞力马扎罗下》(Under Kilimanjaro)
短篇小说集
1923年:《三个故事和十首诗》(Three Stories and Ten Poems)
1925年:《雨中的猫》(Cat in the Rain)
1925年:《在我们的时代里》(In Our Time)
1927年:《没有女人的男人》(Men Without Women)
1932年:《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33年:《胜者一无所获》(Winner Take Nothing)
1938年:《第五纵队与49个故事》(The Fifth Column and the First Forty-Nine Stories)
1972年:《尼克·亚当斯故事集》(The Nick Adams Stories)
1987年:《海明威短篇故事全集》(The Complete Short Stories of Ernest Hemingway)
1995年:《海明威故事选集》(Everyman's Library: The Collected Stories)
非小说
1932年:《午后之死》,或译《死在午后》(Death in the Afternoon)
1935年:《非洲的青山》(Green Hills of Africa)
1962年:《Hemingway, The Wild Years》
1964年:《流动的飨宴》(A Moveable Feast)
1967年:《By-Line: Ernest Hemingway》
1970年:《Ernest Hemingway: Cub Reporter》
1981年:《Ernest Hemingway Selected Letters 1917-1961》
1985年:《危险夏日》(The Dangerous Summer)
1985年:《Dateline: Toronto》
⑨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简介
海明威的主要作品:《春潮》《太阳照常升起》《有钱人与没钱人》《丧钟为谁而鸣》《过河入林》《老人与海》《岛在湾流中》《伊甸园》《曙光示真》《乞力马扎罗山下》等等。
其中最经典的属《老人与海》。该作品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而展开故事的讲述。
尽管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是悲剧性的,但他身上却有着尼采“超人”的品质,泰然自若地接受失败,沉着勇敢地面对死亡,这些“硬汉子”体现了海明威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即人类不向命运低头,永不服输的斗士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乐观人生态度。
(9)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么扩展阅读:
海明威的获奖经历:
1、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
2、《纽约时报》评论说:“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
3、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威拉德·索普在他的《二十世纪美国文学》中对海明威给予了崇高的评价:“海明威是当代最伟大的自然主义作家之一。他敢于突破传统,刨造新的风格和手法未泊应题材的需要。
⑩ 美国作家海明威简介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区奥克帕克,美国作家、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海明威一生中的感情错综复杂,先后结过四次婚,是美国“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作品中对人生、世界、社会都表现出了迷茫和彷徨。他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海明威的作品标志着他独特创作风格的形成,在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0)海明威短篇小说集么扩展阅读:
创作特点
从叙事的方式来看,海明威的小说的对话是“展示”,而不是“讲述”。它是属于柏拉图所区分的“完美模仿”的一种,而不是“纯叙事”的那种,它想造成一种程度不同的“模仿错觉”,就是“诗人竭力造成不是他本人在说话”,而是某一个人物在说话的假象。
两者相比,“纯叙事”的叙述和事件的距离较大,不如“纯模仿”直接。对话使叙述者完全让位于人物,它把模仿话语推向极端,彻底抹去了叙述的痕迹,把发言权全部交给了人物,并使他占据前台。
在这种情形下,作者的影子消退了,好象只存在故事中的人,而不存在叙述人、说故事的人,换句话说,叙述者不介入或很少介入叙事,尽可能不留下讲述的痕迹。
这种叙事方式,就其与所描述对象的距离而言,非常接近,近乎等于零;就其所传达的叙事信息而言,显得细致入微。海明威选用对话的叙述手段,其用意在于“展示”,追求完美的模仿。
作品影响
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海明威的生平和文学生涯从一开始就争议不断。
二十世纪的最后一位文化英雄海明威是蜚声世界文坛的美国现代小说家,他在62年的生涯中,写下了《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等作品,曾以“迷惘的一代”的代表著称。